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氏医派】导师讲座第三期:柳氏病机四论辨证思维在胸痹心痛治疗中的应用(4)气化论、痰瘀论与胸痹心痛

复健王  复健王的自留地  2022-11-06 19:05:59

柳氏病机四论辨证思维在胸痹心痛治疗中的应用

蔡锡英

      一、概述(从前)

      二、柳氏医派病机四论对“胸痹心痛”的认识

(一)虚损论与胸痹心痛(从前)

   (二)枢机论与胸痹心痛(从前)

   (三)气化论与胸痹心痛

   五版教材《中医基础理论》说,“气的运动变化及其伴随而来的能量转换过程,称为气化”。又说:“气化运动是生命的基本特征,没有气化就没有生命”。也就是说,只要有生命迹象就有气化运动的存在,所以不管生理病理特征,都是气化存在的表现。概言之,脏腑、形体、官窍、情志及生长壮老已的生命过程等等,皆是气化运动的结果。气化运动的根本在于肾,在于肾中精气。肾中精气所化生的元气,对人体具有推动、激发、温煦等作用,这些功能均可概称为“肾的气化功能”。

  前面我们谈过气机,那么气机和气化有什么关联区别呢?气化是体内脏腑功能运动的过程,由于气化运动,而使体内的一物质变成他物质。气化运动形式称气机,即升降出入四种形式。可见气机的运动没有物质与能量的转换,只有形式上的改变。

  元气是脏腑阳气之根,是气化的根本动力,若肾元不足,阳气虚衰,气化无力,则体内液态物质的气化过程,即会发生异常,水液失化,凝为痰饮,血液失化,凝为瘀血。阳虚,阴邪凝闭,即胸痹而痛。

  与气化失司,导致胸痹心痛发生的最密切的脏腑是脾脏。脾“主运化”、“主升清”,若脾气不足,脾阳不振,则运化失司,脾不升清,水液代谢失常,水湿停留,聚而生痰,痰浊内阻经隧,即可留滞脉道,诱发胸痹心痛。其它如肺失调水道,肾失温化等,亦可因气化不利而水饮水湿留注,从而影响心脏。

  以上所说痰饮为广义之痰饮,《金匮要略·痰饮病脉证并治》篇有“四饮”之说,水走肠间,沥沥有声之痰饮;水留胁下,咳唾引痛之悬饮;饮留四肢之溢饮;饮停胸胁之支饮等。此四饮与胸痹心痛关系不著,虽“悬饮”“支饮”也可有胸胁痛之证,但与胸痹心痛的胸胁痛,病机不同。

  (四)痰瘀论与胸痹心痛

  痰饮瘀血都是人体自身因某些功能失调而形成的病理产物,这些病理产物一旦形成,即会作为致病因素而导致人体生病。痰饮和瘀血,在人体内随气机升降出入于人体各部,留滞身体各部而形成顽疾或有形痼疾。若随气机升降而进入心脏及经脉,日渐积累就会产生淤堵,经脉瘀滞,发为胸痹心痛。

  以上即是柳氏医派病机四论体系在胸痹心痛病中的思辨内容。治病先要明理,对疾病的发病机理的认识,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四论不可分割而论,临床病例中,常常四论兼见。

  (待续)。

蔡老师(前排右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