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氏医派】记者访谈(九):太极思维辨证
原创
复健王
复健王的自留地
2022-09-08 18:54:26
【记者访谈】
太极思维辨证
记者:您
一生都在倡导太极辨证思维,构建了独树一帜的中医病机四论体系。请问,太极辨证思维在临床治疗学中起到何种作用?二者之间是什么关系?
柳:宗《素问》的“善用针者,从阴引阳,从阳引阴”;“审其阴阳,以别柔刚”;“脉有阴阳,知阳者知阴,知阴者知阳”;宋·朱肱“阳根于阴,阴本于阳,无阴则阳无以生,无阳则阴无以长”,及明·张景岳“善补阳者,必阴中求阳”;“善补阳者,必阳中求阴”之理。而于临证立太极思维方法,并通过大量医学实践建立了病机四论体系:老年、退行性疾病的虚损论、功能失调性疾病的枢机论、器质性病变的气化论、有形痼疾的痰瘀论。
故尔临证倡导太极辨证思维,进而构建中医病机四论体系。
所谓太极辨证思维:
太极,系道家所创,初以其名统阴阳之道,含变化相生于内,实是指产生宇宙万物及构成事物的诸要素和诸属性的总根源。这种思想端倪远远形成于道家产生之前。作为群经之首的《易经》一书,深刻而详细地阐述了太极思维的理论机制。“一阴一阳之为道”。这是《易经》辨证法的核心,反映了太极的物质基础,即对立统一的两种相关事物,也包含了一阴一阳变化潜动的法则。《易经》所阐述的太极内涵,以《系辞·上传》中的“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为代表,强调指出阴阳变化相生而成宇宙万物的大道之论。于是在《易经》中就有了“盈天地之间唯万物”的具唯物主义因素的命题。
总之,作为当时科学文化大成之作的《易经》一书,已经详尽地指出了太极思维的两个要点:一,阴阳互根互用,即体用学说;二,反映事物运动变化的观点,即运动学说,包括阴阳对立制约、消长转化。在八卦、六十四卦的推衍及六爻阴阳析位等演绎中,均强调了阴阳的互根性、互用性、运动性,均直观地演示了八卦由太极而生、六十四卦于八卦寓于太极而生的变化过程,以及十二璧卦所寓有的阴阳升降往复对卦体、物候、气候等的影响过程,这些都深刻地阐述了太极思维的两个要点。
中医学理论构筑之初,亦广泛地吸收了太极理论,其中的阴阳五行学说就是以“太极思维”为核心,由“太极思维”营建了中医学之精微理论。《内经》中的“天地氤氲,万物化醇,阴平阳秘,精神乃治”无不深刻地启示了这一点。而尤以太极为万物生化之本始,揭示了太极——宇宙——万物——生物为一有机整体,环环相扣,生生不息,故“太极思维”模式是中医学术思想基石之一。
2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