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氏医派】柳少逸:概说十五络脉

复健王的自留地  2022-01-15 15:11:13

       概说十五络脉

    十五络脉都有一定的分布部位和症候,在《灵枢·经脉》书中已有详尽的论述。对此《内经》以其是从经脉分出的支脉,故称之为“别络”。别络,大多分布于体表。别络有十五条,即十二经脉各有一条,加上任脉、督脉的络脉和脾之大络,习称十五络。另外,如再加上胃之大络,亦可称为十六络。

别络是络脉中比较主要的部分,对全身无数细小的络脉起着主导作用。从别络分出的细小络脉称为“孙络”,即《灵枢·脉度》所谓“络之别者为孙”。分布在皮肤表面的络脉称为“浮络”,即《灵枢·脉度》所谓“诸脉之浮而常见者。”络脉从大到小,分成无数细支遍布全身,能将营血气血灌注到人体各部组织中去,这样就使经络中的气血由线状流行扩展为面状弥散,对整体起着濡养的作用。若脏腑经脉发生病变,气血郁结于络脉,就会出现郁血现象,这种郁血的络脉就叫作“血络”。鉴于十五络的分布及与经脉的内在联系,故均有各自生理功能和分布部位。

    生理功能:

(1)加强了十二经脉中相为表里的两条经脉之间的联系:它主要通过阴经别络走向阳经和阳经别络走向阴经的途径,沟通和加强了相为表里的两条经脉之间在肢体的联系。在别络中,虽也有进入胸腹腔和内脏相联络,但无固定的络属关系。

(2)别络对其他络脉有统率作用:加强了人体前、后、侧面的统一联系。任脉的别络散布在腹部,督脉的别络散布在背部,脾之大络散布在胸肋部,因此,加强了人体前、后、侧面的统一联系。

3)灌渗气血以濡养全身:从别络分出的孙络、浮络,从大到小,遍布全身,呈网状扩散,同周身组织的接触面甚广,这样,就能使循行于经脉中的气血,通过别络、孙络,由线状流注扩展为面状弥散,以充分发挥对这个机体的营养作用。

      分布部位:  

十五别络的分布有一定的部位,其中十二经脉的别络都是从四肢肘膝以下分出,表里两经的别络相互联络;任脉之络分布于腹部,督脉之络分布于背部,脾之大络分布在身之侧部。

    【注】本文节选自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柳少逸著《经络腧穴原始》2015年5月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