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从秦越人高超的治世之术,神奇的愈疾之法着手,阐述了扁鹊医学流派的“四诊合参、辩证论治及治未病”的学术特点,并具有天人相应的系统整体观、形神统一的生命观、太极思维的辩证观中医学术思想雏形。且扁鹊医学中的治疗方法,已有了的实践经验和指导性的理论基础。
【按】秦越人以高超的济世之术,神奇的愈疾之法,构建了中医学术体系之雏形,创建了扁鹊医学流派,成为亘古至西汉集中国医学之大成者第一人,从而确立其为一代宗师的地位,所以成为太史公在《史记》中立传的医学界第一人。(柳少逸)
读《史记》论扁鹊医学流派的学术特点(4)
——“信巫不信医,六不治也。”
《屈原·九章》中有“望三五以为象兮,指彭咸以为仪”之句;《论语·述而第七》有“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我老彭’”的记载;《世本》有“巫彭作医,巫彭作巫”之记述。由此可知,老彭、大彭、咸彭、彭祖均属巫者的家族,他们是懂得巫术和医术的人。古人对巫者是尊敬的,巫并不是坏名声,有智者之意。如《国语·楚语》有“是古巫者,必有智、圣、聪明者为之”的记载。《史记》尝云:“彭祖,自尧时,而皆举用。”商周以前,“三五之道”的数术学已形成,医术与巫术同“诸子之学出于王官”一样,掌握在国家设置的机构中一部分人手里,并且世守其业,即形成了巫者家族。故古医字为“毉”。在《周礼·天官序官》一章中,有医师、食医、疾医、疡医之分,而《汉书·艺文志·方伎略》则有“方伎者,皆生生之具,王官之一守也”的记载,如古之老彭、春秋之医缓、医和就属官医之列。
至春秋战国时期,“王道既微,诸侯力政”,“是以九家之说,蜂出并作”,于是,医术即流于民间。从《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可知“舍客长桑君过,扁鹊独奇之,常谨遇之。长桑君亦知扁鹊非常人也。出入十余年,乃呼扁鹊私坐,间与语曰:‘我有禁方,年老,欲传与公,公毋泄。’”。所谓“禁方”书,原为医官在宫禁之内专用的医书。长桑君经过长期考察,认为扁鹊是一位德智双馨之人,因“年老”,方传与“禁方”。 《史记》中记有“扁鹊使弟子子阳厉针砥石,乃使子豹为五分之熨”;《韩诗外传》、《说苑》记有“子同捣药,子明灸阳,子游按摩,子仪反神,子越扶形”的记载。从而有了名医长桑君传秦越人医术,秦越人再传弟子,新的师徒传授的方式,打破了旧的、狭隘的父子相授的“王官”医事传授制度,形成了“走方医”的医疗特点。在·清赵学敏《串雅内编·绪论》中,有“负籍行医,周游四方,俗称走方。其术肇于扁鹊,华佗继之,故其传与国医少异。外治以蒸灸取胜,内治以顶、串、禁、截胜”的记载。顶,为催吐法;截,为单方重剂;串,为泻下法;禁,为药物与祝由结合之法。祝,《说文》云:“祭主赞词者,作咒解”,古代治病方法之一,《灵枢·贼风篇》有”先巫者,因知百病之胜,先知其病之所从生者,可祝而已也”的记载,鉴于本篇以“贼风”篇名,讲述了“贼风邪气之伤人也,令人病焉。”“邪留而未发,因而志有所恶……血气内乱,两气相搏,其所从来者微,视之不见,听而不见,故似鬼神”,故《内经》认为此病非鬼神所为,可祝之而愈病。由此可见,《内经》医学体系已脱离了巫的羁绊走向科技进步。祝由,乃古代“毒药未兴,针石未起”时,对疾病求助于“神”的一种治病方法。至《内经》时期,成为“祝说病由,不劳药石”的治法。《素问·移精变气论篇》云:“余闻古之治病,惟其移精变气,可祝由而已。”“移精变气”,即运用某种治病方法,转变病人的精神,改变其气血紊乱的病理状态,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故此篇之首即有此论。《内经》之祝由,类似现代之精神疗法、安慰疗法、暗示疗法,含有一定的科学意义,是与巫神迷信方术有区别的。所以当医学流入民间,形成“走方医”之后,医与巫分离,医字由“毉”而变成了以酒为百药之长的“醫”字。所以,“信巫不信医”是扁鹊医学的学术特点之一,自形成扁鹊医学流派之后,走方医之禁法中之“祝由”,当与《内经》中之“祝由”一脉相承,已非古代巫之咒法。
正是由于“官学”式微,师徒相传的教育制度的兴起,医术与巫术亦传于民间。由于医术以实用技术而广泛应用,从而使医术附庸于巫术的局面逐渐淡化。扁鹊的医疗实践,已不见巫术的踪迹,并以“病有六不治”形成扁鹊医学的学术特点。扁鹊以“信巫不信医,六不治也”之信条,将先秦医学从巫术中解脱出来。另从《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可知:当扁鹊治愈虢太子“尸厥”之病后,“天下尽以扁鹊为能生死人。扁鹊曰:‘越人非能生死人也,此自当生者,越人能使之起耳。”以此澄清了那些错把他医术当成巫术的误解。齐国稷下学官促进了学术的发展,东夷铁的发明,形成先进的针具,并促进了扁鹊医学流派在齐地的形成和发展。关中秦、晋之地,王官医事制度尚存,故秦医与巫术有较多的联系,当诊秦武王病时,越人与秦医发生矛盾,结果“秦太医令李醯伎不如扁鹊”,“使人刺杀之”。故而太史公有“扁鹊以其伎见殃”之感叹。
【注】本文节选自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柳少逸著《柳少逸医论医话选》2015年4月第一版“读史记,论扁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