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氏“瞒天过海”脑瘤用药式浅说
蔡锡英 柳少逸
Brief talk on the medication of Liu's "cheating" brain tumor
Cai Xiying Liu Shaoyi
【摘要】本文通过对三十六计卦象分析和易理阐述,阐明了三十六计的理论基础是《周易》的阴阳原理及数术运筹和谐原理,而用象数易基本原理研究人体科学的学问,谓之“象数医学”,是《内经》广意中医学的范畴。而将古代兵家诙诡奇谲之谋,引申到抗癌医疗中,是“用药如用兵”的具体实践。瞒天过海作为三十六计之首计,以其计理应用于颅内肿瘤的法治中,而有“瞒天过海”用药式——化痰、息风、散瘀、解毒法,以缓其病势,有“瞒天过海方”;待痰、风、瘀、毒证势缓,则予以消肿化瘀、软坚散结法,有“软坚散结汤”抗肿瘤,辅“癌敌散III号”以扶正祛邪。
【关键词】三十六计;瞒天过海;肿瘤用药式;颅内肿瘤
【Abstract】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hexagrams of the Thirty-Six Stratagems and the elaboration of the Yi theory, this paper clarifies that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the Thirty-Six Strategies is the yin and yang principle of the Book of Changes and the principle of harmony in arithmetic operations, while using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Xiangshuyi to study the human body Scientific knowledge, so-called "Xiangshu medicine", is the broad meaning of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Nei Jing". And it is a concrete practice of "drugs are like using soldiers" to extend the quirky and bizarre schemes of ancient soldiers to anti-cancer medical treatment. As the first of the thirty-six strategies, concealing the sky and crossing the sea is used in the rule of law for intracranial tumors, and there are “deceiting the sky and crossing the sea” formulas—resolving phlegm, relieving wind, dissipating blood stasis, and detoxifying to relieve the disease. "Hide the sky and cross the sea"; when the symptoms of phlegm, wind, blood stasis, and toxin are relieved, the method of reducing swelling and removing blood stasis, softening and dispersing knots is used, and there is "Ruanjian Sanjie Decoction" for anti-tumor, supplemented by "Kaidi San No. 3" to strengthen the body and remove it evil.
【Key words】 Thirty-six strategies; Concealing the sky and crossing the sea; Tumor drug formula; Intracranial tumor
《人癌之战与三十六计》专著,于1993年由济南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讲的是运用古代兵家诙诡奇谲之谋,引申到抗癌医疗中,即运用古代兵书《三十六计》中的奇谋方略,指导防治癌症的辨证论治中去。
1.三十六计的理论基础,是《周易》的阴阳原理及数术运筹和谐原理。
《三十六计》,共分六套,每套六计。计一律是用成语,是对计谋内容的高度抽象后所作的象征性比喻。解语是每一计的中心内容,是计谋的制定过程。《三十六计》中每一计,都是古代兵家用兵典范。前三套是处于优势之计,后三套是处于劣势之计。本书的特点是以“易”演兵解谋,其理论基础是《周易》的阴阳原理及数术运筹和谐原理,即“数中有术,术中有数。阴阳燮理,机在其中。”
2.象数易原理在人体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象”是“易”、“计”、“医”的基本要素。象有“现象”、“意象”、“法象”三种含义。如易之“卦象”、“爻象”,医之“脏象”,计之“征象”。
“数”,《说文》云:“数,计也。”《广雅》云:“数,术也。”将自然之数和天、人、地时空体系结合研究,从而形成医、易、计的数理哲学。
象和数是一个统一的整体,通过“象”所现的线索去推考它的数理,叫着“象以定数”。而通过数理去探索事物的征兆和形态,叫着、“以数征象”。象和数,是对同一事物的性态(定性)和数量(定量)的认识方法。前者是符号文字系统,后者是数理系统。二者相辅相成构成了象数易学。
用象数易基本原理研究人体科学的学问,称谓“象数医学”,因属中国所固有的医学,故又称谓“中国象数医学”。寓有象数易基本原理的《内经》,所代表的中医学结构,属广义的中医学范畴,即中国象数医学。它是以象数的思维模式——“取象”、“运数”,以比类的思维方法建立的一门学科。故有医易同源之论。
3. 用三十六计奥旨,指导肿瘤的中医防治。
在大千世界里,人类为了生存,无时无刻不在与自身的疾病作斗争。而癌症又是威胁人类健康的大敌。防治肿瘤已成为全世界医学领域中的重要课题和迫切任务。笔者从事中医药防治肿瘤工作二十余年,根据历代文献及现代的研究成果,在临床实践中,以中国象数医学为理论基础,在人癌之战中,将《周易》的阴阳变理——刚柔、奇正、攻补、进退、虚实、主客、彼已等关系的相互对立、调和与转化,推演出用药式。即以三十六计变通成人癌之战的三十六用药式。
“识多才能智广”,“足智方能多谋”。在防治癌症过程中,其谋略取法于癌症自身的固有的生成和发展变化规律。即据理辨证,依法遣方,随方选药,环环相扣,贯珠一线,运用自如。
用《三十六计》奥旨指导中医防治肿瘤,尚属一种尝试,管见所及,挂漏难免,质诸同道,尚祈教正。
今以运用《三十六计》之“胜战计——瞒天过海”奥旨为指导,防治脑瘤做以介绍。
4.瞒天过海计在颅内肿瘤防治中的具体应用和指导意义。
4.1瞒天过海计之渊薮:
瞒天过海出于《三十六计》第一计。原文: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外。太阳、太阴。
“瞒天过海”,原意是瞒着皇帝过大海。事出明·解缙等《永乐大典·五十六·薛仁贵征辽事略》,唐太宗亲兵三十万,以张士贵为前部总管,路过辽东,见汪洋大海,后悔不该出征,召集各路总管问“过海之计”,薛仁贵和张士贵用计骗太宗,说一老人会使海水变干。叫老人领太宗经过用帐幕围起的甬道来到也用帐幕围起的船上,太宗以为还在地上,“但觉风声四起,波响如雷,杯盏倾侧,身居动摇良久。帝不晓,令近臣揭帐幕视之,但见清清海水无穷。帝急问曰:‘此是何处?’张士贵起而奏曰:‘此乃臣过海之计,得一风势,三十万军船过海,到东岸也。’视之果在船上,将扣东岸。”“瞒天过海”,就是根据这个故事概括而成的。在三十六计中,被列为第一计。
4.2 瞒天过海计军事应用范例:
《隋书·贺若弼传》载,隋文帝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大举攻陈国。作战前,隋将贺若弼给沿江守备部队规定,每次调防,都要在历阳集中,插上很多旗帜,野外搭很多帐棚。陈国以为隋军要来进犯,马上集结国内外全部兵力进行防御,事后才知道是精军的守备部队调防,于是将集结之军撤回。以后则对隋军作法习以为常,也就不再防备了。后来,贺若弼率军渡江,陈国人竟无察觉,因而隋军一举攻占京口,用的实际上是一种瞒天过海之计。
4.3 原文今译及易理阐释:
译文:瞒天过海是一种示假隐真的疑兵之法。认为准备万分周备的,就容易松动;平时看惯的就不再顾虑和怀疑了。秘计隐藏在暴露的事物或现象里,而不是和公开的形式相排斥。非常公开的往往蕴藏着非常机密的内容。这是易理中阴阳交互为用的原则。
易解:“太阳、太阴”,是两仪四象中的二象。其符号,太阳为=,太阴为三。再把阴阳两仪的符号,即阴爻-与阳爻-分别添加在象之上,则产生两个经卦,而两经卦又能组成一个别卦。太阳=之上,添加阳爻为乾卦三,添加阴爻为兑卦三。太阴二之上,添加阳爻为艮卦三,添加阴爻为坤卦爻三。所以太阳指乾、兑二卦,太阴指艮、坤二卦。卦皆由下向上装,乾上加兑,是泽天夬卦;艮上加坤,是地山谦卦。即以夬卦为主,以谦卦为参考。
夬卦及其卦辞,在一般性战争中应解释为:决战是不可避免的,但眼下敌强我弱,不宜立即进入决战阶段。要使象征敌方朝廷的九五爻相信,我方没有进攻的意图。要告知自己的部队,克制住急于交战的焦虑情绪。这样战争最终会赢得胜利。此处用作计名,经过卦理分析,使演变成了一种示假隐真的疑兵之法,主要用于战役伪装,以隐蔽军队的集结、发动进攻的时间等,达到出其不意的目的。
4.4 瞒天过海计在颅内肿瘤临证中的应用:
4.4.1现代医学对脑瘤的认识
颅内肿瘤(简称脑瘤)是神经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按病理组织类型可将脑瘤分为以下几种:
神经胶质瘤:占全部中枢神经系肿瘤的40~50%,其中又可分为:
(1)星形细胞瘤:可起源于脑的任何部分,成人和儿童皆可发生,I级是良性;II级为低度恶性:III级和IV级为渐次趋向恶性。
(2)多形性恶性胶质瘤:成人多位于大脑半球,可类似未分化的星形细胞瘤。
(3)髓母细胞瘤:生长最迅速,是对放射线最为敏感的脑瘤。
脑膜肿瘤:脑膜瘤,占全部脑瘤的20%。神经瘤,通常为良性。
胚胎形成的肿瘤:颅咽管瘤,常为囊性,生长缓慢;松果体瘤。
间叶肿瘤:血管母细胞瘤,有家族倾向;血管肉瘤;网状细胞肉瘤、恶性淋巴瘤均罕见。
脑瘤对人类的健康危害极大,而且治疗特别困难,手术难以彻底切除,复发率高,治疗效果不够理想,故而脑瘤的治疗是目前肿瘤防治中的最难课题之一。
4.4.2中医学对脑瘤的认识及辨证施治
“脑为髓之海”。由精微物质汇集而成,与脊髓相通,上至脑,下至尾骶。皆精髓升降之道路。故有“诸髓者皆属于脑”之说。而且主要依赖肝肾精血濡养和脾胃运化水谷之精微,输布气血上充于脑。
头痛、眩晕、呕吐、瘫痪,为脑瘤四大主证。发病原因与肝、脾、肾三脏关系甚密。因于肝者,一因情志所伤,肝失疏泄,郁而化火,上扰清窍;一因火盛伤阴,肝失濡养,或肾水不足,水不涵本,导致肝肾阴亏,肝阳上亢,上扰清窍而发病。因于肾者,肾精亏虚,脑髓空虚,失荣而发,或阴虚及阳、肾阳衰微、清阳不展而发。因于脾者,脾胃虚弱,运化失职,聚湿生痰而发。故痰湿内阻、气血郁结、肝风内动与本病的发生、发展关系甚密。
痰湿内阻:证见头痛头晕,肢体麻木,半身不遂,舌强、呕吐,语言蹇塞,视物模糊,痰多胸闷、苔腻或薄腻,脉细弦或沉滑。治宜燥湿化痰、消肿软坚为法。用温胆汤加减。
肝胆实热:证见头痛剧烈,面红目赤,口苦咽干,烦躁易怒、舌红苔少,脉细而弦。治宜清肝泻火为法。用龙胆泻肝汤加减。
肝肾阴亏:证见头晕头昏,双目干涩,烦躁易怒,舌红苔黄,脉弦。治宜滋补肝肾。杞菊地黄汤或一贯煎加减。
肝风内动:证见抽搐震颤,语言蹇塞,半身不遂,肢体麻木、视物模糊、舌体歪斜,舌薄质红,脉弦或细数。治宜镇肝息风。镇肝息风汤化裁。
气滞血瘀:证见头痛头胀,面色晦暗,口干气短,视物模糊,口唇青紫,舌质紫暗,边有瘀斑,脉细涩。治宜活血化瘀。血府逐瘀汤化裁。
故此,脑瘤的中医治疗以化痰开郁、清热解毒、消肿软坚、滋补肝肾、平肝潜阳、解痉止痛、健脾化湿、活血化瘀为治疗大法。
肿瘤临证以本虚标实为主要病机。而以痰、风、瘀、毒为其辨证要点。而中晚期脑瘤往往痰、风、瘀、毒四证并见,且给辨证用药带来很大的困难。于是采用“瞒天过海”用药式——化痰、息风、散瘀、解毒法,以缓其病势。拟“瞒天过海方”:南星、半夏、天竺黄、菖蒲、菊花、龟板、石决明、牛黄、当归、赤芍、蜈蚣、天虫、轻粉、灵芝、甘草。
待痰、风、瘀、毒证势缓,则予以消肿化瘀、软坚散结法,拟“软坚散结汤”:夏枯草、香树、昆布、海藻、牡蛎、炮甲、龟板、蟹甲、浙贝、土元、水蛭、蜈蚣、赤芍、当归、灵芝、三七、莪术、天葵子、苡米、川芎、细辛、山慈菇,以抗肿瘤,辅“癌敌散III号”以扶正祛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