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柳氏医学流派系列丛书(1)
柳氏医学流派是由李兰逊、柳吉忱、柳少逸、蔡锡英等及其门生,几代人不断总结完善发展起来的,以烟台为主,辐射全国,具有完善的理论体系和临床治疗方法,以“天人相应、崇尚经典、内外并重、针药兼用、临证以方证立论”为特点的医学派别。
其学术思想概括为“三观”、“四论”、“一法则”。“三观”,即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形神统一的生命观、太极思维的辩证观;“四论”,即老年、退行性病变的虚损论,功能失调性疾病的枢机论,器质性病变的气化论,有形痼疾的痰瘀论;“一法则”,即理必《内经》、法必仲景、药必《本经》。
(二)《柳吉忱诊籍纂论》
柳少逸编著,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于2016年2月出版;ISBN:978-7-5132-3092-6
柳少逸编著,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于2017年2月出版;ISBN:978-7-5132-3840-3
牟永昌(1906—1969),山东栖霞南埠人。先生天资聪颖,幼承庭训,得其父希光公之真传,上世纪五十年代,曾在山东省中医进修班学习。先生于1946年参加工作,先后在栖东、栖霞县医院工作,并任栖霞县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1963年即成为烟台地区名老中医。20世纪60年代初,国家实施“名师带高徒”政策,柳少逸从师先生,程门立雪,凡六易寒暑,为先生唯一传人。先生将一生之验案数卷尽付于弟子,柳少逸将先生医案进行解读,而成《牟永昌诊籍纂论》。
——摘自出版社书评
(四)《经络腧穴原始》
柳少逸编著,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于2015年5月出版;ISBN:978-7-5132-2410-9
内容简介:经络学说是中医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针灸、推拿、药物外治等学科的理论基础,而且对中医临床各科理论体系的建立,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该书作者潜心研究《内经》《难经》《伤寒》经典理论,详参各个时期的针灸著作,著成此书。该书分为总论和各论。其中总论讲述了经络的概念、源流、组成、基本功能、临床应用和腧穴的分类、配伍与处方。各论则详细论述了十二经脉及奇经八脉的循行及穴位主治,引经据典,并立针灸处方,加以自己临床多年来的经验,经典与临床相结合,是一部理论与临床并重的著作。
——摘自出版社书评
柳少逸编著,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于2016年2月出版;
ISBN:9787513229357
内容简介:本书以中国传统文化道论,及中国数术学的精微理论为其源头活水,并传陈师维辉公不传之秘。重点表述了《内经》中医学的知识结构,进而构建了中国象数医学理论体系。并以作者的部分学术论文作为散论录之于次,以冀读者对象数医学的熟知,及对《内经》“法于阴阳”“和于术数”“形与神俱”的中医学结构和临床应用大法的理解,以“期于有用”也。
——摘自出版社书评
柳少逸编著,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于2015年6月出版;ISBN:9787513224727。
内容简介:五运六气是中医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有待于深入研究,但懂得其应用的人很少。柳少逸先生从医五十余年,既有家传师授,又接受了院校培养,临证经验与感悟颇多,且长期从事五运六气的理论与临床研究,对此理论颇多见解。本书即为柳先生依据《内经》对五运六气的全面讲解。本书共分32个专题讲解,书后附六十年(一甲子)运气概况及致病的治疗方法。
——摘自出版社书评
(八)《伤寒方证便览》
柳少逸编著,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于2014年8月出版;ISBN:978-7-5132-1984-6
柳少逸编写的《伤寒方证便览》从《伤寒论》原文入手,对各经证治下的方证进行归纳分析,以证统方,以方类证,方证结合,提纲挈领。且于每方下附以临床治疗验案,示读者以执古方治今病之规矩准绳,在《伤寒论》研究中独树一帜。全书分析到位,案例典型,对临床医生及医学生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摘自出版社书评
柳少逸编著。中国古籍出版社于2005年12月出版发行。ISBN.7-80174-362-8
内容简介:本书是作者结合家学师承和个人的临床经验,对《伤寒论》的最好诠释,上承仲景之旨,下贯后世之论,融古今医家临证之精华。180千字,山东省卫生厅原厅长张奇文作序,著名书画家王树春先生题字,实属一部中医临床应用和研究伤寒方的可资之书。
柳少逸编著,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于2014年9月出版;ISBN:9787513219761。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柴胡汤及其类方的组成、功效与临床应用。全书共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少阳百病此为宗,介绍了枢机之剂小柴胡汤的立方原理、主症、方药组成、方剂释义、随证加减等内容,并通过18个临床案例对小柴胡汤在不同系统疾病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阐释,颇具临床指导价值。第二部分枢机之剂的发展与变通,介绍了《伤寒杂病论》及后世医籍中的柴胡剂,共计107方。
本书分析到位,案例典型,对临床医生及医学生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摘自出版社书评
柳少逸编著,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于2015年1月出版;ISBN:978-7-5132-2101-6
内容简介:柳少逸先生习医既有家传师授,又得院校学习,尤其对经典著作的学习,打下了他坚实的临床基础。本书为柳少逸先生医案选,全书收录61种病证,每种病证1~3案不等,每案后加有简洁的按语。为彰显“读仲景之书察其理,辨后世之方而明其用”,所选医案,多系其运用仲景方及其类方治今病之验案,示人“以古方为规矩,合今病之变通”,对指导临床及应用经方具有较大的实际意义。
——摘自出版社书评
(十三)《柳少逸医论医话》
柳少逸编著,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于2015年1月出版;ISBN: 978-7-5132-2416-1
内容简介:柳少逸先生从医五十余年,既有家传师授,又接受了院校培养,临证经验与感悟颇多,本书即选录了柳先生部分医论医话。柳先生学医从《内经》、仲景学说及《神农本草经》入手,继承了其父、其师丰富的临床经验,且研究颇深,此书可见一斑。
——摘自出版社书评
(十四)《<黄帝内经>针法针方讲记》
柳少逸编著,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于2017年8月出版;ISBN:978-7-5132-4300-1
本书是《黄帝内经》研究针法针方的专著,是柳少逸研读《黄帝内经》的总结。“少逸先生倾毕生所学,验于临床,有《经络腧穴原始》结集付梓。鉴于此集乃泛论经络、腧穴之作,未能详细地论述《黄帝内经》的针法、针方,故其另辟一径,专论《黄帝内经》针法、针方,以翼医经学派针术之传承。”
——摘自出版社书评
柳少逸编著,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于2018年7月出版;ISBN:978-7-5132-4973-7
《扁鹊心书》,成书于南宋•绍兴十六年(1146年)。托名扁鹊所传,由北宋窦材辑,清代胡念庵参论。本书共分三卷。主要内容介绍灸法。卷上论以经络、灸法(黄帝灸法、扁鹊灸法及窦材灸法)等施治原则;卷中、卷下介绍各病症的治疗,后列气海、石门、关元等二十二个灸穴(其中包括手、足三里)。书后有附方,多用丹药及附、桂等热药,内载"睡圣散",于灸前服用,使昏睡而不知痛。为彰窦氏“灼灸”之法,传承黄帝、扁鹊、医经学派之术,柳少逸先生以《<扁鹊心书>灸法讲记》立题结集,以期“关中老医”之术得以传之。柳少逸先生解读《扁鹊心书》,亦“日夜勤求”,“洞贯其理”,学研窦材之灸术,探讨其“当明经络”,“须识扶阳”,“大病宜灸”之奥蕴,验“黄帝灸法”、“扁鹊灸法”、“窦材灸法”于临床,并“触类引伸”之,亦“效如影响”,并诚信诸法“非谬”。尽管其法“周身用穴”仅有26处,然其施用临床有122种疾病之多。具有取穴少而精,方简力宏、执简驭繁的学术特点,即将复杂的症候,高度概括为一穴一法验于临床的特点。且便于推广应用,尤适用于基层医务人员之学习和应用。
——摘自出版社书评
柳少逸编著,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于2016年8月出版;ISBN: 978-7-5132-3527-3
内容简介:柳少逸先生习医既有家传师授,又得院校学习,尤其对经典著作的学习,打下了他坚实的临床基础。本书为柳少逸先生根据《小儿推拿广意》编撰的小儿推拿讲稿。他根据中医学脏腑经络学说的基本原理,将针灸处方学的配伍法引伸到小儿推拿学中,而立“摩方”,于是形成了“摩方”、“灸方”、“中药方”交融施治的临床特色。同时,根据中医脏腑经络学说,阐发小儿推拿穴位的功效及主治,尚对其作用机理进行深入地探讨,完善了小儿推拿学的理论体系。
——摘自出版社书评
柳少逸编著,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于2019年9月出版;ISBN:978-7-5132-5670-4
内容简介:柳少逸先生之父吉忱公,强调医者不但要精研方药的应用,尚要精通推拿、针灸等非药物疗法,而且有“知方药,知针灸,知推拿”“理必《内经》,法必仲景,药必《本经》”之庭训。柳少逸传承其父吉忱公之术,以《黄帝内经》理论为指导,将经穴的配伍应用,以“摩方”的形式融入推拿学中,进而形成了“柳氏广意派”与“医经学派”相结合的学术特点。
全书分为基础知识、推拿手法、按摩处方、辨证论治四个章节论述,由浅入深,抽丝剥茧,层层挖掘《内经》与推拿术结合的精妙。其中“按摩处方”与“辨证论治”两部分内容相互印证,理论与临床完美结合,学术性与实用性并重,使读者豁然开朗,能够学以致用。
柳少逸先生将其讲稿中的成人推拿部分重新整理结集。其学术特点是在《内经》的理论指导下,而实施之按摩推拿术,举凡“点”的经穴点穴术,“线”的经络循行线的推拿术,“条”的经筋循行部位的揉运术,及“面”的十二皮部的按摩术,彰显的是“理必《内经》”的医经学派推拿术。本书依据内经说推拿,脱却教科书风格,回归推拿的原始与质朴。
——摘自出版社书评
(十八)《脑瘫病中医治疗康复技术讲稿》
张奇文\柳少逸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7月出版发行。ISBN:978-7-80231-230-2
内容简介:该书收录了39位国家级名老中医的成材历程和学术思想、临床经验。综观书中诸医家的学术思想,无论在纵向继承还是在横向融合方面,均具中医学术特色,且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是中医学术发展的又一里程碑。
(二十)《少阳之宗》
张奇文\柳少逸\郑其国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0年3月出版发行。ISBN:978-7-80231-888-5
邓铁涛语:《名老中医之路》是一部20世纪当代名医的“成才史”,是历史学的新分支;是一部世界独有的中医教育史;也是一本20世纪中医传奇文学。因此,这本巨著是21世纪青年中医和有志于发扬中医药学的人们的必读之书,是一部值得中医教育家和高等教育行政部门深入研究的重要著作。
本辑收录名老中医36位。53.1万言。
柳少逸\蔡锡英编著。济南出版社于1993年5月出版发行。ISBN:7-80572-738-4
内容简介:本书凡27万言,正篇讲理法方药,附篇介绍常用抗癌中草药及抗癌食品。本书体例新颖,说理透彻,切于实用。宗清•徐大椿“用药如用兵”意,以计定用药式,说明原计用典。以《易》解计,用《易经》中阴阳燮理,分别推演兵法中的刚柔、奇正、攻防、彼己、虚实、强弱、主客、劳逸等矛盾的对峙转化关系,以计之哲理及所阐明的矛盾法则,指导肿瘤防治,并立三十六用药式。
张奇文\柳少逸\郑其国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年1月出版发行。ISBN:978-7-5132-0588-7
邓铁涛语:《名老中医之路》是一部20世纪当代名医的“成才史”,是历史学的新分支;是一部世界独有的中医教育史;也是一本20世纪中医传奇文学。因此,这本巨著是21世纪青年中医和有志于发扬中医药学的人们的必读之书,是一部值得中医教育家和高等教育行政部门深入研究的重要著作。
本辑收录名老中医43位。64.5万言。
柳少逸\蔡锡英\袁大仲主编。山海书社1992年12月出版发行。
内容简介:本书多是以柳少逸1975年至1992年部分论文汇集成册。柳少逸家学甚深,得其父柳吉忱先生,学师牟永昌先生之薪传,通过该书可窥柳氏家传师承之一斑。
蔡锡英/柳少逸主编。山海书社1992年5月出版发行。
内容简介:本书将针灸罐治疗法、按摩疗法、气功导引疗法、手术杂治法集于一书。疗法既齐全又新颖,为目前非药物疗法最全面者,可为集其大成。其中聚光灸疗法、灯火灸疗法、天灸疗法、吸引疗法、摩神堂疗法、行气疗法、胎息疗法、六字诀疗法、小周天疗法、彭祖导引法、五脏导引法、湿泥疗法、热蜡疗法、音乐导引法、舞蹈疗法、书法导引法、梳头疗法等,均属它书罕见者。作者站在中国医学史的发展高度,回顾历史,分析现状,展望未来,搜罗古今,荟萃精要,反映了我省中医药非药物疗法研究的成就。
张奇文\柳少逸\郑其国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4年8月出版发行。ISBN:978-7-5132-1932-7
邓铁涛语:《名老中医之路》是一部20世纪当代名医的“成才史”,是历史学的新分支;是一部世界独有的中医教育史;也是一本20世纪中医传奇文学。因此,这本巨著是21世纪青年中医和有志于发扬中医药学的人们的必读之书,是一部值得中医教育家和高等教育行政部门深入研究的重要著作。
本辑收录名老中医26位。40.2万言。
柳少逸\刘玉贤主编。山海书社1993年10月出版发行。
内容简介:分上、中、下三篇。上篇为康复理论研究,阐述了中医康复学的概念及历史,和中国传统康复医学的特色、现状及展望,并提出建立以中医康复学为主体的中国特色的康复医学。中篇阐述中医常用的康复疗法,诸如:中药、针刺、灸治、罐治、按摩、气功导引、沐浴、饮食等疗法。下篇介绍了临床常见疾病的中医康复治疗。
张奇文\柳少逸\郑其国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年1月出版发行。ISBN:978-7-5132-3037-7
邓铁涛语:《名老中医之路》是一部20世纪当代名医的“成才史”,是历史学的新分支;是一部世界独有的中医教育史;也是一本20世纪中医传奇文学。因此,这本巨著是21世纪青年中医和有志于发扬中医药学的人们的必读之书,是一部值得中医教育家和高等教育行政部门深入研究的重要著作。
本辑收录名老中医33位。50万言。
柳少逸/蔡锡英主编。山海书社1992年5月出版发行。
内容简介:本书体现了柳少逸的中国象数医学思想。正篇按照柳少逸的中国象数医学思想分为医道篇、医术篇和医学篇三部分。医道篇阐述了中国象数医学的概念、范围、理论体系及其产生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医术篇概例了中国数术学对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创立、思想倾向的流变、各家学说的产生及思维模式的沿袭等方面的影响;医学篇则讨论了中国数术学在中医基础理论及治疗学和养生学方面的应用。附篇汇编了中国中医药学会主办的中国象数医学学术研讨会过程中形成的有关文件。
蔡锡英主编。山海书社1995年8月出版发行。
内容简介:本书分上下两篇。上篇为名医学验录,荟萃了近代及目前仍活跃在中医界有作为的部分医家,重点介绍了他们的学术思想和临床上的成功经验。下篇为医林纵横谈,汇集了研究古今部分医家的医学成就和学术流派,及个别中青年中医的治学思想和成材之路。综观书中诸医家的学术思想,无论在纵向继承还是在横向融合方面,均具中医学术特色,且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
张奇文\柳少逸\郑书瀚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9年4月出版发行。ISBN:978-7-5132-5218-8
邓铁涛语:《名老中医之路》是一部20世纪当代名医的“成才史”,是历史学的新分支;是一部世界独有的中医教育史;也是一本20世纪中医传奇文学。因此,这本巨著是21世纪青年中医和有志于发扬中医药学的人们的必读之书,是一部值得中医教育家和高等教育行政部门深入研究的重要著作。
本辑收录名老中医47位。66.1万言。
(三十三)《回春集录》
柳少逸著。2010年7月华夏文艺出版社出版。ISBN:978-962-8800-28-0
柳少逸著。2018年3月荣宝斋出版社出版发行。SBN:978-7-5003-2059-3
荣宝斋书画院院长王登科先生语:以《散盘》《毛公鼎》《秦公簋》《大盂鼎》为筑基,深究笔法,探寻源流。随顺自然,化成万有。其作品涉猎书法、绘画、篆刻、制陶等领域,且能将其融汇贯通,宛若天成。
柳少逸著。2018年3月荣宝斋出版社出版发行。SBN:978-7-5003-2059-3
荣宝斋书画院院长王登科先生语:释义先生与龙口名宿、书家山之南先生请益,订文字交,结翰墨缘。并在山老之指引下,遍临三代吉金,追寻上古书契之趣。信而好古,加之其勤勉向学,且能举一反三,并能以“进德修身”为发心,弃其功利弊端,深心托豪素,故其笔下自有逸趣、自有古风。或可曰,此正与“书道”契合耶。少逸先生以《散盘》《毛公鼎》《秦公簋》《大盂鼎》为筑基,深究笔法,探寻源流。随顺自然,化成万有。其作品涉猎书法、绘画、篆刻、制陶等领域,且能将其融汇贯通,宛若天成。今欣闻少逸先生拟将几十年之书迹手泽及刻契之作结集付梓,此为大好事。流布文明,传承大统,正乃吾国文化愿景之所在矣。
(三十七)《柳氏中医临证传承实录(谈药话方篇)》
汉敬德著 ISBN:978-7-5214-1996-2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
本书作者汉敬德,为山东省名中医柳少逸的入室弟子,柳少逸先生作为柳氏医学流派传承人,成立了“柳少逸中医传承工作室”,倾心尽力地向弟子们传授柳氏医学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作者在本书中以中药为主线,用柳氏医学“以方证立论”的法式,领悟柳氏医学流派的精华,并经过“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过程的不断反复,丰富柳氏医学流派的理论。本书可供中医药院校师生、中医临床工作者、中医爱好者阅读参考,亦可作为基层中医药培训教材和中医药文化“五进”的辅助教材。
(三十八)《大医鸿儒·柳少逸世医传承录》
周颖 著 ISBN:978-7-5214-2115-6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
本书通过柳少逸学道、医道、师道、文道、人道几十个故事,刻画了这位中医鸿儒志存高远、脚踏实地的一生。在这条世医传承之路上,他鸡声灯影,勤奋读书;不辞辛苦,拜师学医;披坚执锐,悬壶济世;著书立说,言传身教;办学建院,扶贫助残。他既传承了父亲、老师修身齐家、医道济世、敬业奉献、造
福一方的精神内涵,又克承家学、博采众长,不断创新,传承了柳氏医派的学术思想、临床经验、教育模式、世传警训、世遗案稿等。书中通过挖掘世医发展的精神内涵与学术内涵,诠释了中医药事业发展与壮大应注重文化和精神教育的重要性;借鉴世医的传承模式,对培养中医药人才和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意义深远。
全书以故事形式娓娓道来,让人看到一个幼年承学、少年立志、青年苦读、中年创业、老年带教的大医形象。本书内容衔接紧密,丝丝相扣;行文流畅顺达,一气呵成;语言生动感人,描写细腻,适合广大中医药爱好者参考阅读。
(三十九)《柳少逸师承纪事》
柳少逸著 ISBN:978-7-5214-2425-6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
柳少逸,为名医柳吉忱之子、世医牟永昌之高徒。全书收录了柳少逸先生几十年来跟师学习的感悟与心得,以纪事的形式录述,解读前辈经验,介绍学习心得,尤对临证经验讲述更为详尽。所论每病必详查脉证,细审其因,深究其理,而施标本之治、缓急之法、或投攻补之剂、或予温凉之药;或用导引针推之术,缓急有序,主次分明,在纷繁病证中昭示清晰之脉络,彰显独到之经验。本书适合中医院校师生、中医临床工作者及中医药爱好者阅读参考。
(四十)《柳氏抗癌用药式与药性解三十三讲》
柳少逸著 ISBN:978-7-5132-6763-2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本书为柳少逸、蔡锡英先生作品。书中总结了其父柳吉忱先生几十年治疗癌症的丰富经验,以及作者多年的治癌临证体会,强调在对癌症辨证施治中,尤需重视治法的应用。该书分上下两篇。上篇详述了中药抗癌用药式即抗癌法,下篇分类讲解了常用抗癌中药。作者秉承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精神,引经据典,将理法方药阐释的清晰透彻。作者据理辨证,依法遣方,随方用药,环环相扣,贯珠一线,可为临床医师临床选法用药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