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男,66岁,2018年4月30日初诊。
主诉:心慌胸闷憋气2月余,伴纳呆两月。
现病史:患者于2个月前,因心慌胸闷憋气到三甲医院检查,诊为“心动过缓,心肌缺血”,建议安装起搏器,患者拒绝。现心慌胸闷,极度疲乏,自汗盗汗,纳呆,进食极少,食则嗝气,动则气喘,卧床不起月余,睡眠差,大便干燥,舌质红,苔黄糙裂纹,脉结代细弱。
既往史:胃炎史多年。
诊断:1、胸痹2、虚损3、厌食
辨证:肾元不足,心气虚衰,心脉失养;脾胃虚弱。
治法:益元荣脉,养心复脉;健脾益胃,调理气机。
方药:先以益元健脾方合香砂六君子汤,调理脾胃,改善食欲。
2018年6月1日复诊:服药10剂后,胃症平,纳食好,乏力减轻,自汗大减。调方,以补肾益元,养心复脉。方以柳氏益元方合生脉散、血府逐瘀汤加味:菟丝子30g,枸杞子15g,山萸肉15g,山药15g,熟地15g,怀牛膝15g,川断15g,寄生15g,杜仲15g,补骨脂15g,车前子30g,女贞子30g,人参10g,麦冬20g,五味子12g,当归12g,川芎10g,白芍15g,桃仁12g,红花12g,柴胡10g,枳壳10g,桔梗10g,川牛膝10g,地龙10g,鹿含草15g,淫羊藿15g,黄芪30g,鹿角片10g,甘草10g。
此方稍做加减,共服药60剂,一如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