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周颖;播音:杨健萍、徐鸿)
柳少逸“甘霖”之名的由来
周颖
1986年1月,柳少逸参加江苏省中医学会承办的全国阴阳五行学说讲习班,该班恰好由陈维辉主讲《中国数术学纲领》。
演讲中,陈维辉学识渊博,谈吐不俗,深入浅出,引人入胜。他将这博大精深、奥妙无穷的数术学研究公布于世,从而引起中医气功、天文、地里、气象、物理、生物、化学、音乐、美术、书法、哲学、文史界人士的极大关注。当年《南风报》有这样的报道:“应该看到,自远古至今,对于数术的研究何止千万,历代潜心研究者中,确实不曾发现象陈维辉这样全面而客观分析和加以发挥的学者。”
坐在台下的柳少逸全神贯注,洗耳恭听。他对数术学一直深入研究,多年无法破译的几个问题随着陈维辉的演讲迎刃而解。听得柳少逸似醍醐灌顶,豁然开朗,如痴如醉。
陈维辉是何许人也?他是中国数术学一代宗师。他对中国数术学的定义是:从宇宙最基本的真理大道为基础,以太极模型、阴阳、三五之道的五行为运筹和谐原理,把音律、历法、星象、气候、地理、医术各个学科统一成伟大的整体观学问。
根据陈维辉的研究,中国数术学是由三个精微理论组成:太极论的道论,三五论的数论,形神论的象论。故此,易学理论源于中国数术学,数术学为百家共术。
会上,通过交流,陈维辉对柳少逸所从事的象数医学理论及临床研究极为关注,当即收他为入室弟子及传人,并以《内经》之语云:“得其人不传,是谓失道;传非其人,漫泄天宝。”还为其取名“甘霖”,意为“柳枝甘霖,济世活人”。
陈维辉对柳少逸寄予了厚望,在以后的通信中曾写道:“我愿把终生学问传给你”,“以后数术学由你来讲吧”,“你一定得到真传,有望大有发展”,“发掘千年之谜,有待于你”,信任、喜悦、期待、重托之情溢于言表。
陈维辉为何收柳少逸为弟子?这得从柳少逸的研究谈起。
早在1975年,柳少逸就着力研究中国象数医学。1980年在烟台市举行的中医学会上,他撰写的“五运六气说浅谈”引起轰动。1983年在青岛召开的全国医学方法论学术研讨会上,他的“浅谈五运六气学说中的系统论思想”在大会上交流,效果甚好。
(撰文:周颖;播音:杨健萍、徐鸿)
是年,柳少逸对五运六气的研究就已经从理论扩展到了临床应用,开始运用运气学说治疗心脑血管病。时值三伏酷暑,天气炎热难耐。为了排除干扰,柳少逸找了一间僻静的屋子进行研究。白天为病人看病,晚上闭门探索,一干就是半个月。当他的“试从运气学说探讨脑血管意外的发病规律”完稿时,因长期劳累而昏倒,并落下了一经劳累就发昏厥病的病根。
是年冬天,在南京举行的全国中医多学科研究学术研讨会上,有30篇论文在会上交流,其中柳少逸的“浅谈五运六气学说中的系统论思想”、“子午流注与病死时间规律初探”、“从五运六气学说探讨脑血管意外的发病规律”3篇论文,一举震惊中医界。1984年在北京召开的学术会上,他的两篇关于“五运六气”和“子午流注”的论文又在会上交流,效果甚好。
正是这样的研究成果,让陈维辉刮目相看;正是这样的缘分,师徒开始交往。从此,鱼雁往来,亲叩面授,问道授业。柳少逸在陈维辉中国数术学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学研《内经》,有了构建中国象数医学理论体系的思路。
两年后的夏天,柳少逸送陈维辉回武汉。那天夜里,皓月当空,江水奔泻,他们乘江舟逆流而上。二人站在船头极目远眺,只见天水一色,星月交辉,一幅“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的绝妙风光,让人恍若进入远古时代,顿生超然物外之感。柳少逸联想,这与早年牟永昌教他夜观天象多么相似。
随后,陈维辉还提出“道心唯物,方见精微”之名言,遂送柳少逸录音机和磁带,要他听听音乐。说是某首歌曲一旦在社会广为流行,无疑成了主旋律。音乐之所以能引起共鸣,因它代表一种共同宣泄的情绪,细细揣摩,能悟出不泄之机来。
柳少逸遵属,打开了录音机。古琴“阳关三叠”的激越奋进,二胡“二泉映月”如泣如诉,古筝“高山流水”清幽空灵,音乐就像一条五彩的河流在他大脑中汩汩流淌,似一部旖旎的风光片在他心灵的屏幕一一映现。他心情亢奋,“五音导引与情志疾病的辨证施乐”在心中油然而生。后来,他涉及到该领域的探讨并用到临床实践,并取得了满意的收获。
柳少逸体会,虽然继承了陈维辉的中国数术学的理论体系,但是并没有立即就提出中国象数医学理论体系。由中国数术学发展到中国象数医学的过程,是他的学习过程,是探索和验证中国数术学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柳少逸也曾有过苦恼,有过彷徨,但更多的是在独立思考中的不断求索。
根据中国数术学的基本原理,与《内经》所代表的中医学理论相结合,加上柳少逸自己从医数十年对中医理论、临床的独立思考与探索,于1987年正式提出中国象数医学理论体系。
【链接】
作者简介
周颖,安徽人。中国中医药报主任记者,曾担任总编室主任、记者部主任。喜文、学文、习文数年,曾策划和参与重大事件、重要会议和突发事件的中医药报道,从多角度、多层次、多领域展示中医药的特色优势、文化价值、悠久历史、独特魅力和中医药人的时代风采。
作品“让残疾人扬起生活的风帆”、“特殊的关爱给特殊的人群”、“大医风范”、“王汤药与她的村卫生室”系列报道、“两岸情系中医药”等作品获得多届全国中医药好新闻奖,还参编《郭春园——人民健康好卫士》《中医药发展白皮书》《中医药发展大会论文汇编》等多部书籍。知天命之后,信笔漫步,直道心源,结集《记者看中医》和《厅长郎中张奇文》。
作者周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