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氏医派】大医鸿儒柳少逸小传(语音版)

复健王  复健王的自留地  2022-05-10 08:40:02

《大医鸿儒·柳少逸世医传承录》

作者:周颖

柳少逸小传 

柳少逸(1943~),山东栖霞人,中共党员。为名医柳吉忱之子、世医牟永昌之高徒。1963年在栖霞人民医院参加工作,1969年毕业于山东中医学院,197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事中医临床工作56年,先后在栖霞县人民医院、烟台市莱阳中心医院从事中医临床工作。1995年出任山东烟台中医药专修学院院长;2009年出任莱阳复健医院院长顾问;为泰山医学院、济宁医学院兼职教授。
其治学严谨,以博学、精思、屡试为其要点,学术研究注重“沟通”,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根据中医学的内在规律,结合中国数术学中三大精微理论,由对《黄帝内经》天人合一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进而构建了以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形神统一的生命观、太极思维的辨证观为学术思想的中国象数医学理论体系,并应邀出国讲学,并带教日本研修生。同时,在太极思维的基础上,并通过大量的医学实践,建立了病机四论体系:老年、退行性疾病的虚损论;功能失调性疾病的枢机论;器质性疾病的气化论;有形痼疾的痰瘀论。该理论是其认识和治疗慢性内伤性疾病的思辨纲领。
其临床经验丰富,又熟谙针灸、推拿等非药物疗法,精研药物外治法,熔内治外治法于一炉。他通过对《内经》的深入研究,结合临床,提出了“内络”理论体系,指出在经络系统中存在内、外两大络脉系统。同时破译《内经》针法而立针方,使针灸处方名称化,并予释方解义,结束了针灸学有穴无方名的历史。通过大量临床实践,不断完善脑瘫病中医治疗康复体系,使之成为当前最系统最有成效的脑瘫病中医治疗康复体系。
出版医学著作30余部计1000余万字,撰写学术论文300余篇。以其深厚的中医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及其传承轨迹,被业界称为“柳氏医派”集大成者;被原山东省卫生厅张奇文副厅长誉为“《内经》活词典”。
    柳少逸先生为“柳氏广意派小儿推拿术”、“医经学派推拿术”、“医经学派针灸术”、“中国象数医学”、“胶东柳氏医派”、“五运六气柳氏学派”、“柳氏陶刻及陶刻文技艺”等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其中柳氏广意派小儿推拿中医药特色技术入选山东省首批中医药特色技术传承项目。“推动胶东柳氏医学流派传承创新发展,深入挖掘并整理推广柳氏广意派小儿推拿中医药特色技术”,写入烟台市卫生健康事业年度工作要点。“脑瘫”、“癫痫”等多项治疗处方发明获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保护。

   柳少逸对中医学和中医教育业绩及突出贡献,被《科技日报》、《中国中医药报》、《山东画报》、《山东文学》,及中央、省、市电视台及电台、新媒体等广泛报道。电视专题片《中医柳少逸》,为1994年烟台电视台赴美国举办“中国电视周”的专题之一。其倾心于慈善助残事业,应莱阳市残联党组邀请,出任莱阳市残疾人康复中心主任,并创建莱阳复健医院,对儿童脑瘫、中风偏瘫康复等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儿童脑瘫康复项目获得山东省第六届慈善奖“最有影响力的慈善项目”。

作为学科带头人,柳少逸为首届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药文化分会理事,山东中医药学会民间疗法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山东中医药学会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心脑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中医药促进会小儿推拿外治分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民办教育协会理事。先后主持召开山东中医药学会专题学术会议十余次,专业委员会学术例会12次,为山东省中医药学术的发展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因其对医学人才培养作出的杰出成就,2005年山东省政府授予他“山东省民办教育先进工作者”光荣称号,并记二等功。2018成立“柳少逸中医传承工作室”,为中医药传承事业继续不懈努力。

【注】本文选自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周颖著《大医鸿儒·柳少逸世医传承录》2020年12月第一版。


【链接】

作者简介

周颖,安徽人。中国中医药报主任记者,曾担任总编室主任、记者部主任。喜文、学文、习文数年,曾策划和参与重大事件、重要会议和突发事件的中医药报道,从多角度、多层次、多领域展示中医药的特色优势、文化价值、悠久历史、独特魅力和中医药人的时代风采。

作品“让残疾人扬起生活的风帆”、“特殊的关爱给特殊的人群”、“大医风范”、“王汤药与她的村卫生室”系列报道、“两岸情系中医药”等作品获得多届全国中医药好新闻奖,还参编《郭春园——人民健康好卫士》《中医药发展白皮书》《中医药发展大会论文汇编》等多部书籍。知天命之后,信笔漫步,直道心源,结集《记者看中医》和《厅长郎中张奇文》。

作者周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