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氏医派】课徒晨语:中医学的传承,不是简单“套袭”
原创
复健王
复健王的自留地
2022-09-07 17:19:05
【课徒晨语】
柳少逸:中医学的传承,不是简单“套袭”
一个医者的天赋及其“三必”、“三知”的熟知程度,决定了他的知识结构和临床的思辨能力,这些均是在传承中所必具备的基础,我称之为“底肥”,同时需要长期跟师经历——读师之书,学师之方,用师之法,在潜移默化中感悟师之临床思维方法。所以中医学的传承,不是简单“套袭”,也不是“克隆”。这也是中医传承难有“三代有为”的证结。
师字,少逸 2022-9-6
【链接】
胶东柳氏医派的济世情怀
二零一九年一部近代传奇电视剧《老中医》讲述了江苏常州孟河医派传人翁泉海闯荡上海滩的故事,成为了当年最受热捧的电视剧之一。剧中提到的孟河中医是江苏一家一大流派,而在我们文教发达,儒风独茂的胶东大地,同样医家辈出。其中柳氏医学流派经过几代人的辛勤耕耘,传庚接续,让传统世家医学在临床辨证思维以及医学文化理论研究方面都蕴含了儒文化思想,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胶东柳氏医学流派。为山东中医学乃至祖国医学的发展添写了精彩一页。
2009
年
10
月
20
日,由柳氏医学流派传承工作室筹划主办的“纪念柳氏医学流派创始人柳吉忱先生诞辰
110
周年座谈会及学术传承研讨会”,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柳吉忱中医四部经典》首发式在莱阳市丽都山庄启动。
柳小岸:我的爷爷柳吉忱先生一生以济世活人为己任,医教合一,学验俱丰,活人无算,且弟子满神州,以德载医,德艺双馨。他在继承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学术特色,并贯穿于临床实践中。上世纪五十年代,爷爷曾受命负责胶东地区的中医进修班工作,为胶东半岛地区培养了大批的中医骨干,从而开创建国后中医教育之先河。1962年又受聘于山东省中医药学校,讲授温病学。1987年创办了山东扁鹊国医学校,开创了建国后民办中医药教育的先河,被誉为第二代中医药院校的开拓者。柳吉忱,名毓庆,号济生,山东栖霞东林人,是柳氏医派的创始人,他从上世纪二十年代末学医至,五十年代中期,形成了自己的医疗特色,其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嵌入中医学体系中,逐步提炼出中医理论和临床实践体系,初步构建起学术框架和学术特色。这也是胶东柳氏医派发展的第一次浪潮。在栖霞,柳氏是当地的望族,我的爷爷柳吉忱先生七岁进入本族的私塾读书,后来又接受了现代教育。十五岁跟随着启蒙老师助教,十六岁就读于烟台育才中学。
爷爷在十九岁的时候患了类风湿,多处求医无效,听奶奶说,已经到了自己不能下地,需要别人背着上厕所的程度。就在这种病况下,经人介绍请来了李兰逊老先生诊治。在李兰逊老先生的精心调治下,爷爷的类风湿很快就痊愈了。就在治病的这段时间里,李老先生看爷爷的谈吐不凡,人品也不错,于是就有了纳徒的想法。爷爷也有这个愿望,从而师徒结缘。
此后,在学派奠基人李兰逊先生的精心指导下,柳吉忱独特的学术思想逐步形成。他强调,中医学理论无疑不是常规临床实践,处处有技巧。临证既要重规矩,又要运巧制宜,总结归纳出湿热证治十九法辨证,注意区分主次要矛盾,尤其是对棘手的疾病。一般医生不愿伸手治疗的柳吉忱都敢于出手。
王永前:比如静脉血栓形成和血栓性静脉炎这两个病,都是疑难病,同属于脉痹的范畴。但是这两者病机也差不多,都是湿热、淤血痹阻经络以后所导致的。但前者是淤血导致了湿热,而后者是因为湿热而导致的淤血,主次不同。这一辨证思维实际上体现的就是柳氏太极思维。古人讲兵无常势,医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谓之神将。
能以病之变化而取效谓之神医。
受李兰训指导,柳吉忱阅读了《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及《神农本草经》等经典著作,并选读了一些名家注释。李兰逊精于经典、善于经典的治学思想,对柳氏医学流派崇尚经典、古今贯通的学术特点产生了深远影响。正是在长期的临床带教,举办中医进修班,收徒学习、创办学校教育等工作中,柳吉忱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通过学生和徒弟们的刻苦学习、辛勤实践和大量传播,逐渐形成为一个重要学术流派。胶东柳氏医学流派,柳吉忱先生也被尊为学派创始人。
柳少逸是柳吉忱的儿子,胶东柳氏医学流派的代表人物。柳少逸既有牟永昌和陈维辉两位医学大家的师承,又有父亲柳吉忱的家传,还有多次的院校教育。三源汇海及其各家之大成,对柳氏医学流派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刘玉贤:牟永昌先生出身世医之家。祖上堂号丰裕堂,师承其父牟熙光先生,也是建国前后胶东著名中医。新中国成立以后,师祖吉忱公在栖东县医院、栖霞县医院先后任院长、业务副院长,牟永昌先生任中医科主任。先生生性耿直,难有后学能入其眼,有三子一女均不从医。在其57岁时接受了柳吉忱先生的请托和卫生局的安排,收了少逸老师为徒。
柳少逸正是在总结传承柳吉忱、牟永昌、陈维辉三人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的基础上,加上院校教育,个人发挥,促进了柳氏医派的成熟与发展。并创造性地提出了中国象数医学理论体系、疑难病病机思论体系、太极思维辨证体系和柳氏复健医学体系等新理论和新思想,成为柳氏医派的代表人物,掀起了胶东柳氏医派发展的第二次浪潮。
胶东柳氏医派领军者蔡锡英教授常年致力于中医学的教学、科研及临床研究,先后主编出版了《齐鲁名医学术思想研究荟萃》《杏苑耕耘录》等中医专著九部,成为柳氏医派发展与传承的中坚力量。
作为胶东柳氏医派的第四代传承人,刘玉贤、汉敬德、王永前、柳朝晴、王爱荣、李萍等弟子业已成熟。第四代传承人正在逐渐成长过程中,对柳氏医派的传承和传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不断推进胶东柳氏医派向前发展。在近百年的发展过程中,根据中医药学的基本理论和学术传承,结合胶东地区独特的自然和人文环境以及多发病、常见病和疑难病的疾病谱,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活动,胶东柳氏医学流派逐渐丰满起来,从而成为了具有影响的一大中医流派。
王爱荣:胶东柳氏医学流派的八大学派特点,对源于内经的“经脉流注规律”、“阴阳应象规律”、“脏气法时规律”、“五脏法象规律”、“五脏传移规律”、“五脏逆传规律”等诸规律有着充分的认识。倡导以天人相应观来调整,保持人体“形与神俱”的健康状态。
胶东柳氏医学流派学术架构由中国象数医学体系、内伤性疾病病机四论体系、太极思维临床辨证论治体系及柳氏中医复健医学体系四大创新性体系组成。坚持以方证立论之临床法式,创建了“知方药、知针灸、知推拿”的流派知识结构,强调临床医师必须掌握,丰富多样诊疗技能,方能多措施干预治疗疾病和养生保健防病。
柳氏广意派小儿推拿中医药特色技术入选山东省
2020
年齐鲁医派中医学术流派传承项目。如今,胶东柳氏医派历经百余年的传承和发展,得到了社会百姓的广泛认可和政府部门的高度肯定。
2017
年,胶东柳氏医派发祥地栖霞市,将柳氏广意派小儿推拿术等两项特色技术纳入非遗保护。
蔡锡英:胶东柳氏医派的医疗经验和学术成果,是四代人共同努力、呕心沥血的智慧结晶。它来源于社会,也应该属于社会。我们只想通过我们的努力,最大可能的为社会留下一些有用的东西,帮助到那些被疾病折磨的无助的人。这是社会赋予柳氏医派的使命和责任,也是所有柳氏医派继承者们的心愿,也肯定是前辈们的夙愿。相信柳氏医派的所有继承者,一定会不负所望,不辱使命,以我们的绵薄之力、匹夫之心,在继承和光大祖国中医药的神圣事业中,献出我们的光和热,做出我们最大的贡献。
胶东柳氏医派历史源远流长,传承脉络清晰,代表人物成就显著。医学著作频繁问世,理论已成体系,临床应用广泛,流派特征鲜明,社会影响巨大,是山东乃至全国颇有声誉的一个中医学学术流派,理应载入中国传统医学发展史册,加以保护和传承,以更好的为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