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氏医派】徐皖生:《柳少逸经络研究发微》序

复健王  复健王的自留地  2021-10-12 16:14:45

       【按】胶东柳氏医学流派,从20世纪20年代末发置备轫,到50年代中期,形成了一系列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初步构建起学术框架和学术特色,家父吉忱公为医派创始人。经过60年代至70年代的传承发展,到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理论体系和临床实践方法体系更加完善,创新了一系列的中医学新理论、新命题、新范畴。诸如中国象数医学体系、内伤性疾病病机四论体系、太极思维临床辨证论治体系,中医复健医学体系和临床方证立论法式应用体系,使柳氏医派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而如何传承是一个值得深思的课题。

家父吉忱公师从清末贡生儒医李兰逊先生,从而成为栖邑济生堂传人,并界定了吉忱公世医的学术架构,确立了吉忱公儒医济世活人大医精诚的人生。吉忱公是我一生的老师,得以师承之,故尽得济生堂之术及吉忱公之衣钵,其要是“神读”“心悟”之功法,及“成不成之功,完难完之业”之修为。蒙师牟永昌公师从其父清末秀才儒医牟熙光公,我又为永昌公唯一传人,故又得栖邑丰裕堂之医术。学研二公之术,而有《柳吉忱诊籍纂论》《牟永昌诊籍纂论》出版发行。其后又整理了吉忱公的医学讲稿,有《柳吉忱中医四部经典讲稿》(《内经讲稿》《伤寒论讲稿》《本草经讲稿》《温病学讲稿》)付梓。得以传承家父、蒙师之术,此即《素问》“令言而可知,视而可见,扪而可得,令验于已而发蒙解惑”之谓也。其后又得学师陈维辉先生“中国数术学”之要,得以建立“中国象数医学理论体系”。于是“三源汇流”,得以继承之、拓展之,且多有续焰之作。

明末清初思想家、教育家颜元有云:“讲之功有限,习之功无限。”此即俗语“师父领进门,修炼在个人”之谓也。孟子有“人之患在好为人师”之诫,故我这为师者,也深感自己不足以为人师。然《三字经》一句“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隋”,我又勉为其难,于2018年建立了“柳少逸中医传承工作室”。在此期间,我回忆从医往事,记述之,于是结集了《柳少逸师承纪事》,以供同学们在师承中借鉴之。工作室的同学除了临床侍诊外,尚有写读书笔记、临床心得、病历分析等课目。为了提高同学们的学术水平,我还定期举办学术讲座。继2017年“柳氏广意派小儿推拿术”被柳氏医派发源地栖霞市纳入“非遗”传承保护后,2020年,“胶东柳氏医学流派”“五运六气柳氏学派”“中国象数医学”“柳氏医经学派推拿术”“柳氏医经学派针灸术”“柳氏广意派小儿推拿术”等六项技术或理论体系,被莱阳市政府纳入“非遗”传承保护名录。同年,“柳氏广意派小儿推拿术”被纳入山东省“齐鲁医派中医药特色技术推广项目”;“推动胶东柳氏医学流派传承创新发展”“深入挖掘并整理推广柳氏广意派小儿推拿中医药特色技术”被列入烟台市卫生健康事业2020年工作要点。2021年“柳氏广意派小儿推拿合柳氏膏滋方治疗儿童脑瘫”技术,入选“山东省中医药特色技术库”;同年,“胶东柳氏医学流派学术思想及其传承方式研究”纳入“山东省中医药科技项目立项名单”。从而为柳氏医派的学术传承提升了新的高度,赋予了新的使命和责任,而我也感受到了一种任重道远的担当。于是我将历年的学术论文,除入选《柳少逸医论医话选》外,又分别以专题汇编了《柳少逸肾病研究发微》《柳少逸经络研究发微》《柳少逸象数医学研究发微》三个集子。余者随同我历年所做的国学讲记名医评说、序及跋语,汇编成《柳少逸讲习笔录》。若说国学讲记是我做“人师”的笔录,而余者则是我为“经师”的话语了。若说《讲习笔录》是我“所传的笔记,那《师承纪事》则是我“所承”的医事实录了。所集“医话”,或“发微”,或“纪事”,或“笔录”,这些我名之曰“小册子”,其结集意在使学们学习得法,传承有序,此亦“令验于已而发蒙解惑”之谓也。若同学们学有所成,我此番之耕耘,也算有所获了。

    ——柳少逸于2021年9月

《柳少逸经络研究发微》

序  

机缘巧合,有幸与柳少逸先生相知相识。得知柳先生的不凡历程,拜读柳先生的鸿篇巨制,赏识柳先生的墨宝技艺,大医鸿儒的伟岸形象不觉高大起来。        

柳少逸先生,山东栖霞人氏也。乃儒医柳吉忱公哲嗣,名老中医牟永昌之高徒。山东烟台中医药专修学院院长,泰山医学院、济宁医学院兼职教授,莱阳复健医院院长顾问。兼任首届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文化分会理事,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小儿推拿外治分会副主任委员,首届山东中医药学会民间疗法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心脑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他幼承庭训,长有师承,又经院校系统学习,更兼个人辛勤耕耘,砥砺钻研,钩深致远,探赜索隐,创建了中国象数医学理论体系、慢性内伤性疾病病机四论体系、太极思维临床辨证论治体系、中医复健医学体系和以方证立论法式临证应用体系等五大学术体系。编著有齐鲁杏苑丛书和柳氏医学丛书两大系列为主的学术著作30余部,计千余万字。柳先生不仅医道精湛,著作等身,而且国学底蕴深厚,书法、篆刻、陶艺造诣颇深。实乃大医鸿儒也。

鉴于柳先生的医术特点和学术造诣,以柳先生为承上启下代表的胶东柳氏医学流派得到了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重视和关注。继2017年“柳氏广意派小儿推拿术”被柳氏医派发源地山东省栖霞市纳入“非遗”传承保护后,2020年“胶东柳氏医学流派”、“五运六气柳氏学派”、“中国象数医学”、“柳氏医经学派推拿术”、“柳氏医经学派针灸术”、“柳氏广意派小儿推拿术”等6项技术或理论体系,被山东省莱阳市政府纳入“非遗”传承保护名录。同年,“柳氏广意派小儿推拿中医药特色技术”被纳入山东省“齐鲁医派中医药特色技术推广项目”。“推动胶东柳氏医学流派传承创新”“深入挖掘并整理推广柳氏广意派小儿推拿中医药特色技术”,被列入烟台市卫生健康事业2020年工作要点。2021年,“柳氏广意派小儿推拿和柳氏膏滋方治疗儿童脑瘫技术”入选山东省中医药特色技术库。同年,山东省中医药科技项目“胶东柳氏医学流派学术思想及其传承方式研究”立项。在柳先生的主持下,柳少逸中医传承工作室也风生水起,扎实推进。

柳先生为做好柳氏医派的传承,不负使命与担当,老骥伏枥,孜孜以求。于诊余闲暇广搜医籍,分门别类整理总结,深入研究其系统性规律性,将历年有关经络方面的论文讲稿、临床经验和学术感悟,编著成册,阐幽发微,守正传承,启迪创新。其意义深远,功德无量,精神可嘉也。

经络学说是研究人体经络系统的循行分布、生理功能、病理变化与脏腑之间关系及其指导临床辨证论治的一种理论学说,是中医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经络学说有着系统的生理、病理内容,自成体系,反映了人体的系统整体观和古代贤哲的思维方法。因此,经络学说和阴阳、五行、脏腑、营卫、气血、病因、病机等中医理论一起,构建起了中医学完整系统的理论体系,是中医辨证论治的重要基础,对中医临床特别是针灸推拿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当代政府部门和有关医卫工作者高度重视经络研究。特别是针刺麻醉的成功和传播,一度形成了经络研究的热潮,“可见经络现象”、“循经感传规律”研究成果不断涌现。然经络理论研究、经络临床总结、运用研究、学术创新似乎相对弱了一些,系统论著也少,经络临床研究有待进一步总结提高,中医经络的临床意义和价值尚须深入挖掘。我想柳先生编著《经络研究发微》一书也乃本意所在,使命使然。

今《柳少逸经络研究发微》书稿初就,得以先睹为快。该书系统介绍了经络学说的概念、源流、命名方法、基本功能、组成和临床应用,重点论述了经脉根结、标本、气街和四海理论的临床应用,突出阐释了《内经》水俞五十七穴、热俞五十九穴、治痿者独取阳明、“背与心相控而痛”和“人以胃气为本”在临床中的意义。尤其是用中国数术学原理解析十二经脉、卫气行运行轨迹,提出经络系统存在内、外两大络脉系统的“内络”理论体系,创制“针方”“摩方”等内容。该书引经据典、丝分缕析、条贯详实,突出辨证论治与临床应用,体现了医经与针灸典籍、理论与临床、古代与现代的有机融合,突显其理论性、全面性、系统性、创新性、实践性。实发前人未发之秘,辟前人未辟之境,尙能补已有书籍之缺,其立意、补阙、创新之处,可谓大矣!

掩卷思忖,浮想联翩,情不自禁,而有上述感悟,欣以为序。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原巡视员、副主任                                   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徐皖生 

      2021年10月10日 

 柳少逸(左);徐皖生(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