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氏医派】王爱荣:淋证验案一则

复健王  复健王的自留地  2022-05-07 16:02:46

淋证治验一则

王爱荣

韩某,女,55岁,2021825日初诊。
患者自述小腹坠胀疼痛伴尿频尿痛10余天,加重3天。现卧位满腹胀闷疼痛,站起小腹坠胀疼痛如水囊,小便频数,短涩刺痛,小便色如浓茶,饮水后小便色黄赤,腰痛,畏寒,出汗不多,周身乏力,饥不欲食,心烦易怒,眠差,似睡非睡,闭眼即觉毛爪飞舞,车辆疾驰,大便不畅,舌暗红苔厚腻,脉细数。体温38.6度,血压121/70mmHg。查尿常规示红细胞+- 尿蛋白+- 白细胞+++
辨证:枢机不利,气化失司,湿热蕴结膀胱。
诊断:淋证
治法:调枢机,促气化,清热利湿。
方药:柴苓汤合八正散化裁。
柴胡30g,黄芩15g,党参15g,姜半夏12g,生石膏30g,水牛角12g,桂枝20g,云苓30g,炒白术15g,炒泽泻30g,车前子30g,猪苓30g,木通15g,萹蓄15g,酒军6g,黄柏10g,炒栀子15g,滑石30g,益母草20g,红藤30g,虎杖15g,石苇30g,瞿麦30g,白茅根30g,葶苈子30g,芦根30g,当归20g,苦参15g,大贝15g,甘草10g
                             3付水煎服,日一剂,取汁250-300ml,早晚分服。
药后第一天即感小腹疼痛减轻,体温波动在37.5度左右,药后第二天体温未超过37.2度,小便色较前变淡,精神好转,食欲稍增,诸症明显减轻。药后第三天,体温正常,小便色清,周身轻快,食欲可,睡眠明显改善,无毛爪飞舞等乱象,仅感小腹轻微压痛,复查尿常规显示仅白细胞+。患者大喜,效不更方,继服3剂巩固疗效。
【按】本案除小便频数,短涩刺痛,尿色如浓茶外,还伴有全身乏力、体温增高、食欲不振、心烦易怒等症状,提示病机复杂,单从清利下焦湿热来治,恐药效不及病势。患者体温增高,神志轻微错乱,卧位满腹胀闷疼痛,站起小腹坠胀疼痛如水囊,提示体内湿热皆重,膀胱气化不利,除了清热利湿,通利小便以外,尚须加大热邪的发散,及湿邪的祛除。
柴苓汤方出自《沈氏尊生书》,由小柴胡汤合五苓散组成。小柴胡汤《血证论》有“达表和里,升清降浊之活剂,人身之表,腠理实为营卫之枢机;人身之里,三焦实为脏腑之总管,惟少阳内主三焦,外主腠理。”本案患者满腹胀闷、心烦易怒、不欲饮食,二便不利,皆少阳枢机不利之证,取小柴胡汤调达枢机。少阳枢机调达,则三焦通利,内外通透,邪有出路。业师柳少逸先生经验:小剂柴胡(3-6g)有升阳之功,中剂柴胡(10-12g)有疏肝之功,大剂柴胡(20-30g)有发散热邪之功。本案患者体温高,神志轻微错乱,为热邪壅盛所致,故小柴胡汤中柴胡用30g,并伍以石膏30g,以发散热邪。五苓散乃利水渗湿剂,方中二苓和泽泻味甘淡渗湿,白术味甘性温,健脾以运化水湿,共为君臣药。佐少量桂枝温阳化气,使水湿得化;桂枝入膀胱经,膀胱气化不利之淋证,为必用之剂。患者尿频、尿急、小便短涩刺痛、小便如浓茶色,为典型湿热下注证,故辅以清利下焦湿热之八正散,加黄柏、红藤、虎杖,以加强清热利湿之功。肺为水之上源,配葶苈子、芦根,开宣肺气,以通调水道。当归、苦参、大贝,为《金匮要略》之当归贝母苦参丸,是治疗“子淋”之方,即妊娠血虚热郁,通调失职,兼膀胱湿热蕴结,导致小便不利之用。柳少逸老师认为,当归贝母苦参丸,用当归,以其甘补辛散,苦泄温通,既能补血,又能活血,且兼行气止痛之功,而可主治一切血证,为腹部络脉不通病症之良药;贝母不独有化痰止咳之功,尚以其辛苦微寒之性,而具泄热散结之功;苦参味苦性寒,以其清热除湿之功,以除下焦湿热之蕴结。标本兼治,八正散祛除膀胱已经蕴结的湿热,柴苓汤的作用一是健脾渗湿,杜绝湿邪内生;二是调达枢机,促进三焦气化功能,来调节水液代谢,以治本。

【链接】王爱荣,女,莱阳复健医院副主任中医师、执业中药师、康复治疗师。中华中医药学会感染病分会委员,中国中医药促进会小儿推拿外治分会理事,山东中医药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委员,齐鲁医派柳氏广意派小儿推拿中医药特色技术主要传承人,山东中医药特色技术推广项目——“柳氏广意派小儿推拿合柳氏膏滋方治疗脑瘫”项目负责人。
师承著名中医学家柳少逸、蔡锡英教授,作为胶东柳氏医学流派传承人,得老师薪传,奠定了较为深厚的中医理论及临床基础,运用柳氏医学流派的学术思想、医疗体系及成熟的医疗经验,遵循该派“理必《内经》、法必仲景、药必《本经》”的学术思想,以方证立论,对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及慢性疑难性疾病的辨病辨证治疗。如心脑血管病、周围神经性疾病、消化病、妇女病、虚损类疾病,以及小儿多动、发育迟缓等。临床融内外治法于一体,标本兼治。其善于总结,参编《柳氏医学续焰》(副主编),有《按摩治痿九穴在小儿脑瘫中的应用——柳少逸临床经验介绍》、《调三焦治水肿----业师柳少逸经验简介》、《推拿治疗小儿腹泻等二十余篇论文公开发表或交流。

星期

上午

门诊

门诊

门诊

门诊

门诊

门诊

休息

下午

传承

传承

传承

传承

传承

传承

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