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氏医派】同门交流:蒋泉涛谈传承感悟

复健王  复健王的自留地  2021-10-04 09:59:22

传承感悟

十一假期,休息闲暇,看了几集名为《功勋》的电视剧,故事以抗美援朝英雄李延年、氢弹之父于敏、扎根基层的张福清等为原型,记录了他们工作生活的点点滴滴,又联想起一周前的926日晚,在烟台与忠强、安玉、树峰、中英几个同门小聚,忠强讲起跟师期间对柳老师的深刻印象就是——严谨,柳老师严谨的修为也深刻影响着孙忠强,大家也都表示非常认同。老师的“严谨”不仅体现在学术上,生活中更是如此,就如这次小岸师妹的婚礼,老师确定了“四不请”,其中之一即包括除亲戚外的在职人员,老师一律不邀请。老师在莱阳、栖霞、烟台等机关好友众多,但老师坚持一律不邀请,会场也未见任何在职政府人员,参加婚礼者多是自己学生和亲友。老师的严谨的方面还有还多很多。

以往对共和国的这些功勋人士,大多只闻其名,对其事迹了解确实较少,但通过电视剧的介绍,从一个个功勋人物的身上,忽然看到了老师的影子,每一个伟大的前辈,他们的生活与同时代的普通人往往并无特别之处,但他们有一个共同品质,就是“严谨”,有工作的严谨,也有生活的严谨。如李延年对每个战士的关心,于敏对每次计算结果的反复验证,张富清对每个基层百姓的关心,从中使我更理解了柳老师对学术和生活的“严谨”内涵。

因此,作为传承者,我们要学习老师严谨的修为,在今天柳氏医派的传承工作中,不抱怨、不指责,每个人都心无旁骛的从自己做起,我们清楚每个人需要补的功课都很多。柳氏医派的核心学术思想时“理必《内经》,法必仲景,药必《本草》”,没有《内经》原文的熟诵,“理”从何依?没有《伤寒》《金匮》原文的熟诵,法从何立?没有《本草经》的熟知,七情和合、方证立论从何谈起?没有一定的经典基础,老师的医论、医案、医话就理解不深,理解不透!因此,强化经典的背诵和理解,加强临床方证的应用,反复再总结,再应用,才能达到老师崇尚的“功夫唯有处方知”的境界,这也是作为一个合格柳氏门生应有的严谨修为。

我们深知,在中医学术的道路上没有捷径可走。柳老师说,“病人花钱买苦水喝,如果我们治不好病,心中是有愧的”。传承千年的中医经典,已经给了我们中医人“理、法、方、药”的应用准则,黄帝、扁鹊、张仲景等太多的中医前辈将他们的智慧留给了我们,我们如果仍然不知进取,就无颜面对“严谨”的老师。原山东省卫生厅张奇文厅长赞柳少逸老师为“《内经》活词典”,读柳老师的论著便可感受到的张老的赞誉是多么的贴切!我们理解柳老师的心愿,未来柳氏医学的传承绝非出几本书、发表几篇文章这么简单,而是要推出一个态度严谨的传承医经、掌握医经、运用医经、创新发展医经的学术队伍,这个过程可能很漫长,也很艰辛,也没有鲜花和掌声,摆在眼前的只有经典、方药、病案,只要我们始终保持严谨的修为,柳氏医派一定会屹立于优秀的民族医学之林。

     蒋泉涛于2021年国庆节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