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方者,方术;法者,法术。泛指技术,技巧。针刺方法,系指针刺的手法和技法。柳少逸先生研究《黄帝内经》针灸术撰有《<黄帝内经>针法针方讲记》一书,列专篇分别介绍刺络泻血法、缪刺法、三部刺法、三变刺法、应脏五刺法、应变九刺法、十二节刺法、五节刺法、异位刺法诸法。兹逐一分享之。
柳少逸:缪刺法
《素问·缪刺论》云:“黄帝问曰:余闻缪刺,未得其意,何谓缪刺?岐伯对曰:夫邪之客于形也,必先舍于皮毛,留而不去,入舍于孙脉,留而不去,入舍于络脉,留而不去,入舍于经脉,内连五藏,散于肠胃,阴阳俱感,五藏乃伤,此邪之从皮毛而入,极于五藏之次也,如此则治其经焉。今邪客于皮毛,入舍于孙络,留而不去,闭塞不通,不得入于经,流溢于大络,而生奇病也。夫邪客大络者,左注右,右注左,上下左右与经相干,而布于四末,其气无常处,不入于经俞,命曰缪刺。
帝曰:愿闻缪刺,以左取右以右取左,奈何?其与巨刺何以别之?
岐伯曰:邪客于经,左盛则右病,右盛则左病,亦有移易者,左痛未已而右脉先病,如此者,必巨刺之,必中其经,非络脉也。故络病者,其痛与经脉缪处,故命曰缪刺。”
“缪”,通“谬”,乖错之义。“缪刺”,系指针刺部位与病变部位相交错。大凡邪气从皮毛侵入,进入孙脉、络脉后,就逗留而不去,内外闭塞不通,邪气不得入于经脉,只流溢于大络之中,从而生成一些异常疾病。邪气侵入大络后,在左边的就流窜到右边,在右边的就流窜到左边,或上或下,或左或右,但只影响到络脉而不能进入经脉之中,从而随大络流布到四肢;邪气流窜无一定地方,也不能进入经脉俞穴,这时候采取的刺法就叫做“缪刺”。继而黄帝又有“愿闻缪刺,以左取右,以右取左,奈何”之问。盖因邪气侵袭到经脉,如果左边经气较盛则右边经脉先病,或右边经气较盛则左边经脉先病;但也有左右相互转移变易的,如左边疼痛尚未好,而右边经脉已开始有病,象这样,就必须用巨刺法;一定要刺中其经脉,因为它不是络脉的病变。所以络病的病痛部位与经脉所在部位不同,因此称为“缪刺法”。“方以法立”,故名其方曰“缪刺针方”。文中尚讲到“巨刺”,巨刺与缪刺同是左病取右,右病取左,其不同点是巨刺必刺中大经,而缪刺只刺大络。故尔缪刺又名“交经缪刺”,指左侧有病取右侧的穴,右侧有病取左侧穴的交叉刺法。故又名“交经缪刺方”。临床上以浅刺井穴或呈瘀血的络脉为主。
【注】本文选自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柳少逸著《<黄帝内经>针法针法讲记》2017年8月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