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氏老字号:栖邑济生堂/济生大药房
栖邑济生堂,由清末贡生儒医李兰逊先生创建于京城,为前店后厂之中医馆模式。
(李兰逊先生传抄本)
据《灯火楼台》一书记述,李兰逊为帝师(待考证)。李兰逊,约生于1840年前后,卒年不详。1928年纳柳吉忱为入室弟子,赐号“济生”。李兰逊当与清代福山名医孙侗也有学术交集。
孙侗为烟台市福山区福新街道办事处(原为臧家镇)柳行村人。孙侗(字溪南),是清代中期具有较深造诣的中医名家,嘉庆年间曾游学京师。《福山县志》记载,道光元年(1821年),福山县(时辖芝罘等地)范围遭受瘟疫肆虐,死者甚多,孙侗运用毕生精研之高深医术,“全力救治,多所全活”,广受乡民拥敬,深受同道赞誉。所著《凡见集》《探源秘论》《儒林指掌》等书,“不抄袭仲景及宋、元诸家一语,而所用之法则,无不与之相合”。《山东中医杂志》等刊物书籍曾载有其事迹。孙侗生卒年月不详,据《中医辞海》记载:孙侗,清代医家,字溪南,山东福山人,精于医术。嘉庆 (1796~1820) 末,游于京师。尝撰《济贫利乡编》(一名《济贫利乡编经验良方》) 6卷(1814),列证400余,收方1800首,切于实用。还著有《凡见集》《探源秘论》二书,不因袭旧论,多有发明,惜未见传世。实则胶东柳氏医派有多部孙侗著作收藏,其中《济贫利乡编经验良方》为“光绪甲申(1884年)太医院监选”“扫叶山房梓”本;《探源秘论》《儒医指掌》为手抄本。
胶东柳氏医派创始人柳吉忱先生(1909-1995),1928年拜李兰逊先生为师,尽得其传。早年在香港以“栖邑济生堂”挂牌行医,后据《莱阳中心医院院志·下卷》:柳吉忱……1941年3月化名“罗林”参加革命工作,任栖东县磁南区中心小学教导主任,1942年调任白洋区中心小学校长,1943年10月,党为了解放臧家庄镇敌伪据点,设立“济生堂大药房”,柳吉忱化名“济生”出任济生堂医生,以行医为业从事地下革命活动。翌年臧家庄镇解放,区政府于1945年以济生堂大药房人员物资为基础,成立了“白洋区医药合作社”,柳吉忱同志任医生。
(老印章)
1946年栖东县政府将白洋区医药合作社改为“栖东县立医院”,1947年8月柳吉忱被任命为副院长。1953年冬,两县合署,任栖霞县人民医院副院长。建国后先后任莱阳专区中医门诊部副主任,负责胶东地区的中医培训工作,主办了7期进修班,亲自授课中医四部经典等课程。兼任山东中医学会理事、中华中医学会会员、烟台地区中医学会副理事长,1956年任莱阳专区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莱阳中心医院中医科主任等,历任莱阳县政协委员、常委、常委兼文史组副组长;离休后创建山东扁鹊国医学校并出任校长,传承栖邑济生堂之医术。一生活人无数、育人无数,以其卓越的学术造就而创立柳氏医学流派。
(后排右一:柳吉忱先生)
胶东柳氏医派中医传承工作室现收藏有李兰逊先生所传眼科抄本,孙侗先生《济贫利乡编良方》梓行本,柳吉忱先生《济生利乡编》等多部手稿及“济生”、“柳济生印”、“罗林”、“柳吉忱”、“医士柳吉忱”、“吉忱”、“国医柳吉忱处方笺”等多枚印章。
为延续“济生”文化,弘扬柳氏精神,传承柳氏中医人的红色基因,2010年柳氏医派第二代代表性传承人柳少逸、蔡锡英共同创建“莱阳复健医院”,并以此为基地,成立中医传承工作室,编撰栖邑济生堂《家传方》《治验录》等,成为延续“栖邑济生堂”“济生药房”的重要一脉。
另有柳氏门人张东立出资,在药都安徽省亳州市筹建“安徽栖邑济生堂医药有限公司”(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341602MA2WEHW0611-1)、“安徽柳氏济生堂中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341602MA2WDH9E951-1)、“安徽柳氏济生堂药房”(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341602MA2WDHNA5E1-1),当是发掘山东中医药产业辉煌历程和深厚底蕴,擦亮齐鲁老字号品牌,弘扬齐鲁中医药文化的又一重要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