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话柳氏家风
2022年国庆节前夕,柳氏医派第三代传承人刘玉贤编著的《柳氏医学流派》一书,经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这是柳氏医派近四年来,继山东省卫健委先后批准“齐鲁医派柳氏广意派小儿推拿中医药特色技术”传承项目、“柳氏广意派小儿推拿合柳氏膏滋方治疗脑瘫”特色技术拓展项目、“胶东柳氏医学流派学术思想及其传承方式研究”中医药科技项目、“胶东柳氏医学流派传承工作室”齐鲁医派传承项目之后,柳氏医派又一件振奋人心的事情。也如一颗氢弹,在山东乃至全国中医界产生了震动。在胶东一隅,胶东柳氏医学流派从名不见经传,到声名全国,是什么精神有如此威力?且听我从源头探析。
(唯述古今学,不享车马荣)
据《胶东柳氏族谱》记载,胶东柳氏故里为栖霞市大庄头村,柳氏在春秋末年寄籍于此,后经生息繁衍生出众多支系,籍居胶东各地,栖霞臧家庄东林西北哨一支,即为本文所言柳氏。柳氏家族重文轻仕,屡得朝廷器重,康熙年间的读书人柳彦,处士,有才德不入仕途;其子柳文礼,“清例赠修职佐郎”,从八品文官散阶;其孙柳任、曾孙柳风翥,均为处士。至近代,柳吉忱创立柳氏医学流派,柳少逸集其大成,创新并发展了柳氏医学。柳吉忱、柳少逸父子相继以近百年的时间,通过举办进修班、兴办学校、创建学会、创立医院、创办传承工作室,赓续传承,不断推动着柳氏医派的发展和壮大。如今的柳氏医学流派已走出胶东,走出山东,走出中国。目前柳氏门人遍布全国21个省市,日本、美国还有洋弟子。1994年烟台电视台《中医柳少逸》专题片在北美卫视频道播出,全方位展示柳氏医派代表性传承人。
(东城环月,楮木至门)
综观柳氏医派的崛起,时间不可谓不短,速度不可谓不快。抛开柳氏中医宏富的学术,离不开的是传承人的意志!柳氏医派传承人的意志秉承于柳氏“认认真真读书,老老实实做人”的家训和“亲父母,尊贤良,事师长”(《周礼》三行)的家风。
“亲父母,尊贤良,事师长”,出于儒家经典十三经之首的《周礼》“地官·师氏”篇,为教三行,即“一曰孝行,以亲父母;二曰友行,以尊贤良;三曰顺行,以事师长。”柳氏家族凝练“周礼三行”作为教化子孙的律条,也是对柳氏家训的细化和践行。
(鱼雁传真道,桃李满神州)
建国初期,国家兴办中医教育,苦于没有师资,柳吉忱先生受命负责莱阳专区中医进修班,连办七期,打造起“莱阳中医学校”建校早期的教师队伍和胶东地市医院的中医骨干力量。柳吉忱先生亲自授课,“读书做人”和“周礼三行”等同于今天的思政课,教化着来自不同家庭背景的学员,走上共同的中医道路。1987年起,柳吉忱、柳少逸父子感于中医后继乏人的现状,自筹资金先后创办“山东扁鹊国医学校”、“山东半岛中医药研究协会”、“齐鲁中青年中医读书会”、“山东烟台中医药专修学院”,广泛开展人才培养和学术交流。“认认真真读书,老老实实做人”的家训被作为师训,“亲父母,尊贤良,事师长”的家风立为校训,被明文写入学校章程。2009年,柳少逸、蔡锡英老师为帮助备受疾病折磨的脑瘫孩子康复,创建“莱阳复健医院”,柳氏家训和家风又被作为复健人的行为规范写入《莱阳复健医院文化读本》。
(一德绍先祖,三人有我师)
柳氏家训倡导的“认认真真读书,老老实实做人”,与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进修班暨师资班开学典礼上强调的“领导干部要认认真真学习,老老实实做人,干干净净干事”,高度契合。
柳氏家训家风教化了柳氏子孙,也教化了柳氏门人。就家训而言,读书是方法。柳氏家族有不成文的规矩,子孙从蒙童开始就要诵读“三、百、千”,即《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从小接受国学及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读书是方法,育人是目的。做老实人,就是要忠诚、干净、担当。作为一个公民、一个医生,最起码的忠诚,是对党忠诚,对国家忠诚,对病人忠诚;所谓的干净,《大医鸿儒·柳少逸中医传承实录》中有一段记述:少年柳少逸见爷爷奶奶穿旧的粗布衣服,就跟爷爷奶奶承诺,“等我长大了给爷爷奶奶买新衣服”,爷爷道“好乖乖,一定记住了,钱要到干干净净的地方去挣,还要到干净的地方去花。”并解释道,“坑、蒙、拐、骗、偷是来钱的途径,是损人的;吃、喝、嫖、赌、抽是花钱的地方,是害己的。这些都是不干净的。”柳氏族人就是这样一代一代传承着“读书、做人”的家训。
对于一个医生或传承人而言,对得起病人的信任,就是干净、有担当。历代医家均视孙思邈先生《大医精诚》为医德规范。柳少逸先生对于“大医精诚”是这样认知的:“‘大医精诚’被历代医家奉为医学之圭臬。若详解之,史家可有万言。昔家父吉忱公有‘病人花钱买苦水喝,医生治不好其病,良心是说不过去的。’这当是对‘大医精诚’最朴素的注释。故而凡业医者,或传道者,或著书者,当不求华丽,更不能‘装’之,应在平淡中砥砺行进!”这也是柳氏医派对于传承人的教化。
蔡锡英老师(左)/柳少逸老师(右)
因于长期受柳氏家风文化的熏陶,就医界“请吃、送礼”等灰色问题,柳氏人自己的处理方式可谓“智能”。莱阳复健医院作为柳氏医派传承基地,建院之初,《莱阳复健医院文化读本》即与规章制度同时撰立,倡导文化认同。医疗的终极目的是“为人民健康”服务,因此奉毛泽东主席“一切为了人民健康”为办院宗旨,并要求员工“明确医疗目的,恪守医道尊严”。柳少逸先生带头签署“不吃请、不收礼、不收红包”的“三不”承诺书。对于患者诚心致谢者,做到礼相往来,即对致谢者不少于来礼的回赠,即维护了患者的尊严,也切实维护了医道尊严。久之一部分“试探者”自觉放弃,还有一部分成了朋友,成了柳氏中医文化的义务宣传员。
(和贵)
《周礼》“三行”作为柳氏家风和校训、院训,深深地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柳氏族人和柳氏医派传承人。对此,柳少逸先生是这样诠释的:“柳氏先祖有《周礼》‘三行’之行为准则,而祖父恒宝公传‘读书、做人’家训。至吉忱公作为创派之精神,而成为柳氏医派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亲父母,尊贤良,事师长)
“一曰孝行,以亲父母;二曰友行,以尊贤良;三曰顺行,以事师长”(《周礼》)。父母者,人生之来处。亲父母是本能,也是本分,故柳氏人有“不孝敬父母者不与之交往”之训。尊贤良是修养,也是格局,自古有“人以群分”与“三顾茅庐”等正反两方面的警句和典故可启迪和借鉴。而事师长,既是本分,又是修养和格局。《礼记·曲礼·上》有“从于先生,不越路而与人言。遭先生于道,趋而进,正立拱手。先生与之言则对,不与之言则趋而退。”“先生书策琴瑟在前,坐而迁之,戒勿越。……侍坐于先生:先生问焉,终则对。请业则起,请益则起。父召无诺,先生召无诺,唯而起。”《礼记·学记》也有“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之训,均很好地诠释了尊师重道、师道尊严。柳氏“《周礼》三行”之家风、院校、医派文化的核心价值,无不彰显了对中华文化的高度自信。
毛泽东主席有著名的“祭母文”和“致徐特立先生的一封信”,习近平总书记有“一封家书”和“寄语人民教师”,均寄托着对父母的浓浓情谊和对师恩的深情感念。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教过我的老师很多,至今我都能记得他们的样子,他们教给我知识、教给我做人的道理,让我受益无穷。老师的恩情我是永远不会忘记的。”
(祖业相传,以德为实)
家训、家风也罢,师训、校风也罢,字数不多,记住他并不难,难的是溶化到血液里,体现在行动上。如今的柳氏家训、家风和升华后的师训、校风一起,通过柳氏医派传承人而广播于华夏大地,也被很多传承人立为家训来教化子孙。在柳氏家训家风的熏陶下,一批传承人快速成长起来,成为了柳氏医派传承人的代表。
古董之所以能得以传承百年,得益于世代的呵护与打磨;家族能得以传承万代,离不开家风的浸染与沉淀。古人云“道德传家十代以上,耕读传家次之。”家风,是一个家族的风骨,更是一个家族的处世原则。家风纯正,会从源头上影响一个人的成长,关乎着一个家族的繁衍。好的家风,会润物无声般渗透进子子孙孙的血液里,铸就其秉性与格局而引领健康成长。得以道德家风的教化,始能于顺境时不骄不躁,处逆境时不怯不馁。柳氏家风就是道德传家的典范,不但影响了一个家族长盛不衰,更是成就了一个柳氏医学流派。
柳氏家风,道德传家!
王永前于2022年国庆节随笔
(艺由己立,名自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