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氏医派】柳氏陶刻文品赏
原创
复健王
复健王的自留地
2022-06-17 08:47:31
柳少逸老师陶刻文品赏
柳少逸陶刻文是栖霞市臧家庄镇东林村柳氏家传技艺的发展和创新,已历经三百余年数代人传承。
柳少逸先生通过对中国文字史的进一步研究,发现在中国文字进程中,有在殷商时期盛行的刻在贝壳甲骨上的甲骨文,有在战国时期刻在青铜器上的青铜铭文,有秦代石鼓文,汉代木简文字及魏晋时期流传最广的刻在石碑上的文字。骨刻文、青铜铭文、石鼓文、木简文字、岩石碑刻文字,都得以后世系统的研究。而惟独陶刻文字,因其地域局限,尚又无直接证据表明陶文与甲骨文之间的必然联系,且甲骨文早已确定是中国古代最成熟的文字,被认为是现代汉字的早期形式或书体之一,因此现在研究陶刻文的人少之又少。
目前已经发现的陶刻文字主要分布在山东莒县与陕西临潼等处,以东夷民族的活动中心——山东为主。
在莱阳的前河前村出土的陶盉上,就有陶刻图案,象字非字。
柳少逸书法擅长金文大篆、魏碑诸体,尤擅钟鼎文。他将制陶工艺与书法艺术、篆刻艺术相结合,形成了柳氏陶刻文艺术。也
是陶制艺术、文字艺术、书法艺术、篆刻艺术等多种艺术形式的集中体现。被田村先生誉为“迈锡尼文明泥板文字的中国版”,有着很高的艺术研究和传承价值。
2017
年、
2022
年先后被栖霞市、莱阳市人民政府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寒山听夜钟
静野扬明月
三日边城柳
舍柳新月爽
三冬夜静 四野民和
田丰邑乃实 心正人自刚
田家成万宝
文史用三冬
我自五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