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氏医派】王爱荣:功夫唯有处方知——一面锦旗背后的故事
原创
复健王
复健王的自留地
2022-08-04 18:03:30
功夫唯有处方知
——一面锦旗背后的故事
莱阳复健医院 王爱荣
我叫王爱荣,胶东柳氏医学流派传承工作室成员,今天我要跟大家分享的是一面锦旗的故事。
事情发生在上个月的29日,星期五,柳少逸老师出诊的日子。
上午10点多,我看完第一拨病人,忙里偷闲的到柳老师工作室侍诊学习。随着叫号声,进来一家三口,奶奶、爸爸和小孩子。一家人来自河南省的夏邑县桑固乡农村。一进门,父子俩手持一面锦旗,中年汉子面对柳老师说道:“柳教授谢谢您,我儿子患癫痫病,我们曾四处求医,但是疗效不好,上海的大专家说不可能治愈,能维持现状就不错了。我想,城市再大,医院楼再高,专家再大,也不是医学的绝对权威。我不放弃,通过上网查询,看到山东莱阳复健医院是一所以中医为主的医院,于是我就决定带孩子来治疗,经您一年零3个月的治疗,孩子痊愈了。停药一年半了,再也没犯病。原先一个星期犯一次,厉害的时候3天就犯一次,现在彻底好了,是您给了我们全家人希望,健康的身体,我们从心里感谢您!今天我们是专程从河南老家赶过来感谢您的,送给您这面锦旗表达我们的心意,请您收下。”
中年汉子一口气说完了这些话,说话间,小男孩小大人一样一直虔诚的两手擎着锦旗。柳老师慈祥的看着小男孩,对我说:“收下吧。”
柳老师从医60年,从不收锦旗,从不吃请,从不收礼。这一次真是破天荒了,我们跟诊的几个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没想明白原因。
对于病人来说,尤其是小孩子的病,家长都是保密的,特别是这类疑难病,家长更担心。可是这位家长丝毫没有顾及,随后直接将孩子擎旗的照片发到了医患交流群里,并写下了一段话。“我是家住河南省夏邑县桑固乡王*厚的爸爸,2020年孩子得了癫痫,四处求医,河南省**医院、上海**医院都去过,疗效不好,医生说‘能维持就算好了,你们还想着出根?’我想,看来西医是没有什么方法了,城市再大,医院楼再高,专家再大,你也不是医学的绝对权威,我不肯放弃,也不再接受他们的治疗,于是我多方打听,上网了解到山东省莱阳复健医院中医用中药,我决定来为孩子治疗。经过莱阳复健医院一年多喝汤药、吃中药粉剂,已经完全康复!一年多时间没有复发一次。治疗前是一个星期发病一次,频繁的时候3天犯病一次。山东莱阳复健医院给我们生活的希望,健康的身体,我们的感谢无以言表,今天我们从千里之外的河南省夏邑县桑固乡赶到山东莱阳复健医院,一是给我母亲看脑血管疾病、高血脂、脑梗塞,二是送上我们的锦旗,表达我们真挚谢意!谢谢莱阳复健医院!谢谢柳氏医派!谢谢柳教授!2022年6月29日”
这可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几百人的群啊,家长一点也不担心?
嗨,这对柳老师破例收旗还没想明白,又被家长的举动搞的一头雾水!
中午的时候跟王院长说起这两件事,刚一开口,他就说他知道。这一上午怪事连串了。我急忙一连串的抛出了我的问题:问“你看到了?”“没有,家长发群里了。”我又问“家长为什么不顾及孩子的隐私?”“是家长对柳老师有信心!他知道这是彻底痊愈,不会复发了。”奥,恍然大悟!“柳老师从不收锦旗,那今天为什么破例了?”我又问。“被小男孩感动了。我虽没在现场,家长发到群里的照片我看到了。复健医院能承担赔钱的脑瘫康复项目,你就应当知道柳老师有多么爱孩子,他最见不得孩子生病,感动柳老师的不是家长,是孩子虔诚的举动把柳老师感动了。”“我怎么就没想明白?还以为是柳老师让我们感受柳氏医学的荣誉和口碑呢。”“错了,柳老师不图名不为利,可谓超凡脱俗了,哪是你这俗人所能理解的!”
一番对话,让我陷入了深思。
孩子的爸爸为给孩子治病,走过天南地北,想必大大小小的专家见得不少,但皆令其失望。
幸好在这个信息发达的时代遇到了柳氏医派,遇到了柳少逸老师,遇到了真正的大中医,让孩子恢复了健康的身体。
柳少逸老师是柳氏医派集大成者。
柳老师的业余爱好非常广泛,如果不是选择了中医,他可能是一名书画家,也可能是一名篮球健将,也可能是其他行业的专家。
但当柳老师决定从医的那一刻起,他就把所有爱好统统收起,一心一意的钻到中医书籍的海洋里,夜以继日的学习,每晚读书至半夜的习惯陪伴其一生。
正是这种修为,使柳老师在不知不觉当中就成了专家中的专家。
现如今医学界的专家真不少,能让患者认可的专家,我想疗效是唯一的标准。
柳老师治愈的疑难杂症不胜枚举,早在上世纪90年代,因治好了日本朝日新闻社社长的胰腺癌而被日本人誉为“神医”。柳老师是一名老党员,有着拳拳爱国之心,上世纪90年代初,日本东京劳务协会曾许以年薪120万人民币请柳老师去日本,当是柳老师的月工资还不足800元。柳老师断然决然的拒绝了,说“是中国共产党培养了我,我的事业在中国。”
柳氏医派的爱国情怀,缘于柳氏医派的红色血统。师祖柳吉忱先生,一介书生,在民族危亡的时刻,毅然投身革命,以医生身份为掩护,参加抗日。正是这爱国情怀的赓续,柳氏医派才以“为中医而生”的胸怀接纳八方学子,传承伟业,才把中医当成终生的事业来做。柳老师不但是一位临床大家,还是一位理论大家。尤其近十年来,著作量产化,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版了40余部。如今80岁的柳老师,仍然工作在临床带教一线,按说柳老师完全可以安享晚年了,但为了柳氏中医的赓续和传承,为了柳氏学子的成长,他选择了继续前行。
这几年在柳老师面命耳提的督促下,我也时常的熬熬夜,看看书,写一些病案分析,自觉业务水平也有了一点长进。最近三年来,我在杂志期刊上发表了11篇文章,大大小小的病案分析累积起来也有30万字了。柳老师经常告诫我,要踏踏实实当明医,做一个明明白白的医生。“名声终究多虚幻,功夫唯有处方知”。受柳老师影响,最让我看重的是疗效和患者的肯定。
去年底,本市南乡一个10岁的女孩患头痛,都休学3个月了,吃不好,也睡不好,烟台、青岛都去看过,能做的检查也都做了,但查不出任何阳性体征,明确不了诊断,医生建议骨髓穿刺,家长犹豫不决。在朋友的介绍下来找我治疗,初诊开了6付药,在复诊的时候,孩子说头痛明显减轻了,正当我静心切脉时,孩子望着我的脸,弱弱的问我:“阿姨,我能认你当干妈吗?”我问孩子“怎么有这个想法?”孩子说“谁都治不好我的头痛,你能治好。要是你是我妈妈,我就再也不怕头痛了。”
顿时一股暖意和成就感在我心中油然而生。孩子对我是多么的期望和信任啊,我怎么做才能不让病人失望呢?我想只有学习学习再学习,掌握更多的知识,积累更多的经验,疗效才能体现在处方上,也就是柳老师讲的“功夫唯有处方知”。
2018年,我有幸成为山东省中医药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得以学研在更高的学术平台上。我系统研究学习柳老师的肝病治疗经验,勤于临床,也积累了不少成功的案例。我市某局一职员,上腹痛,发烧、纳呆一个星期,以“胃病”来找我治疗,予上腹部彩超,见肝上有个包块4.8*3.6cm,疑似肿瘤,经上级医院复查后,确诊为肝脓肿。我以柳氏病机四论理论为指导,以方证立论指导临证,经过24天的中药治疗,症状全部消失,彩超复查痊愈,让病人免除了手术之苦,也让我认识到,我们柳氏治肝之法确有“若神”之效。
中国中医药报周颖主任将柳少逸老师誉为宝藏,中国中医药出版社肖培新主任,将胶东之行喻为淘宝之行。而我身处宝藏,珠玑垂手可得,我时常告诫自己,不能身在福中不知福。作为柳氏医派的新生代,这几年虽然有些许进步,然与肩上的责任比起来,还差的很远。医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为柳氏医学赓续传承不断努力前行。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
2022-07-31于莱阳
【注】本文为“柳氏医派文化”宣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