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于话题
巾帼名医 当代鲍姑
——蔡锡英及其学术思想简介(四)
(连载,接上期)
近代以来,随着交通事业的迅猛发展,交通事故的发生也随之猛增,成为世界范围的“三大社会疾病”之一,已引起医学界的高度重视。尤其是脑外伤后遗症,因为其偏瘫、失语、痴呆甚或失明等一系列表现,给人类带来了沉重的灾难,解决这个问题已成为刻不容缓的医疗、康复及社会问题。蔡老师和柳老师一起,运用自拟益元活血汤合以头针疗法,对许多病人进行了治疗,收到了较好的疗效。益元活血汤乃吉忱公所创,经恩师伉俪完善,药用熟地黄、山萸肉、山药、茯苓、怀牛膝、鹿茸、制龟板、水牛角、炮山甲、当归、川芎、桃仁、红花、三七、黄精,每日1剂,水煎服,分2次服。失语者加菖蒲、天竺黄;痴呆者,加胆星、竹茹、首乌;失明者加决明子、沙苑子、枸杞子、茺蔚子;肢体活动失灵,加全虫、蜈蚣、地龙、土元、乌蛇、鸡血藤、杜仲;上肢活动不灵,加桂枝、白芍、生姜黄;下肢不灵者,加怀牛膝、寄生、黄芪等。头针疗法选取健侧运动区,若语言障碍,选加语言二、三区或晕听区;若视力障碍者,选加视区。运动区,每日一次,其余区域交换运用。30天为一疗程。经统计1982年至1992年资料完整者81例,痊愈者17人,占20.5%,显效59人,有效5人,全部病例未见无效,总有效率100%。可见中医药在防治现代病方面也大有可为。
据不完全统计,近50年来蔡锡英先生接诊的病人超过了30万人次,曾创造了全年无休的纪录。年逾花甲,生命灿烂有绝色;信仰不老,医道精深终为民。
2012年2月,蔡老师眼病做了手术,疼痛难忍,住进了病房。就在刚刚揭开纱布后,病人又找上门来。为防止发生感染,学生们将病人劝在了门外。在得知这一情况后,先生躺不住了:“让他们进来吧,大老远的找来了,谁家有病人能不着急啊!”于是,病房成了诊室,侧卧病榻,依然搭脉诊病。经过6个多小时的连续诊病,病人离开了病房,蔡老师的病房里终于恢复了平静。而蔡老师在这6个多小时里几乎滴水未进,中间只停下来滴了四次眼药!当晚饭端进病房的时候,护士们看着睡着了的蔡老师,都不忍叫醒她,唯一能做的,就是为她轻轻掩上了房门。
蔡老师常说:“病人以生死相托,这是多么大的信任啊!我们医生要将责任看的比任何事情都重!”信任与责任,将医患之间的感情紧紧相系。
三、教学相长 诲人不倦
1987年7月,应山东中医界重托,吉忱公创办山东扁鹊国医学校,并于当年招生,开启了建国后民办中医药教育之先河。
学校以“一曰孝行,以亲父母;二曰友行,以尊贤良;三曰顺行,以事师长”的《周礼•三行》为校训。《礼记》有“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之训,宋•欧阳修有“古之学者,必严其师,师严然后道尊”之教,此即俗语“严师出高徒”之谓。所以学校有一套严谨求实的管理制度,由于科学管理,学校各项工作扎扎实实,雁行有序。学生为实现既定的目标而发愤读书。2003年,又被省教育厅评为优秀民办高校。学校自2005年起连年被《中国中医药年鉴》收载。
该校先后改名山东烟台中医药专修学院(全日制中专班改名为莱阳市圣惠职业中专),拓宽教育渠道,开展成人教育。通过全日制中专教育、成人业余高等教育、自考助学等形式,培养中医、中西医结合、中药学等专业学生5800余人。蔡老师以其深厚的中医药专业功底,孜孜不倦亲自执教,为中医药人才培养做出了积极贡献。有许多优秀弟子先后获得上海中医药大学、美国芝加哥院校医学硕士、博士学位。
事业初创,可谓艰辛。蔡老师不仅支持柳老师捐出全部家资办学,而且还要亲自担纲,担任主讲老师。当时两位老师还在莱阳中心医院上班,尚负责大量的诊疗工作,为吉忱公分忧,也只能依靠业余时间。为了节省一点讲课费,两位总是多值夜班,以利用值班后的休息时间去给学生上课,而上夜班时,正好备课、批改作业。蔡老师对自已严格要求,以身作则,对学生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在课堂上深入浅出,生动易懂,注意启发学生思考问题,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因中医理论基础扎实,临床经验丰富,谈锋甚健,诙谐成趣,妙语连珠,口若悬河,倍受学员欢迎。蔡老师主要承担《中医基础理论》的教学,启迪学生们对中医学的热爱是其教学目的,课堂上大家最愿意接受蔡老师的提问,因为蔡老师从不会让学生难堪。
课下,蔡老师最关心的事是食堂的生活和卫生,就怕亏了学生的嘴。办学三十年,食堂从没用过大粒盐。蔡老师交代食堂负责人的话让学生们记了几十年:“学生在校学习的这几年,正是长身体的关键时期,一定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保障他们的身体健康!”
(连载,未完待续)
【注】本文原载于黄海数字出版社《最美莱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