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永昌公)
(撰文:周颖;播音:杨健萍、徐鸿)
《大医鸿儒·柳少逸世医传承录》
师从牟永昌
周颖
唐·韩愈《师说》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又云:“爱其子,择师而教之。”柳少逸读完高中后,因耳疾没有考大学,但其时,他已学完四大经典著作和中医药高校的一版教材。
1963年8月,其父柳吉忱珍惜栖霞县医院中医科主任牟永昌医术无人继承,就让柳少逸师事之。其目标是继承牟永昌先生的临床经验。
牟永昌为晚晴秀才儒医牟熙光之子,中医理论精湛,学验俱丰,在当地名声显赫。牟永昌与柳吉忱系挚友,他不负老友所托,不遗余力地带徒。
“济世之道,莫先于医;祛疾之功,莫先于药。医乃九流之首,药乃百草根苗,丸散未修,药性当先识。”牟永昌将这一古训作为习医之要,特地让柳少逸到药房司药3个月,使其知药性,晓处方,然后随他侍诊,可见先生用心良苦!
跟师期间,柳少逸感触颇深:学医不但要精通医理、药理,而且要有生药学、炮制学、鉴定学、制剂学等知识。因而促使他在以后的从医实践中关注对中草药的研究,从而有“地方中草药的临床应用”、“乌头反半夏的再认识”,及“重剂附子在类风湿病中应用”的研究。
牟永昌要求柳少逸在家学的基础上,熟读《本草备要》《医方集解》《本草求真》《医宗金鉴》《脾胃论》等医籍。时常结合临床博征广引,解疑说难。言传身教之中,将家传之秘和盘托出,把家传秘本《伤寒第一书》治分九州之全书授之,还将其一生记录之验案数册交给柳少逸。牟永昌去世后,柳少逸潜心学研恩师之验,偱以应用。
牟永昌治热病,偱以《内经》热论,多用《伤寒第一书》之方。由于技艺娴熟,总能找出证结,按证施药,使之手到病除。如过敏性紫癜、紫癜性肾病,柳少逸验诸临床,多有心得,撰有“过敏性紫癜及紫癜性肾病证治探讨”一文。
“医有慧眼,眼在局外;医有慧心,心在兆前。”如治小舞蹈病,牟永昌知权达变,屡能妙手回春。他认为该病概属中医“瘛瘲”范畴。瘛,抽掣也,筋脉挛缩之谓;疭,纵缓也,筋脉纵伸之谓,因其是形容手足伸缩抽动不已之候,故牟永昌认为与“抽搐”、“搐搦”相侔,当从“瘛瘲”、“抽搐”病证探讨。牟永昌根据《素问·气交变大论》《六元正纪大论》《玉机真藏论》《五常正大论》《至真要大论》等篇,及后世《类经》《东医宝鉴》《小儿药证直诀》等典籍的论述,加之家学己见,而有牛黄定瘛散传之。
柳少逸悟其病机为热、痰、风、惊四候,四者既是致病病因,又是病理机制,更是临床见证,此方寓解热、熄风、豁痰、镇惊四法;诸药各有所长,共奏清心解热、平肝熄风、豁痰开窍、镇惊定搐之功。小儿“脏腑娇嫩”、“阳常有余”、“阴常不足”,故一俟病势减弱或愈可,均应以扶元固本,培养脾胃,不可久服牛黄定瘛散,以杜苦寒伤正之虞。柳少逸将老师的经验加以总结,撰有“小舞蹈病证治——业师牟永昌医师经验简介”一文,于1984年发表在《江苏中医杂志》上。
风湿性关节炎与中医痹症相侔,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且缠绵难治。治之早者,病在肌肤体表,尚可速愈;迁延失治,或治之不得法,病在筋骨脏腑,治愈则难。牟永昌根据《素问·痹论》“所谓痹者,各以其时,重感于风寒湿之气也”,及《济生方》“皆因体虚,腠理空虚,受风寒湿气而成痹也”的论述,而传牟氏家承之秘。柳少逸验之临床,“撰有治痹三跬——业师牟永昌经验简介”一文。“治痹三跬”之法(热痹除外):一跬乌头汤二剂,二跬独活寄生汤四剂;三跬间用一、二剂小柴胡汤或柴胡桂枝汤。此乃牟永昌深究博览、运用古方独出新意之处。
虚损是由于脏腑亏损、元气虚弱而致的多种慢性病的总称,亦称虚劳。《内经》有五虚的论述。牟永昌认为,究其因不外乎元气耗损之由,所以对于虚损诸病尤重益元补脾、滋养肝肾两大法门。无论对肝肾亏虚、精血不足之头晕目眩、恶寒脉虚大等内伤于阴之证,还是对脾胃虚弱、脉沉无力、胸闷、便秘、胃脘隐痛之胃溃疡病,总是根据不同症状,遵循医理之要,结合多年临床之验,组方配药,使之痊愈。柳少逸屡见老师用药每每贯以“寒热并用”、“刚柔相济”、“动静结合”、“升降相因”诸法,便悟出其中奥妙,而命之曰“太极思维”,即“善补阳者,必阴中求阳”,“善补阴者,必阳中求阴”。同时他也悟此为“脾胃虚弱性胃肠疾患从肾论治”之道理。
慢性皮肤病病因多端,大凡因肾阳不足,卫外不固,风寒之邪乘虚侵袭,阻于腠理,经络痹阻,营卫不和而致皮损。若久病不愈,缠绵日久,属肾虚寒凝血滞者,牟永昌予阳和汤治之。他认为:阳和汤临证多用于“红斑”之属阴斑者,多呈慢性暗红色或紫红色斑块,且肿胀疼痛不著;“风团”之属肾阳不振者,多四肢厥冷,遇冷则发;“丘疹”则见于慢性结痂性、慢性瘙痒丘疹者;“水泡”、“脓包”、“糜烂”之属阴症者;“溃疡”、“脓肿”之属阴疮、寒疡者,多慢性反复发作,肿痛不著,脓液清稀;“结节”、“肿块不明显,发病日久者。”于是,柳少逸亦熟谙王洪绪立阳和汤之奥蕴,别处机杼而有拓展应用之心法。
又如口眼歪斜一症,俗称面瘫。牟永昌认为其属经筋病,亦属现代医学之周围性面神经瘫痪症。大凡因感风寒之邪郁于筋脉,继而邪郁于半表半里,而致枢窍之口目开合失司,则予以牟氏家传方——柴胡牵正汤治之,疗效每每见佳。
柳少逸程门立雪,凡六易寒暑,可谓朝夕相处,如影随形,对老师的耳提面命铭记于心,成为牟永昌唯一传人,后撰有《牟永昌诊籍纂论》一书。
良好的家教和师承,为柳少逸从医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他像一尾鱼儿在祖国中医学的历史长河里漫游,获益匪浅。
【链接】
作者简介
周颖,安徽人。中国中医药报主任记者,曾担任总编室主任、记者部主任。喜文、学文、习文数年,曾策划和参与重大事件、重要会议和突发事件的中医药报道,从多角度、多层次、多领域展示中医药的特色优势、文化价值、悠久历史、独特魅力和中医药人的时代风采。
作品“让残疾人扬起生活的风帆”、“特殊的关爱给特殊的人群”、“大医风范”、“王汤药与她的村卫生室”系列报道、“两岸情系中医药”等作品获得多届全国中医药好新闻奖,还参编《郭春园——人民健康好卫士》《中医药发展白皮书》《中医药发展大会论文汇编》等多部书籍。知天命之后,信笔漫步,直道心源,结集《记者看中医》和《厅长郎中张奇文》。
作者周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