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与茶
老师柳少逸先生,山东栖霞东林人,出身中医世家,从小跟父亲一边学习中医,一边承传中草药知识。并岁祖父恒宝公、二叔毓川公采集地方中草药,竟能辨识数百种。从医五十多年来,对中药的研究兴趣无人能比,花甲之年仍穿行于山东的大山小溪,走遍大半个中国。
柳氏特色技艺中,“柳氏茶疗”算是其一了。“柳氏茶疗”历史悠久,在柳老师祖先自清初迁居东林建村,即与佛茶结缘,村北三里许,有始建于唐朝的佛家圣地“唐山院”,自康熙年间其先祖柳彦、柳文礼、柳任等,与历代方丈以文会友,也结下了“佛茶”之缘。故家族中早有自制鼠李茶饮用的习惯。鼠李(学名:Rhamnus davurica Pall)灌木或小乔木,高达10米;幼枝无毛,小枝对生或近对生,褐色或红褐色。叶纸质,对生或近对生,或在短枝上簇生,宽椭圆形或卵圆形,稀倒披针状椭圆形。花单性,雌雄异株,4基数,有花瓣,雌花1-3个生于叶腋或数个至20余个簇生于短枝端。核果球形,黑色,具2分核;种子卵圆形,黄褐色,背侧有与种子等长的狭纵沟。鼠李产于山东、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西。生于山坡林下。花期在5-6月,果期7-10月。
鼠李味苦、甘,性凉,入肝肾经。有清热利湿,消积通便之功。水肿腹胀、瘰疬、疮疡、便秘、支气管炎、肺气肿、龋齿痛、痈疖等多用。鼠李茶是以新鲜的鼠李叶片加工而成茶。传说为佛家常饮之品,故又有“佛茶”之称。柳老师认为,之所以佛家常饮,这与和尚平日打坐少动多静有关,长期静坐必致胃肠蠕动减慢,滋生便秘之弊,故佛家作为日常保健用茶。
柳少逸老师习茶道,是得益于其二叔柳毓川先生,自小即随其饮茶,听起论茶。栖霞多山,柳氏一族为耕读世家,忙时耕种闲时读书,生活富足。有常年饮茶的习惯。除鼠李茶(佛茶)外,忍冬茶也是常用之品。
忍冬,俗称金银花(学名:Lonicera japonica)。“金银花”一名出自《本草纲目》,由于忍冬花初开为白色,后转为黄色,因此得名金银花。药材金银花为忍冬科忍冬属植物忍冬及同属植物干燥花蕾或带初开的花。
金银花,三月开花,五出,微香,蒂带红色,花初开则色白,经一、二日则色黄,故名金银花。又因为一蒂二花,两条花蕊探在外,成双成对,形影不离,状如雄雌相伴,又似鸳鸯对舞,故有鸳鸯藤之称。金银花自古被誉为清热解毒的良药。性甘寒气芳香,甘寒清热而不伤胃,芳香透达又可祛邪。金银花既能宣散风热,还善清解血毒,用于各种热性病,如身热、发疹、发斑、热毒疮痈、咽喉肿痛等症,均效果显著。忍冬茶是夏季避热解暑之佳品,尤其夏季麦收时节,为必用之饮品。
追溯中国人饮茶的起源,有的认为起源于上古神农氏,有的认为起于周,起于秦汉、三国的说法也都有,众说纷纭。据柳老师考证,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因唐代以前“茶”字的正体字为“荼”,唐代茶经的作者陆羽,在文中将荼字减一画而写成“茶”,因此有人说茶起源于唐代。但实际上这只是文字的简化,而且在汉代就已经有人用茶字了。陆羽只是把先人饮茶的历史和文化进行总结而已。茶的历史要早于唐代很多年。
柳老师平素无特殊爱好,既不喝酒,也不吸烟,唯有嗜茶。茶为君子之品。柳老师好茶、爱茶,在他的办公室里,茶是除了书之外最多的物品,两个冰箱专门储藏茶。红茶、绿茶、青茶、白茶、黑茶、黄茶均有所爱,当年为喝一杯黄茶,利用学术会议间隙,专门乘车四个多小时绕道黄茶产地岳阳楼,只为品上一壶“君山银针”。柳老师最常讲起的,是他青年时在山东中医学院(今山东中医药大学)师资班进修时讲的一堂课。当时大学准备选择一批青年中医作为师资培养,老师学生轮流讲课。中药课上,柳老师是最后一个选题的学生,当年的选题就是“茶”。他从茶的历史渊源讲到植物基源,从性味归经讲到功效主治及饮茶的宜忌,这即是一堂生动的中药课,又是一节科普讲座,中间还穿插着名医医话、茶话。这堂课,轰动了中医学院,并被同学成为“茶博士”。
从1995年至今,三十多年的时间里,我跟随老师跑过山东境内大大小小的山头有上百个。诸如著名的泰山玉皇顶(泰安)、蒙山龟蒙顶(平邑)、崂山崂顶(青岛)、鲁山(鲁中淄博)、沂山(鲁中沂山)、昆嵛山秦薄顶(牟平、乳山)、太平山太平顶(新泰)、艾山(栖霞)、牙山(栖霞)、大泽山(平度)、还有圣经山(文登)、铁槎山(荣成)、佛来山(莒县)、五莲山(五莲)、云门山(青州)、方山(栖霞)、旌旗山(莱阳)、峰山(长岛)等,还有许多不知名的小山丘。不但跟老师学会了鼠李佛茶、水蜡道茶、忍冬茶等柳氏古茶的传统制作方法,还探索试制成功了杜仲叶茶、罗布麻茶、枣叶茶、艾叶茶、山扁豆茶、蒲公英茶、石竹茶、女贞叶茶、花生叶茶等,一百多种药用茶饮的制备工艺。
传承柳氏古茶,发展柳氏药茶,任重道远!
潘志杰2019年2月16日于复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