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系疾患的脂餐疗法
蔡锡英
胆系是肝内外胆道及胆囊的总称,包括:肝内毛细胆管、小叶间胆管、左右肝管、肝总管、胆囊、胆总管。胆前各种管道的功能是将肝每日所分泌的500-1000ml胆汁输送至胆囊;而胆囊的功能则是贮藏和浓缩胆汁,且待机体需要之时,胆囊的收缩功能将浓缩后的胆汁通过胆总管排泄至十二指肠而进入小肠,以帮助食物消化和分解,主要是脂类食物。
临床常见的胆系疾患如:急慢性胆系炎症、胆系各种结石、胆囊收缩功能低下等。胆汁的作用是消化和分解脂肪的,故当人们食用了油腻之物后,胆囊即开始收缩而排泄胆汁。当胆囊炎症或收缩不良时,则会因收缩而出现疼痛,因而医生担心因服用脂餐而加重胆系负担使病情加重,病人担心因服用脂餐而产生疼痛,故胆系疾病忌脂餐已成戒律。
实际不然,胆系炎症、结石等疾病的形成主要于胆汁污染、胆汁过于浓缩、过于陈旧有直接关系。因而除急性炎症期粘膜极度充血水肿须忌食脂餐外,对患有慢性胆系炎症、胆系结石、胆囊收缩功能低下等疾病的病人,实行有计划地进脂,是配合治疗,使其彻底恢复的最有效的措施。因为进食脂质,可诱使胆囊收缩,胆汁排泄,由此可使胆囊中不洁胆汁、陈旧和浓稠的胆汁逐步得以排泄,且在排泄的过程中,将其中的病理产物如:结石、虫体、微生物等随之排出胆系,使胆系内环境保持清新洁净,而疾病自愈。
脂餐疗法常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一、先淡后脂法:适用于胆囊及胆总管结石的治疗期。一般在应用其它如中药、激光、针刺等法排石时,前两日食素淡之食物,使胆汁蓄积,然后一次性进食较大量的脂质食物,借胆囊一次性收缩而将大量胆汁一次性倾出,结石随之而出。此法也可应用于胆道蛔虫症。
二、多少结合法:适用于胆前管道的泥沙样结石的治疗和预防。肝内胆管、左右肝管及肝管内的泥沙样结石,无论在治疗期或恢复期,都应坚持服用脂餐,以保持肝内胆汁顺利地排泄到胆囊内而不留积伤肝,因而少量长期地服用脂质是非常必要的。随着胆汁的排泄而结石往往沉积在胆囊内,故应隔一段时间,突然大量进食一次脂质,使胆囊突然收缩而排出积石。
三、循序渐进法:适用于慢性胆囊炎及胆囊收缩功能不良者。对此类的人,经常强迫自己进食一点脂质,可使陈旧、浓缩的胆汁逐渐排净,使胆囊内壁免于刺激而炎症消失,将新鲜胆汁供给机体,恢复消化机能,使食欲渐增。随着功能的不断恢复,脂质的餐量逐渐增加,使病情痊愈,胆囊的收缩功能得以恢复。
人体的三大基本物质须求:脂肪、蛋白质、糖。长期因胆系疾患而忌食油脂,不但不能使原有的疾病得到痊可,反而长此以往,身体也会出现问题。胆系疾病在初服脂质时,多少会因为胆囊收缩的原因而有所不适,坚持下去不适感就会消失,不要“因噎而费食”。
“流水不腐,户枢不蠢”。脂餐对于胆系疾病的治疗和预防作用,即是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