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囊虫引发癫痫之治
柳少逸
古人尝云:“兵无常势,医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谓之神将;能因病变化而取效,谓之神医。”兵家不谙通权达变,无以操出奇制胜之师;医家不能圆机活法,无以操出奇制胜之功,其理同也。药贵合宜,法当权变,知常达变,着手回春;拘方待病,必适足偾事。脑囊虫病,实为临证难愈之疾。家父吉忱公于前人之验,潜心体验,持循扩充,每屡获效验。如孙某,男性患者,遍体黄豆粒大之圆形结节,质地不坚,推之不移,不痛不痒,且频发痫证。舌质淡红,白薄苔,脉沉缓。经皮下结节活体切片检查,确诊为脑囊虫并发癫痫。即以豁痰开窍、杀虫定痫为法而施治;半夏、陈皮、茯苓、白芥子、胆星、全虫、天虫、榧子仁、郁金、远志、薏米、甘草,水煎服,并以“磁珠丸”佐服。迭进20剂,结节消失三分之一,痫证仅半月一发。即于原方加竹沥冲服,续服30剂,皮下结节消失殆尽,痫证偶发。拟健脾化痰、宁心定痫之剂。复进30剂,诸症悉除,体质康复,一如常人。此时我在栖霞县人民医院中医科工作,该患者为栖霞县委一国家干部,因异地门诊治疗费不报销,故每次去莱阳中心医院由吉忱公诊之并附给处方,返栖霞后,由我换成县医院处方,故我得以复诊之,学验吉忱公之处方,记录验案,待回家探亲时,请公释疑。同时,公日常治验之案,也留存给我讲解之。
囊虫病由绦虫的幼虫囊尾蚴寄生于人体组织而发病。脑囊虫病的临床主证为癫痫、失明。癫痫常反复发作,很少自愈。故其治法,宜先杀虫理气,后健脾养胃;囊虫病皮下结节,治宜化痰利湿,软坚散结;脑囊虫发作癫痫者,治宜豁痰开窍,杀虫定痫;平时治宜健脾化痰,杀虫散结。总之,以消补兼施,扶正祛邪为大法。故有《自拟加味二陈汤治疗脑囊虫病》一文,在《山东中医杂志》上发表。
附验案三则
例1:孙某,男,52岁,栖霞县委干部。1963年3月12日就诊。
患者发现全身黄豆粒大之圆形囊瘤月余,质地不坚,推之不移,不痛不痒,以前胸、后背及两上臂内侧较多,周身板滞不灵。性情急躁,眩晕头痛,旋即晕仆,昏不识人,面色苍白,牙关紧闭,手足抽搐,口吐白沫,移时苏醒,一如常人,二、三日一发。形体尚丰,精神萎靡,言语如常。舌质淡红苔白腻,脉象沉缓。皮下结节活体切片检查,确诊为囊虫病。内科诊断为脑囊虫发作癫痫。
证属痰壅虫扰,蒙蔽清窍。治宜豁痰开窍,杀虫定痫。方予加味二陈汤调之,佐以磁朱丸服之。
处方:半夏9g,陈皮9g,茯苓12g,白芥子12g,榧子仁9g(研冲),雷丸9g(研冲),琥珀6g(研冲),胆星9g,全蝎6g,僵蚕9g,薏苡仁18g。水煎服。
磁朱丸6g,日2次,药汁冲服。
4月6日,迭进20剂,虫瘤消失三分之一。肢体关节伸展自如,眩晕减轻,痫证半月一发,饮食、夜寐如常,舌质淡红苔白,脉象濡缓。宗原方加竹沥15g(冲服)。
5月10日,续服30剂,虫瘤消失殆尽,饮食、二便如常,痫证偶发,发则眩晕昏沉约两分钟即过,已无晕仆、抽搐现象,面色渐转红晕,神志自若,舌质淡红苔白,脉象缓,拟用健脾化痰、杀虫定痫之剂。
处方:党参15g,云苓12g,白术9g,炙甘草9g,半夏9g,陈皮9g,胆星9g,远志9g,琥珀3g,(研冲),雷丸9g(研冲),榧子仁9g(研冲),僵蚕9g。水煎服。
磁朱丸3g,日3次服。
10月5日,复进30剂,诸症消失,病臻愈可,痫证三月未发,体质康复,一如常人,恢复工作月余。
例2:林某,女,36岁,福山县第一高中教师。1975年6月7日就诊。
痫证频作,已2年之久,重则日发。发作前眩晕头痛,痰多胸闷,面部及肢体瘛瘲。发则卒然晕仆,昏不识人,牙关紧闭,手足搐搦,移时苏醒。夜梦纷纭,周身重着,左上臂有黄豆粒状囊瘤5枚。尝于144医院活体切片检查,并由145医院脑电图检查,以及烟台地区人民医院确诊为脑囊虫发作癫痫。精神疲惫,面色苍白,经行后期,量可,色暗有块,经行腰腹胀痛,白带粘稠量多。舌质淡红苔白腻,脉象滑左关弦。
证属痰壅虫扰,蒙蔽清窍。治宜豁痰开窍,杀虫定痫。予加味二陈汤佐服磁朱丸调之。
处方:半夏9g,陈皮9g,云苓12g,白芥子12g,薏仁18g,胆星9g,郁金9g,远志9g,琥珀3g(研冲),雷丸9g(研冲),榧子仁9g(研冲),全蝎6g。水煎服。
磁朱丸,6g,日2次服。
6月23日,迭进7剂,眩晕轻,痰浊减,搐搦失。痫证三、五日一发,面有气色,夜寐宁,舌质淡红苔白略腻,脉象滑,左关略弦。仍宗原方续服。
7月31日,迭进30剂,痫证未发,眩晕若失,虫瘤消退,并能带领学生助农劳动,神态自若,面色红晕,饮食、二便如常。舌红苔白,脉象濡缓。药方宏效,无须更方。
10月6日,复进18剂,痫证愈,眩晕失,夜寐如常,工作、劳动无碍,偶觉左侧肢体麻木,项部慑慑而动,然倏尔即止,舌质淡红苔薄白,脉象缓。拟用健脾化痰,杀虫息风之剂。
处方1:党参15g,云苓12g,白术9g,炙甘草9g,姜半夏9g,陈皮9g,僵蚕9g,钩藤12g,白芍12g,郁金9g,胆星9g,全蝎6g,水煎服。
处方2:黑牛角一只(切片瓦焙),琥珀60g,朱砂30g,雷丸30g,榧子仁90g。共研细末,每次6g,日3次服。
12月上旬,来函告知,续服25剂,并辅药1料,诸症消失,病臻痊愈,摄颅平片示虫体钙化,1979年12月告知无复发,现已调任烟台某中学工作。
例3:崔某,男,43岁,胜利油田地质队干部。1977年3月26日就诊。
患者既往身体健壮,无他病史,1976年8月中旬,客抵天津旅馆,卒觉左眼球不适,巩膜内似有异物遮蔽,视物不清,当时未尝在意,同年9月15日回单位交代工作时,复觉眩晕,目前若云雾缭绕然,继之两目天吊,牙关紧闭,号叫一声,旋即晕仆,口吐白沫,手足搐搦,昏不识人。急送医院检查,未能确诊,醒后总觉左目内有异物遮睛,影响视力,仍未停止工作,后又出差天津,10月27日复发痫证两次,因引起重视,返乡后,赴济南省立二院神经科和眼科会诊检查,左眼球内有包块状物,并见到囊虫蠕动。11月26日住省二院重作全面检查后,于12月7日左眼球行手术切开,在视网膜内取出死囊虫一条。12月18日左目复感胀闷不适,眼球肿胀突起。30日复行手术,取出活囊虫一条。由于囊虫侵扰,复经2次手术,诱致左眼失明。1977年1月25日继发痫证3次,经省二院神经科与眼科会诊证明,脑中仍有囊虫存在,并诊断其将分布全身皮下组织及其他器官。血液乳酸凝集反应均为阳性,在其住院期间常服槟榔南瓜煎,未排出虫体。经人介绍来莱阳中心医院诊治。
入院检查:体质尚健,言语清晰,精神萎靡。左眼球因两次手术存有瘢痕,视力消失,微有光感。自觉眩晕脑胀,不能阅览书报,胸痞痰多,纳呆恶心,二便如常,舌质淡红苔白腻,脉象滑,左关弦。
证属痰壅虫扰,波及睛明。治宜化痰散结,杀虫定痫。
处方:半夏9g,陈皮9g,云苓12g,甘草9g,白芥子12g,远志9g,胆星9g,榧子仁9g(研冲),雷丸9g(研冲),郁金9g,朱砂2g(研冲),研冲。水煎服。
4月4日,迭进8剂,眩晕减,胸痞轻,谈吐爽,纳运健,惟觉左颞颥部及左目胀痛,视之气轮赤脉传睛,脉象滑左关弦,舌红苔白。宗原方加菊花15g,龙胆草9g,续服。
4月12日,复进8剂,眩晕头痛失,目赤胀痛轻,膺胸痞闷除,痰浊蔽心消,寐食均如常,舌质淡红苔白,脉象滑左关略弦。仍宗上方。
5月1日,续服15剂,目赤痛消失。寐食均安,神态自若,能阅书报。脉象滑左关略弦,舌质淡红苔白。效不更方,仍宗原方续服。
5月18日,再进18剂,痫证始终未发。近日感冒,发热恶寒,头痛身楚,咳嗽痰黄,脉象濡滑而数,舌红苔薄黄。仍拟原方,佐服羚翘解毒丸。
5月21日,患者卒于上午11时复发痫证,吼叫一声,旋即晕仆,昏不识人,牙关紧闭,手足抽搦,约两分钟苏醒。脉象濡滑,舌红苔白。
处方:柴胡9g,云苓12g,白芍12g,钩藤15g,胆南星9g,郁金9g,雷丸9g(研冲),榧子仁9g(研冲),远志9g,琥珀6g(研冲),羚羊粉0.75g(冲服),水煎服。
磁朱丸,6g,日3次,药汁送服。
5月27日:头脑日渐清醒,饮食夜寐如常,并能阅读书报,神态自若,略无所苦。脉象濡缓,舌质淡红苔白。拟用健脾化痰,杀虫定痫之剂。
处方:党参15g,云苓12g,白术9g,炙甘草9g,半夏9g,陈皮9g,胆星9g,郁金9g,远志9g,琥珀末9g(研冲),榧子仁9g(研冲),雷丸9g(研冲),水煎服。
6月11日,再进16剂,诸症豁然。痫证未发,亦未见皮下虫瘤,寐食如常。读书阅报,观看电影,均无妨碍。脉象缓,舌红苔白。续服丸、散以冀巩固。
处方:雷丸120g,榧子仁120g,郁金60g,琥珀60g,羚羊粉30g,研末,每次6g,日3次服。
磁朱丸,3g,日3次服。
1978年3月上旬,欣然相告,病臻愈可。体质健壮,神采奕奕,寐食如常,并无苦楚,检查一切正常,工作如初,至今未复发。
解读:脑囊虫病临床常见主证为癫痫、失明。癫痫常反复发作,很少有自愈者,为缠绵难愈痼疾。
绦虫,祖国医学因其体节寸许色白,而名寸白虫,为肠寄生虫之一。历代医籍皆有记述:《金匮要略·禽兽鱼虫禁忌并治篇》有“食生肉”“变成白虫”;《诸病源候论·寸白虫候》有“以桑枝贯牛肉炙食,并食生栗而成……食生鱼后即饮乳酪,亦令生之”的记载。说明肉类含有病原虫,食生鱼、生肉容易感染寸白虫。《千金要方》云:“人腹中生虫有九……其三曰寸白,长一寸,子孙相生,其母转大,长至四、五丈,亦能杀人。”《景岳全书·诸虫篇》云:“治寸白虫无如榧子煎,其效如神。”另外恣意口腹,湿虫蕴滞,是诸虫生长、繁殖的有利条件。《奇效良方》云:“脏腑不实,脾胃俱虚,杂食生冷、甘肥油腻等物,或食瓜果于畜兽内脏遗留诸虫于类而生。”
囊虫病皮下结节,《罗氏会约医镜·论诸虫》云:“凡项间及身上生瘤,而痒不可忍者,内有虫,亦剖之,虫净而愈”。并有虫瘤、痰核之病名。脑囊虫病发作癫痫,《证治准绳》云:“虫积,多疑善惑,而成癫痫”“痫病日久而成窠囊,窠囊日久而生虫。”先哲描述如此中肯,殊属难能可贵。
其治法,吉忱公谓:“寸白虫宜先杀虫理气,后健脾养胃。囊虫病皮下结节,治宜化痰利湿,软坚散结;脑囊虫病发作癫痫,治宜豁痰开窍,杀虫定痫。平时治宜健脾化痰,杀虫散结,消补兼施,扶正祛邪”。公立“加味二陈汤”:制半夏9g,陈皮9g,茯苓12g,甘草9g,白芥子12g,砂仁18g,水煎服。五心烦热加地骨皮或牡丹皮;怔忡心悸加枣仁、远志;发作痫证加琥珀末(研冲),朱砂(研冲)、郁金、远志、胆星、僵蚕;痰多加胆星、竹沥(冲服);肝气郁滞加郁金、白芍;搐搦加钩藤、全蝎;气虚者加党参、黄芪;血瘀者加丹参、当归尾。
榧子首见于《唐本草》,味甘性平,入肺、胃、大肠经,为安全有效的驱虫药。《食疗本草》治寸白虫,有日食七颗之记;《救急方》治白虫,有榧子100枚,火燃啖之,能食尽佳,不能者,但啖50枚,亦得,经宿虫消自下之验。而《景岳全书》有治寸白虫之“榧子煎”,用榧子49枚(一方100枚),砂糖小火煎熬,每日七枚,空腹服之。雷丸,为寄生于病竹根上雷丸菌的干燥菌核,味苦性寒,入胃、大肠经。苦能降泄,寒能清热,而有杀虫消积之功。故吉忱公杀虫加榧子仁、雷丸等量研末,药汁冲服。杀虫治宜彻底,始能剪除后患。
【注】本文选自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柳少逸著《柳少逸师承纪事》2021年6月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