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瘿瘤案
张某,女,23岁,栖霞县工人。1975年2月23日就诊。
月经先期色暗量可,经行乳房及小腹胀痛,带下色黄量多。患者自1971年夏季始,出现不明原因低热,体温持续在37℃~38℃,历时3年。尝按风湿热治疗,服用中西药物甚多,未愈。现眩晕头痛,以目眶及前额痛著,目睛胀突,心悸少寐,自汗怕热,畏声畏光,肢体麻木,周身痛,双手震颤,烦躁易怒。胸膺痞闷,咽哽口干,消谷善饥,痰色黄浊,大便或秘。曾于1973年12月11日于青岛白求恩医院检查:甲状腺摄碘最高吸收率61.6%,确诊为甲状腺机能亢进症。视之颈部甲状腺弥漫性肿大,甲状腺听诊血管杂音(++)。面色白晳,目睛胀突,口唇淡红,舌红苔白,声音气息无异,脉弦数。血压:100/70mmHg。
证属肝气郁滞,痰热结聚,发为瘿瘤。治宜解郁化痰,消瘿散结。师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意。
处方:柴胡9g,黄芩9g,半夏9g,龙骨、牡蛎各30g(先入),茯苓12g,桂枝6g,大黄15g,黄药子15g,连翘15g,朱砂1.5g(冲服),大枣9g,生姜9g。水煎服。
嘱息念虑,戒恼怒,薄海味。
2月28日,迭进4剂,喉中爽,胸闷轻,痰吐利,悸烦轻,二便调,守原方继服。
3月3日,复进4剂,悸烦若失,震颤递减,眼胀突轻,肉瘿缩小,饮食如常。脉象弦,舌红苔白。守原方去朱砂,加党参15g,续服。
3月11日,更进8剂,肉瘿及目睛胀突若失,畏声畏光递减,他症渐除,饮食、二便复常。甲状腺听诊血管杂音(±)。脉象濡缓,左关略弦,舌红苔白。医嘱:停药1周,查基础代谢。
3月19日,基础代谢报告:身高164公分,体重62.5公斤,基础代谢率>6%。出院,嘱续服上方善后。
解读:现代医学之“甲状腺机能亢进症”,属祖国医学“瘿证”范畴。按文献记载有气瘿、血瘿、肉瘿、金瘿、石瘿五种。“甲亢”多属气瘿。若伴甲状腺肿大者称肉瘿,而坚硬不可移者,属石瘿。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瘿候》记云:“瘿者由忧恚气结所生,亦曰饮沙水,沙随气入于脉,搏颈下而成之。”清·沈金鳌《杂病源流犀烛》云:“瘿瘤者,气血凝滞,年数深远,渐长渐大之症。何谓瘿,其皮宽,有似樱桃,故名瘿。亦名瘿气,又名影袋。”《医宗金鉴》亦载:“外因六郁,营卫气血凝郁,内因七情忧恚怒气,湿瘀凝滞,山岚水气而成”。皆言本病成因为忧恚和水土。验诸临证,公谓此病多因痰气郁滞,热结瘀滞使然。治宜解郁化痰,消瘿散结。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瘿证,取其达郁化痰,软坚散结之功。方以柴胡疏肝达郁;黄芩清热化痰;半夏祛痰散结;生姜祛痰解郁;大枣扶正达邪;茯苓宁心安神,协半夏和胃化痰;龙、牡、铅丹(今以朱砂代之)之属,重镇安神,宁心定魄,软坚散结;大黄逐瘀导滞;加黄药子、连翘,以成清热化痰、消瘿散结之效。于是,瘿消结散、神志安和,诸症自愈。
【注】本文节选自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柳少逸著《柳少逸师承纪事》2021.6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