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氏医派】电视访谈答记者问(2)

复健王  复健王的自留地  2021-11-16 09:30:33


电视访谈答记者问(2)

记者:除了随父亲学习中医外,听说您还拜师学习。这位老师在教学中有何特点?您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柳少逸:家父吉忱公宗韩愈《师说》“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在我高中毕业后,虽说他已给授完中医经典和中医学院的教材,又让我师事于栖霞世医牟永昌公,负笈山城,程门立雪,凡六易寒暑,为先生唯一传人。业师牟永昌公(1906~1969年),受业于其父、晚清秀才儒医牟希光公,尽得其父真传。故永昌公中医理论精湛,学验俱丰。而牟师亦倾毕生之学,尽传于我。并将一生记录之验案数册,尽传于我,并笑云:“技之穷矣!”先生去世后,我潜心学研,并循以应用,撰有《牟永昌诊籍纂论》出版发行。从师之初,师以“济世之道,莫先于医;祛疾之初,莫先于药。医乃九流魁首,药为百草根苗,丸散未修,药性当先识”为习医之要,而在家学基础上,让我熟读《本草备要》、《本草求真》及《医方集解》。继而熟读《医宗金鉴》、《脾胃论》、《傅青主女科》、《医林改错》等医籍,学程均在随师诊疗间。先生结合临床而博征广引、解难释疑,而余则在质疑问难中,循以得先生家传之秘。其间,先生又以家传秘本《伤寒第一书》治分九州之全书授之。研读间,见书中有先生之父希光公之眉批钩玄,为先生家传仲景之秘。

牟师常领余到户外夜观天象,指点九野列宿。那璀璨的星宿,缥缈的银河,莫不是古人留下的一副偌大的象数图。星转斗移,寒来暑往,岁月递嬗,周而复始而成浑然太极。万象归空,阴阳混化,有为而归无为,终生难以穷尽。于是对“法于阴阳,和于数术”的《内经》中医学,即后来余名之曰“中国象数医学”理论体系的探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