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氏医派】通络祛痛的柳氏五枝渍方

复健王  复健王的自留地  2021-12-01 08:23:14

柳氏五枝渍方 

一、药物组成:杨树枝、桑树枝、构树枝、柳树枝、槐树枝。以鲜品为佳,可带叶用。

二、用法用量:不拘多少,水煎熏洗,每日一次。先熏后洗,每次40分钟左右。

三、功效:活瘀通络,祛风止痒。

四、主治:风湿痹痛,外感,哮喘咳嗽,皮肤肿疡,肌表瘙痒,消渴,痔漏、不寐等。可作为日常居家保健用方。

五、药物图示:

杨树枝:处方名“毛白杨”,异名笨白杨、白杨。

柳树枝:《得配本草》“苦,寒。入足阳明经、厥阴经。去风热,除湿痹。治黄疸,煮服。熨肿痛,酒煮。”“赤柽柳枝叶,甘咸,温,入足阳明、手太阴经。解瘟疫之躁乱,开肌肉之邪结。一切风火戾气,非此不能达表。”柳叶出自《神农本草经》,为杨柳科植物垂柳 Salix babylo-nica.的叶,分布长江流域及华南各地。味苦,性凉。有清热解毒之功。

桑树枝:处方用名“桑枝”,出宋·苏颂等《本草图经》别名桑条。为桑科植物桑· Morus alba.的嫩枝。苦,平;入肝经,祛风湿,通经络,利小便。临床常用治风湿性关节炎、四肢拘挛、脚气、浮肿等。

槐树枝:主要用其皮。处方用名“槐白皮”,出唐·甄权《药性论》别名槐皮。为豆科植物槐S- ophorajaponica.的树皮或根皮的韧皮部。性味苦,平。有祛风除湿,消肿止痛之功。

构树枝:构树桑科植物Broussonetia papyrifera),别名楮桃等,其果处方名“楮实子”、“构树子”,出《名医别录》。构树以乳液、根皮、树皮、叶、果实及种子入药。夏秋采乳液、叶、果实及种子;冬春采根皮、树皮,鲜用或阴干。其子性味甘、寒;有补肾,强筋骨,明目,利尿之功;多用于腰膝酸软,肾虚目昏,阳痿,水肿。其叶性味甘、凉;有清热,凉血,利湿,杀虫之效;多用于鼻衄,肠炎,痢疾。其皮性味甘、平;有利尿消肿,祛风湿之功;多用于水肿,筋骨酸痛;外用治神经性皮炎及癣症。其乳有利水消肿解毒,治水肿癣疾,蛇、虫、蜂、蝎、狗咬。构树全身都是宝。

六、临证应用:

1、风湿痹痛,等量应用;

2、外感、疮疡,重用桑、柳;

3、肾虚、咳喘,重用杨、构;

4、肛门直肠疾患,重用杨、柳、槐,可加土大黄同用;

(土大黄)

5、消渴,重用杨、柳,酌加女贞枝、鬼针草、苍耳草、田苋菜;

 (女贞) 

    (鬼针草)

(苍耳草)

6、高血压,重用杨、柳,酌加山草莓、臭梧桐;

(臭梧桐)

7、不寐,重用桑、构、柳,酌加合欢枝、花生叶;

(合欢)

(花生)

8、手足不温,重用桑、杨,酌加艾草、益母草。

(艾草)

(益母草)

“五枝渍方”,取材简单,使用方便,经济实用,临床效验。安全效用,今予分享之。

【注】柳少逸老师经验,王永前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