“伤寒有五”浅说
柳少逸
张仲景在其《伤寒论》“序”中有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平药辨证,为《伤寒杂病论》。”《九卷》古称《针经》,又名《灵枢》;《八十一难》今指《难经》。于是说来,医圣张仲景是在勤研诸古医籍的基础上,结合个人临床实践,而有《伤寒杂病论》传世。古今冶《伤寒论》者多求其立法之意,不求其命名之意,故而将《伤寒论》之热病,与“温病学”之热病割裂论之。《素问》“热论”篇云: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又云:“人之伤于寒也,则为病热。”大凡人伤于寒,甚则生热之谓也,故当熟谙《素问》“热论”诸篇。《难经》“五十八难”云:“伤寒有几?答曰: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由此可知,仲景《伤寒论》之“伤寒”二字,即《难经》“伤寒有五”之伤寒也,由此可知,仲景勤求《素问》《难经》等古训而著《伤寒论》可考也。今天我们溯源及流可知:伤寒有了广义、狭义之分。故伤寒者,病之总名也;下五者,病之分证也。故而从《伤寒论》的六经辨证中,可彰其“伤寒有五”的证治。同时可知,后世“温病学”的形成,乃“伤寒有五”中“温病”一支的创新与发展。故而今天对疫病的证治,去人为地分什么“伤寒学派”、“温病学派”而打口水仗,则有悖于常理了。当然可阐发“伤寒治在扶阳,温病治在救阴”两法门。
2023年1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