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寅年运气概况
柳少逸
壬寅年,运气主岁之纪,《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记云:“上少阳相火,中太角木运,下厥阴木。火化二,风化八,所谓正化日也。其化上咸寒,中酸和,下辛凉,所谓药食宜也。”此段经文表述了壬寅岁,上临少阳相火,中为太角木运太过,下加厥阴风木在泉。并记述了火化、风化之象数及其药食之用。
壬寅年,壬为阳年,太角太过,与在泉之气厥阴风木同气,故为同天符。运气相临,运生气,为小逆之年。
1、岁运概况
岁木太过,岁运苍天,发生之纪,壬岁北政,太角之音。岁气风气流行,生气淳化,万物以荣,其变震拉摧拔。脾土受邪,病飧泄,食减,体重,肠鸣,腹痛,胁满。
肝木可脾土,金为土之子,复能胜木,则反胁痛而吐,甚则冲阳脉绝者死。
木运太过之年,风气偏胜,木克土,致土郁至及而发。民病心腹胀,肠鸣而为数后,甚则心痛胁胀,呕吐霍乱,饮发注下,胕肿身重。土郁夺之,宜用去壅导滞之法。
2、岁气概况
少阳司天,火气下临,肺气上从,白起金用,草木眚,火见燔焫,革金且耗,大暑以行,咳嚏鼽衄,鼻窒口疡,寒热胕肿;风行于地,尘沙飞扬,心痛,胃脘痛,厥逆,膈不通,其主暴速。
岁厥阴在泉,风淫所胜,则地气不明,平野昧,草乃早秀。民病洒洒振寒,善伸数欠,心痛支满,两胁里急,饮食不下,膈咽不通,食则呕,腹胀善噫,得后与气,则快然如衰,身体皆重。
少阴司天厥阴在泉之年,初气,厥阴风木,少阴君火加临。天时,热风伤人,时气流行。民病温病乃起,湿气拂於上,血溢目赤,咳逆,头痛,血崩,胁满痛,皮肤生疮。
二气,少阴君火,太阴湿土加。天时,时雨至,火反郁,风不胜湿。民病,热郁,咳逆吐,胸嗌不利,头痛身热,昏愦,脓疮。
三气,少阳相火,少阳相火加。天时,热暴至,草萎,河干,大暑炎亢,湿化晚布,大旱。民病,热病,聋暝,血溢,脓疮,咳逆,鼽衄发渴,喉痹,目赤,善暴死。
四气,太阴湿土,阳明燥金加。天时,凉风至,炎暑未去,风雨及时。民病 民气和平,身重中满,脾寒泄泻。
五气,阳明燥金,太阳寒水加。天时,阳乃去,寒乃来,雨乃降,刚木早凋。民病,民避寒邪,君子周密,病则骨痿,目赤痛。
终气,太阳寒水,厥阴风木加。天时,地风正,寒风飘扬,万物反生,寒气至,雨生鳞虫。民病,关节不禁,心腹痛,阳气不藏。
六气客客主胜:“少阳司天,客胜则丹胗外发,及为丹熛疮疡,呕逆,喉痹,头痛,嗌肿,耳聋,血溢,内为瘈疭。”“少阳司天”即少阳相火司天之年,上半年气候十分炎热。客气初气为少阴君火,二气为太阴湿土,三气为少阳相火。因此在少阳司天之年,在初之气时,人体由于热气偏胜而出现”丹胗外发”,“喉痹”,“嗌肿”,“血溢”等心、小肠经病候。因为“诸痛疮疡皆属于心”,“心主血”,“手少阴之脉……从心系上挾咽。”“手太阳之脉……循咽,下膈。”咽喉为手少阴心及手太阳小肠循行部位。在二气时,人体可以出现呕逆等脾胃经病候。因为“胃主纳”,“脾主化”,湿邪中阻即可发生呕逆。在三之气时,人体可以出现“丹熛疮疡”,“耳聋”“瘈疭”等心火炽盛的病候。因为“丹熛疮疡”属于火胜,“瘈疭”属于热极。
“厥阴在泉,客胜则大关节不利,内为痉强拘瘈,外为不便。”“厥阴在泉”,即厥阴风木在泉之年,下半年气候偏温,风气偏胜。因四气为阳明燥金,五气为太阳寒水,终气为厥阴风木。在四之气时,由于金胜可以乘木的原因,因而在临床上表现为“大关节不利,外为不便”肢体运动障碍等肝经症候。五之气时,可出现“痉强拘瘈”等肾与膀胱经症候。特别是终之气时,厥阴风木主时又是该年的在泉之气,所以上述症候尤甚。“主胜则筋骨繇并,腰复时痛。”“主胜”,即主气偏胜。每年主气四气为太阴湿土,五气为阳明燥金,终气为太阳寒水。全句意谓厥阴在泉之年,下半年主气四气、终气偏胜时,可出现腰痛、腹痛等脾病或肾病症候。五气偏胜时,由于金胜乘木的原因而出现“筋骨繇并”等肝病症候。即振颤、痉挛的病候。
【按】本文选自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柳少逸著《五运六气三十二讲》2015年6月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