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氏医派】柳少逸:从运气论病机十九条
原创
复健王
复健王的自留地
2022-07-11 09:07:07
【按】
中医学根据五运六气淫胜郁复所致的疾病症状和性质,总结出了病机学说,并且在此基础上又归纳了辨证论治的方法。内容见于《素问·至真要大论》。
病机十九条解析
柳少逸
《素问·至真要大论》云:“
夫百病之始生也,皆生于风寒暑湿燥火,以之化之变也。经言盛者泻之,虚者补之。余锡以方士,而方士用之,尚未能十全。余欲令要道必行,桴鼓相应,犹拔刺雪污,工巧神圣,可得闻乎?岐伯曰:审察病机,无失气宜,此之谓也。帝曰:愿闻病机何如?岐伯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寒收引,皆属于肾。诸气膹郁,皆属于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诸热瞀瘛,皆属于火。诸痛痒疮,皆属于心。诸厥固泄,皆属于下。诸痿喘呕,皆属于上。诸禁鼓栗,如丧神守,皆属于火。诸痉项强,皆属于湿。诸逆冲上,皆属于火。诸胀腹大,皆属于热。诸躁狂越,皆属于火。诸暴强直,皆属于风。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诸病胕肿,疼酸惊骇,皆属于火。诸转反戾,水液浑浊,皆属于热。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属于寒。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故《大要》曰:谨守病机,各司其属,有者求之,无者求之,盛者责之,虚者责之,必先五胜,疏其血气,令其调达,而致和平,此之谓也。”
此段文字,后世名之曰“病机十九条”,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谈分析病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第二部分谈分析病机的方法和步骤。
“夫百病之始生也,皆生于风寒暑湿燥火,以之化之变也。”表述了百病皆生于天地间六气的变化。“百病之始生也”,系指人体各种疾病发生的原因。“皆生于风寒暑湿燥火,以之化之变也”,系指风寒暑湿燥火六气与各种疾病的发生,及气候变化密切相关。人秉天地正常之气而生存,只有正常的自然气候变化才有利于人的生存。若自然界气候变化异常,人的生命现象也就会异常。此即《素问·宝命全形论》中所讲的“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亦即《素问·天元纪大论》中所讲的“太虚寥廓,肇基化源”。鉴于人与自然界季节气候变化的密切相关,故有“百病之生也,皆生于风寒暑湿燥火”之论。所谓的“病机”,意谓发病机理,也就是在致病因素作用后所产生的各种病理生理的变化。中医学对于人体的各种病理生理改变的认识,是从观察分析自然界气候、物候变化与人体病候之间的相应关系总结而来的。病机十九条中这些名词是根据季节气候变化及疾病的特点演绎而来的,故中医病机学说认为:人体在遭受各种致病因素产生的症状和体征,基本上都可以用风、火、湿、暑、燥、寒加以归类,故谓“百病之生,皆生于风寒暑湿燥火”,这是对病因和病机密切关系的高度概括。
“盛者泻之,虚者补之”,高度概括了六气太过和不及的治疗原则,或称大法。“盛”,指六气有余。“泻”,指治疗中的泻法。“虚”,指六气不及。“补”,指治疗中的补法。全句意谓风、寒、暑、湿、燥、火六气,其临床表现为偏胜有余者,在治疗上就应该用泻法;其临床表现为虚衰不及者,在治疗上则应该用补法。这种利用药食性味之偏来矫正人体的病理变化,在治法上叫“补偏救弊”。这也是对《内经》中所述“治诸胜复,寒者热之,热者寒之,温者清之,清者温之,散者收之,抑者散之,燥者润之,急者缓之,坚者软之,衰者补之,强者泻之,各安其气,必清必静,则病气衰去,归其所宗”的高度概括。
“锡”,同“赐”,给予之义。“方士”,指普通医生。“十全”,张介宾谓“无一失也”。“锡以方士,而方士用之,尚未能十全。”此句是讲在临床应用上述“盛者泻之,虚者补之”这一治疗原则时,不一定收到满意效果。因为“方士”尚未具有“谨守病机,各司其职”及“工巧神圣”的诊疗技术。
“令要道必行,桴鼓相应,犹拔刺雪污”,是对高明医生(能“十全”)临床见显效的形象描绘。“要道”,即指前述“盛者泻之,虚者补之”这一治疗原则。“必行”,即一定要使这一治疗原则在治疗中取得完全满意的效果。“桴鼓”,是用鼓槌打鼓。“拔刺”,即把进入皮肤中的刺拔掉。“雪污”,即把污秽洗净。“桴鼓相应,犹拔刺雪污”,是形容在治疗上疗效显著,如同以槌击鼓,以手拔刺,用水洗污一样有把握。只有实施“盛者泻之,虚者补之”这一治疗原则,才能够达到十全的诊疗效果。
只有在诊断上做到准确无误,方能在临床上取得“十全”的疗效。“工巧神圣”,是指医生诊病的高明技术。“工巧神圣”,《难经·六十一难》云:“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而知之谓之巧。”又云:“望而知之者,望见其五色以知其病。闻而知之者,闻其五音以别其病。问而知之者,问其所欲五味,以知其病所起所在。切脉而知之者,诊其寸口,视其虚实,以知其病,病在何脏腑也。”由此可知,“工巧神圣”,系指望、闻、问、切四诊。大凡通过望诊就能知道疾病所在的称神奇的医生;通过闻诊而能知道疾病所在的是圣明的医生;通过问诊而能知道疾病所在的是良好的医生;通过切诊知道疾病所在的是能灵巧运用医技的医生。
“审察病机,无失气宜”,此句是对前句“工巧神圣,可得闻乎”的回答。“病机”,即发病机理。“无失”,即“十全无一失也”。“气”,即六气。“宜”,即适当。全句意谓要在诊断上做到正确无误,必须认真分析发病机理,掌握风、暑、火、湿、燥、寒六气的变化。
【注】本文节选自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柳少逸著《五运六气简编》2019年7月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