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氏医派】听柳少逸老师讲中医学的知识结构
原创
复健王
复健王的自留地
2022-06-13 18:42:12
柳少逸:中医学的知识结构
根据中国传统文化中国数术学的太极论的道论、三五论的数论、形神论的象论三大核心理论,结合《内经》中已经基本成熟的气(道)——阴阳——三才——五行的本体论思想,中医学可分为医道——医术——医学(狭义)三个层次。
《素问》并将中医学称为“精光之道,大圣之业”,与正心明德之道,及与治国平天下之相业同,即医道通治道之谓也。而如何“宣明大道”,《素问·上古天真论》有“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的记载。从此段经文可知,“法于阴阳”、“和于术数”,是中医学的核心理论,而“形与神俱”,是中医学所追求医学终极目的。故尔《内经》中之“法于阴阳”、“和于术数”、“形与神俱”,表述了《内经》中医学结构,并以此确立了中医学的主体学术思想的三个层次:医道、医术、医学,成为中医学的核心理论体系。
(1)医道
医道又称医理,主要内容是医学哲学,即医学辩证法。是一切医学理论和临床诊疗技艺的总纲。它以研究医学模式、医学审美、医学思维、医学研究方法等医学规律为主要内容。它研究人的生命本源、本性、本质及其与自然界、社会之间的联系,研究自然现象、生命现象、社会现象、思维现象的一般规律及其关系,研究医学的宇宙观、生命观、社会观、生理观、病理观、疾病观、诊断治疗观及养生观,旨在研究生命的本体论、认识论、反映论和方法论在中医学乃至人体科学中的具体运用和体现。
(2)医术
医术,非指临床诊治方法和技术,它是中医学的一般原理在中医学中的具体运用,是中医学的核心理论与中医学的临证特色相结合的产物,它根据《内经》的“法于阴阳,和于术数”之原理,在医道的统率下,将整个中医学基础理论和临床实践结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3)医学(狭义的医学)
《内经》所建立的中医学,可称广义中医学,与当前我们所熟知的中医学可以称为狭义中医学。它是指一般的研究机体的组织结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疾病的概念及其诊断、治疗、预防和养生保健等内容。其内容是以临床诊疗技艺为核心,重在对已发疾病的诊断、治疗。
(4)三层次之间的辩证关系
中医学的三个层次之间是密不可分、缺一不可的。医道是医学理论的原理,由医道而产生医术、医学(狭义);而医学(狭义)又是临证的主体,由其完成医学治病救人之功利;医术则为其中介,是联系医道、医学之纽带,由医术而使医道之原理和指导意义在医学(狭义)验证过程中得以实现,亦使医学(狭义)对医道原理得以验证。
由此可见,医道是医术、医学(狭义)的基础,是其最终的说理工具,但它只能也仅仅能提供一般的本体论、方法论,而不能实现医学之目的;而医学(狭义)是完成广义中医学目的手段和方法,且只有在医道的指导下,才能正确地完成医学的任务,并在大量的医疗实践中检验医道的正确与否,使医道走上更正确、更准确地反映医学之本质,更能体现其指导意义的正确轨道;医术在医道统率下,既使医道之原理在医学活动中得以充分体现,又使医学实践合乎医道之指导,使医道、医学之联系得以形成。于是三者之间建立起一种辩证统一的关系,构筑了《内经》中医学理论体系。
【注】本文节选自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柳少逸著《柳少逸讲习笔录·浅谈中医学
的有序传承》(2021年10月第一版)“
中医学的知识结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