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名医】牛继江:​刘毅肾病学术思想简介

牛继江  复健王的自留地  2022-03-22 08:52:08

刘毅肾病学术思想简介
牛继江
刘毅,女,1932年1月出生,山东省乳山市人,现在山东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内科专家门诊。1947年4月入解放军华医大十四队学习,1948年7月毕业后在部队从事医务工作,1959年入山东中医学院医疗系学习(六年制),1965年7月毕业,先后在山东省立医院及山东中医学院附院工作,现任教授、主任医师、中华全国中医肾病委员会委员、山东省中医肾病委员会主任委员、山东中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
一、学术成就
刘毅教授从事内科临床及教学工作40多年,一贯勤勤恳恳工作,努力进取,不遗余力。曾带教硕士研究生多名,负责大黄石苇汤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科硏课题的研究,已通过专家鉴定,达国内领先水平。力耕于笔端,参加编写了中医学院《内科教材》《中医内科临证备要》《名医医案精华》《泉城名医经验选粹》《名医验方集》等书,并写有“尿毒症主把三关”获科协科技论文三等奖;“紫癜性肾炎”、“间质性肾炎”、“急性肾衰论治”,皆获省级优秀论文奖。近些年来,先后在省级以上杂志及全国学术会议发表论文20多篇,曾被选入《中国当代名医辞典》《中国高级医师咨询辞典》中。有的论文曾在省电视台广播。教学工作中,教书育人,深得师生好评。临证中,以中医整体观念,重视辨病辨证相结合,任劳任怨,作风正派,医德高尚。先后立过二等功一次,三等功及小功多次,数次评为先进工作者,得到广大医患人员好评。
二、主要临证经验
刘毅教授在40多年的医务工作中,对内科肾系疾病肾炎、肾病、尿毒症等,及消化系、胃、肠炎、结石等有较深的造诣和丰富的临床经验。证治思路中重视肺脾肾功能,并时时维护胃气,推崇“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及王绮石《理虚元鉴》中云:“治虚有三本,肺脾肾是也,肺为五脏之天,脾为百骸之母,肾为生命之根,治肺、治脾、治肾,治虚之道毕矣。”与“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之理论,治疗过程中以中医整体观念,辨病和辨证相结合,以健脾补肾宣肺,通腑泻浊,活血化瘀为基本治法,结合现代医学的生化实验等方法,在临床与实验中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主要治验例举如下:
(一)腱脾补肾,通腑泻浊,活血化瘀治疗肾功能衰竭。
刘教授认为,肾为先天之本,生命之根,肾是全身脏腑功能的化源;西医的肾功能衰竭属中医之关格,癃闭等范畴,其病因有先天不足、后天失养、六淫侵袭、药物损害、七情所伤、房事不节、过劳等,其肾元衰竭,浊毒潴留是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普遍病机;其中肾元虚衰为本病根本原因,浊毒潴留是发病之标,是因肾元虚衰,气化失司、蒸腾无力、开阖不利、湿浊内停、水湿横溢而发水肿,湿浊蕴结为毒,清阳不升,浊阴不泄,则机体的代谢产物排不出体外,则尿毒氮、肌酐升高,恶心呕吐、尿少尿闭等证。本病属因虚致实的本虚标实证,在治程中,以中医的整体观念,本着急则治标,缓则治本之则,以健补脾肾、通腑泻浊、活血化瘀为治则,遵《索问・六元正纪大论》中去“湿淫于内,治以苦热”之训,用扶正祛邪法,谨守病机,灵活的辩证论治,在以上治则基础上,又注意清金保肺,无犯中州之培土调中不损胃气。在多年的临床实践研究中,总结创拟了治疗肾衰的大黄石苇汤,口服和直肠给药,经临床和实验取得了满意效果,科研课题,已经专家鉴定,达国内领先水平。
(二)滋阴清热法治湿热淋
湿热淋以小便频数痛,余沥不尽,小腹拘急为主症,或痛引腰腹,与现代医学中的尿路感染相似,多因肾虚,脾胃湿注及心火亢盛,肾虚火旺移热于小肠,膀胱气化失司所致。刘授治疗中推崇《丹溪心法.淋》中云:“执剂之法并用,流行滞气,疏利小便,清利邪热......”之说,及依据现代医学验证的,滋肾阴能调节体内性激素且能抑菌之说,而以滋阴清热法,方用公英石苇知柏汤(自拟方)化裁,用滋阴清热法,既注意针对外来致病因素,又重视调节性激素的内在条件,在临床实践中,灵活的辩证论治,收到了满意效果。
(三)重视基础理论与实验研究
刘教授40余年工作实践中,在理论、实践、科学研究结合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她对肾功能衰竭、淋证等,都以现代生化、实验室等检测手段,为疾病的诊疗提供了客观依据,如她与科研课题科研组的同志共同努力,先用腺嘌呤与肾大部切除造成慢性肾功衰竭的动物模型,继之用大黄石苇汤行扶正固本,通腑泻浊,活血化瘀等药理与毒理学实验,证明了:(1)健补脾肾、扶正固本,有耐低温,增加脾脏抗体形成,细胞的数量及血清中血凝素的水平,表明有提高机体生理功能及对外界不良刺激的耐受力,增加免疫功能,消除不良因素,促肾功恢复;(2)大黄石苇汤明显增强小肠推动性运动,使排便时间缩短,数量增加,经通腑泻浊,令毒排出;(3)经血流微观流变学实验证明:大黄石苇汤能减慢血沉速率,提高血浆容量,以血液宏观流变学实验表明:有降低全血比粘度及血浆比粘度的作用,进而证明,方中的活血化瘀药起到了防止红细胞聚集,降低全血及血浆粘度,减少血流阻力,增加心肌供血,增加肾血流量及肾小管的排泄和纤维蛋白的溶解,促进炎性渗出的吸收,共奏达到消尿蛋白,降低尿素氮,肌酐等代谢废物,改善微循环,修复受损的肾小单位,促肾功能恢复,延缓寿命,增加劳动力之效。
主要药方简介
1、大黄石苇汤:
生大黄10克(后入),熟附子6克(先煎),当归12克,黄芪12克,党参15克,山药15克,苡米30克,扁豆20克,车前子15(布包),枸杞15克,鸡血藤30克,山萸肉9克,坤草15克,芒硝6克(冲),水煎服,每日一副。服6剂停一天。
加减:(1)高血压者,加夏枯草15克,川牛膝12克;(2)血尿甚加女贞子、旱莲草;(3)尿素氮,肌酐很高,可同时配合灌肠法以促代谢废物从肠排出。
2、公英石苇知柏汤:
公英30克,石苇30克,扁蓄12克,车前子15克(包煎),石斛30克,地丁30克,生地15克,知母12克,黄柏10克,竹克9克,甘草3克,水煎服,每目一副,服6剂停一天。
加减:(1)兼大便干加大黄9克(后入),通便泻热;(2)兼咽痛加双花15克,山豆根12克以清热利咽,(3)兼口苦胁痛加龙胆泻肝丸以清肝胆湿热。
   【注】本文选自山海书社蔡锡英主编《齐鲁名医学术思想荟萃》19958月第一版。


点击浏览往期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