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氏医派】柳吉忱:临床自淑的几句话

复健王  复健王的自留地  2022-08-08 10:29:05

临床自淑的几句话

柳吉忱

       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是我国劳动人民几千年来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经过历代先哲的补充发展,而成为具有民族特点的医学理论体系,并具有切实有效地应用价值。它对于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起了莫大的积极作用。祖国医学流传于国外也很广泛,如东南亚、日本、朝鲜、及美法等国,均设有专门的研究机构。尤其是新加坡,建立了中医学院。这样既扩大了祖国医学的影响,同时也丰富了世界医学的内容。祖国医学的发展,源远流长。早在战国秦汉时期,就有《黄帝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等医著问世。从而确立了中医的理论体系,对后世的医学发展,树立了规矩准绳的示范,故俗云:“无规矩不成其方圆。”《伤寒论》所应用的辨证论治体系,就充分体现了祖国医学的重要特点。合而言之,则谓辨证论治,分而言之,则谓辨证求因,审因论治。这审因论治,是在审查内外,辨证求因的思想指导下,对朴素的、唯物的,自发的辨证法的具体应用。病无大小,证无巨细,总离不开理、法、方、药四个重要环节,即据理以立法,按法而选方,因方以议药。以期理明、法合、方对、药当。于是,脉因证治朗然,理、法、方、药亦贯穿于其中矣。
       然治病必先识病,识病而后究其病之所由生,知其所生,再辨其所因。在临证时,通过四诊合参,八纲辨证,证候分析、辨明病因、病位、疾病属性,邪正消长,进而确定治法,议方选药。这样深思熟虑,加以慎审,方能中肯。不论病态千变万化,病机错综复杂,但万变不离其宗,无非是辨阴阳,明表里,分虚实,别寒热而已。但在临证之际,尤当推本求源,取法古训,参以后说,以四大经典著作为准绳,兼采后世诸家著作,撷其精华,掇其要领,庶免穷途迷路,无以问津。若敷衍从事,祸不旋踵,切莫兢逐荣势,企踵权豪,惟名利是务而不去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省疾问病之际,而出现草率轻浮,以至精至微之事,付之至粗至浅之思,鲜有不误病误人乎。假若按寸不及尺,握手不及足,敷衍了事,何能证祖国医学所遗留下的宝贵经验。
       阴阳之事至微,死生之事至大,个人临证,本着大胆心细,行方智圆之旨,谨守“审证求因,脉证合参”的规范,以医德为重,以仁慈为怀,为病人解除痛苦而后乐。铭记张师仲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之训,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在临床治疗中,往往获中,收到预期疗效。
       “老夫喜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这是叶副主席年迈的壮言。在向四化进军的新长征途中,亦可以作为我的借鉴。我虽然年迈体弱,但看到中医事业的光明前景,尚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暮年壮志,愿与今日入会的中医同道,携手并肩,共同加勉,为发扬祖国医学事业而贡献力量。                                                                一九年七月十二日
        【注】本文为吉忱公在烟台市中医学会1980年学术年会上的发言,原载于《黄县科技》第二期。后收入《柳氏医学续焰》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