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氏医派】牟永昌公时疫验案

复健王  复健王的自留地  2022-12-27 23:38:58

牟永昌公临证验案:贯众败毒汤证案

  韩某,男,16岁,一中学生。195987日初诊。

  今日上午上第二节课时,急起高热,校医测体温39.7℃,服安乃近体温略降,汗出不解,倏尔复升。因时值“流感”流行,通知家人带其回家。其母带其来院由中医治疗。仍证见高温,体温39℃,微恶风寒,头痛,鼻塞,咳嗽,咽痛,口干欲饮,尿赤,舌苔厚黄,脉浮数。

  证属感受时邪,热毒壅盛,宜清热解毒,宣肺利膈之治。

  处方:贯众10g,紫草茸15g,双花15g,桑叶10g,藿香10g,桔梗6g,甘草6g3剂,水煎服。

  810日,服药1剂,高热退,恶风寒、咽痛、咳嗽之候亦解。予以原方去桔梗,续服2剂。并嘱家人预防,每人每日贯众10g煎汤服之。

     解读:永昌公谓此案之病因乃“贼风侵入”。并云:“贼风者,异乡来者之风也。”风为阳邪,阳从热化,风邪郁于肌腠,正邪相争,故见高热、恶风寒之症;风热犯上太阳经,故见头痛;肺失清肃,故见鼻塞、咽痛、咳嗽诸侯;热邪伤津耗阴,故口干欲饮;气机不畅,气化失司,故尿赤;时值暑令,暑热熏蒸,故汗出而热不解;脉舌之候,亦邪热壅盛之症。其治,永昌公有辛凉解表之用,以达疏风清热之效。贯众苦微寒,长于清热解毒,兼除蕴热湿秽之疾。《本草备要》谓其“能解邪热之毒”,有“以此浸水缸中,日饮其水,能辟时疾”的记载。《本草求真》亦有类似记载:“世遇天时行不正之气,人多用此置之水缸,使人食之不染。”鉴于此,永昌公在流行流感、乙型脑炎、病毒性肺炎、流行性腮腺炎等“天行时病”时均用之。主用贯众而立“贯众败毒汤”。辅以双花、菊花清热解毒,辛凉解表;紫草凉血解毒,以其味甘性寒之性而入心肝二经血分,以防热邪犯营;藿香味辛微温,其辛散而不峻烈,微温化湿而不燥热,以其芳香化湿之功,为清暑化湿辟秽必用之药;甘草生用解毒,共成佐使药。本案方加桔梗,以其味苦辛性平之质,以成开提肺气,宣胸快膈,清热利咽之用,且甘草与桔梗相伍,医圣张仲景名桔梗汤,以其清热利咽之功,而在《伤寒论》中用于少阴客热咽痛之证,在《金匮要略》中,用治风热伤肺之肺痈病。方中甘草伍双花,《医学心悟》名忍冬汤,亦清热解毒之小剂。待其咽痛、咳嗽证除,则去桔梗而续服“贯众败毒汤”3剂而收功。

      本案之治,药不过数味,而其效甚捷。可谓之“秘方”也。然其秘而不秘之处,诚如《世补斋医书》所云:古圣设立方药,专以治病,凡中病而效者,即为秘方,并无别有奇药也”。

    【注】本文选自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柳少逸著《牟永昌诊籍纂论》2017年2月第一版。

    【牟永昌公小传】牟永昌(19061969),山东栖霞南埠人。先生为栖霞习儒望族及岐黄世家。其父牟希光公为清代秀才,攻举子业,兼修医学,其后绝意仕途,全力钻研医学,初涉医林,即名誉胶东。先生天资聪颖,幼承庭训,得其父希光公之真传。先生博览群书,刻苦自励,奋发图成,从而亦成为一代名医。先生于1946年参加工作,先后在栖东、栖霞县医院工作,并任栖霞县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上世纪五十年代,曾在山东省中医进修班学习,同学者有陆永昌诸公。先生怀桑梓之情,修业期满,未留省城,执意返回胶东。临证中,先生胆大心细,行方智圆,谨守“审证求因”、“脉证合参”规范,每起沉疴。尤以医德为重,以解除病人疾苦为己任,省疾问病之际,深究医理,详查症候,付于至精至诚之思,故临床中,而有挽回造化,立起沉疴之典案。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国家实施“名师带高徒”政策,故有柳少逸从师先生,程门立雪,凡六易寒暑,为先生唯一传人。先生中医理论精湛,学研俱丰,倾毕生之学尽传之。并将一生之验案数卷尽付于弟子,故尔今天有《牟永昌诊籍纂论》结集付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