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柳氏医学流派简介
胶东柳氏医学流派是由李兰逊、柳吉忱、柳少逸、蔡锡英等及其门生几代人,经过百年辛勤耕耘,深究博采,磅礴汇通,传庚接续,不断总结完善发展起来的,具有理论体系完善,临床方法成熟,知识结构全面,学术著作丰富的医学派别。发源于栖霞,成熟于莱阳,以烟台为主,辐射全国。
一、传承脉络:该流派源于李兰逊先生,其堂号“济生堂”,传术于柳吉忱先生。吉忱公融汇尉家谦、恽铁憔两派学术思想,创建胶东柳氏医学流派,传术于其子柳少逸。以流派集大成者柳少逸先生为主线,其业师(即其父)吉忱公,师承晚清贡生儒医李兰逊先生;其蒙师牟永昌公,师承其父晚清秀才儒医牟熙光先生;其学师陈维辉公,师从儒医徐养浩先生。柳氏医派是有着世医形成和师承脉络双重学术渊源特点的中医流派。
二、代表人物:
1、流派奠基人:李兰逊(生卒不详);
1、流派创始人:柳吉忱(1909-1995);
2、流派集大成者:柳少逸(1943- );
3、流派领军者:蔡锡英(1954- )。
三、学术特点:“天人相应、崇尚经典、内外并治、针药兼施”四大学术特点。
四、流派特征:取法乎上,筑基国学;以道统术,谙熟经典;天人相应,形与神俱;古今贯通,中西兼容;全面诊查,四诊合参;三“辨”合一,治病求本;谨守病机,各司其属;杂合以治,四“方”交融等八大亮点。
五、学术思想:概括为“三观”、“四论”、“一法则”。
“三观”,即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形神统一的生命观、太极思维的辩证观;
“四论”,即老年、退行性病变的虚损论,功能失调性疾病的枢机论,器质性病变的气化论,有形痼疾的痰瘀论;
“一法则”,即理必《内经》、法必仲景、药必《本经》。
六、学术架构:由“中国象数医学体系”、“内伤性疾病病机四论体系”、“太极思维临床辨证论治体系”、“柳氏中医复健医学体系”、“柳氏方证立论临证体系”五大创新性体系组成。
中国象数医学:以医道——医术——医学(狭义)为核心的理论体系;
内伤性疾病的病机四论体系:由老年、退行性疾病的虚损论、功能失调性疾病的枢机论、器质性病变的气化论、有形痼疾的痰瘀论组成;
太极思维临床辨证论治体系:是宗《内经》“审其阴阳,以别柔刚”,及张景岳“善补阳者,必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源泉不竭”之理,在太极思维方法的指引下,运用医学系统方法,经广泛的临床实践,而形成的临床辩证论治思维模式;
中医复健医学体系:由复健内治法和复健技术两方面组成,复健技术又包含柳氏广意派小儿推拿术、医经学派成人推拿术、脑瘫病中医治疗康复技术体系、医经派灸术(《扁鹊心书》灸法)、医经派针术(《黄帝内经》针法)等。
柳氏方证立论临证体系:以“方证立论”为临证法式,寓太极辨证思维,方从法立,有是证,用是方,同病异治、异病同治,机圆法活。
七、流派知识结构:“知方药、知针灸、知推拿”。
八、代表性著作:(见柳氏医派医著题录选录、柳氏医派学术论文题录选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