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氏医派】向党百年华诞献礼——柳氏广意派小儿推拿术进莱阳校园

复健王  复健王的自留地  2021-07-02 10:57:00

向党百年华诞献礼——柳氏广意派小儿推拿术进莱阳校园    

       【按】7月1日,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莱阳复健医院党支部组织党员走进特教校园,为全市三十余所学校的四十余名教师和部分接受特教的孩子家长进行柳氏广意派小儿推拿术实用技术培训。       

党员王爱荣副主任中医师在为大家讲授柳氏广意派小儿推拿术

现场手法演示

指导学员实操

学员现场实操交流

推拿手法指导

理论与实操结合

在清代,小儿推拿术尚未得到官方的重视,但因其有着显著的治疗效果,而在民间广泛流传。柳氏广意派小儿推拿就是在清代熊应雄广意派儿推的基础上创新并发展起来的一个儿推学术流派。

《小儿推拿广意》序云:“余留心于此,偶得一编,乃推拿之法,诚治小儿金丹,苦无高明讨论,藏之有年。丙辰岁,余仗策军前,亲民青邑。去浙东开府陈公之辕仅里许。陈公神于用兵,已声播寰海,而又精于此术。余得旦夕请正,以窃庆焉。”熊应雄自序说明了两个问题:一是广意派儿推是在前人经验基础上的拓展,非熊应雄原创之术,此即“偶得一编,乃推拿之法”之说;二是熊氏请益于陈公后之心悟。在“偶得一编”的基础上,熊氏得以与陈世凯氏“旦夕请正”,而于康熙十五年刊行《小儿推拿广意》,以付“不为自私,付之剞劂”广意于天下之愿。《小儿推拿广意》刊行后,深厚人们的喜爱,当今可见版本就有“清道光十二年重刊本”(现在京都大学图书馆藏),“上海文成书局印行大字断句本”,“嘉郡博古堂楚记藏版”,“清乾隆十四年(1749)金陵四教堂刻本”,“浙江陈作三先生校正本”,“光绪十四年(1888)刻本”等,不下30余种版本。

柳氏广意派派传本为“浙江陈作三先生校正本”,扉页有“浙江陈作三先生校正无讹”“小儿推拿广意”字样。陈作三,浙江人,生卒不详,校正刊行熊应雄《小儿推拿广意》,以其线装本传于李兰逊。此书共分三卷,上卷总论儿科诊法和推拿功用、穴位、手法;中卷述十七种病症之推拿手法;下卷载用方185首。由此可知,无论是陈世凯氏,还是熊应雄、陈作三氏,均精通内治法和外治法两大法门,及具有药物疗法和非药物疗法等医学知识结构。这也是广意派小儿推拿不同于其他推拿流派的主要特点。

柳氏藏“陈作三本”,为清末贡生儒医、胶东柳氏医派奠基者李兰逊[2]先生所传。李兰逊先生为山东栖霞人,出生于18世纪三四十年代,具体生卒时间不详,早年在京城开馆行医,堂号“栖邑济生堂”(一说为帝师,待考证),晚清贡生儒医,精通经史,熟谙岐黄之学,兼通律吕诸子百家。其于医学,深究博览,采精撷华,独探奥蕴,卓然自成一家。晚年回归故里,传术于关门弟子柳吉忱,并以藏“熊应雄《小儿推拿广意》陈氏校正本”相赠,为柳氏广意派的奠基之人。

柳吉忱(1909-1995)先生,名毓庆,号济生,山东栖霞人,李兰逊晚年入室弟子。先后毕业于天津尉稼谦、上海恽铁樵国医班。历任栖东县立医院、栖霞县立医院院长,莱阳专署中医门诊部主任、烟台市莱阳中心医院中医科主任、主任医师,原山东中医学会理事,烟台市中医药学会副理事长。熟谙《内》《难经》、《伤寒》《本草》诸经,及唐宋以降医籍,临证澄心用意,穷幽造微,审证候之深浅,明药物之缓急,制方有据,每收效于预期。诊务之暇,著述颇丰。著有《内经讲稿》《伤寒论讲稿》《金匮要略讲稿》《温病学讲稿》《本草经讲稿》《中国医学史讲稿》《风火简论》《中医外治法集锦》《济众利乡篇》《热病条释》《脏腑诊治纲要》等,创立柳氏医学流派。2019年10月,“柳氏医学流派创始人柳吉忱先生诞辰110周年座谈会”在山东莱阳召开,大会肯定了柳吉忱先生对中医药事业的贡献和作用,“中国中医药报”也做了相关报道。

他18岁学医业医,直至76岁才办理离职离开临床,一生都奉献给了中医药事业。一生课徒无数,上世纪50年代负责胶东地区中医教育工作,主办了7期中医进修班,上世纪80年代,为缓解中医人才青黄不急,又筹资举办“山东扁鹊国医学校”,先后为全国21个省市培养基层中医近万人。柳吉忱先生既是建国后中医教育的先行者,也是改革开放后民办中医教育的先行者。他拓展了广意派小儿推拿,创立“柳氏广意派小儿推拿”,根据中医学脏腑经络理论,及经穴的功效主治,组建“摩方”施于临床,形成柳氏广意派小儿推拿鲜明的学术特色。无论是中医进修班,还是“扁鹊国医学校”的教学中,柳氏广意派小儿推拿都是必修课程。强调“小儿推拿术,不可视为雕虫小技,而应使其从民间疗法的层面,提升到学科发展的平台上去!”

柳少逸(1943—),柳吉忱之子,柳氏医学流派集大成者,柳氏广意派小儿推拿代表性传承人,全面传承了其父柳吉忱先生的学术思想和经验。为山东烟台中医药专修学院院长,泰山医学院、济宁医学院兼职教授,莱阳复健医院院长顾问。首届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文化分会理事,中国中医药促进研究会小儿推拿外治分会副主任委员,山东中医药学会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心脑病专业委员会委员、民间疗法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烟台市中医药学会民间传承委员会名誉主委。

柳少逸为柳氏医派集大成者。幼承庭训,长有师承,又经院校系统培养,六十年如一日砥砺钻研,完善并发展了柳氏医学,创建四大创新性学术体系(中国象数医学理论体系,柳氏病机四论体系,太极思维辨证体系,柳氏复健医学体系)及“方证立论”临证法式,推动柳氏医派形成了鲜明的学术思想:“三观、四论、一法则”。“三观”,即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形神统一的生命观、太极思维的辩证观;“四论”,即老年、退行性病变的虚损论,功能失调性疾病的枢机论,器质性病变的气化论,有形痼疾的痰瘀论;“一法则”,即理必《内经》,法必仲景,药必《本经》[4]。这也是柳氏广意派推拿的核心学术思想。

柳少逸博学多闻,知识全面,“知方药、知针灸、知推拿”。其小儿推拿术,尽得其父柳吉忱先生薪传。他根据中医脏腑经络学说,阐发小儿推拿手法和部位的功效及主治,破译了手法、部位、穴位的作用机理;将针灸处方学的配伍法,以“摩方”的技法引伸到小儿推拿中[5],形成了柳氏广意派“摩方”、“针方”、“灸方”、“药方”四方交融施治的学术特色,而有《小儿推拿讲稿——广意派传承录》成书,将柳氏广意派从民间疗法提升到了学术平台。并在临床带教及其教学中,积极传授柳氏广意派小儿推拿,以在全国推广;上世纪九十年代赴日本国讲学并带教日本研修生,从而柳氏广意派小儿推拿远播海外。

在流派传承中,柳少逸一改传统的一支单传的承传模式,通过院校教育、临床课徒、带教子女等多途径传道,实现了团队传承、群体传承。2017年,栖霞市政府将柳氏广意派推拿术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20年,莱阳市人民政府又将柳氏广意派小儿推拿和胶东柳氏医派及四大创新性体系等六项技艺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同年,山东省卫健委和山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将柳氏广意派小儿推拿作为中医药特色技术,遴选为“齐鲁医派中医药特色技术传承推广项目”,拨专款20万元用于传承建设;烟台市卫健委也将“推动胶东柳氏医学流派传承创新发展,深入挖掘并整理推广柳氏广意派小儿推拿中医药特色技术。”列入烟台市卫生健康工作2020年工作要点。柳氏广意派小儿推拿由此进入兴盛时期。

2019年11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和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举办“首届中国民间疗法高峰论坛暨儿科特色疗法学术展演”,柳氏医派中医传承工作室的同学们踊跃撰文参加,从不同角度对柳氏广意派儿推进行研究阐发。刘玉贤“小儿推拿柳氏广意派概述”,王永前“柳氏荣督九穴摩方在小儿脑性瘫痪中的应用”、“柳氏开脏腑摩方在小儿孤独症中的应用”,王爱荣“柳氏治痿九穴摩方在小儿脑性瘫痪中的临床应用”,李卓睿“柳氏广意派推拿术治疗小儿惊风浅析”,汉敬德“漫话小儿脑积水证治”,陈安玉“柳氏广意派推拿术治疗小儿肌性斜颈2例”,蒋泉涛“柳氏经穴疗法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31例”,任帅花“柳少逸辨证施穴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的经验介绍”,李萍“柳氏益元荣髓膏滋方辩证治疗小儿脑性瘫痪浅述”等,全部被大会采用,且蒋泉涛、刘玉贤、汉敬德分别获得二等奖、三等奖和优秀奖。

刘玉贤,五莲县中医医院副主任中医师,五级师承工作室传承导师,潜心柳氏医派研究三十年,结集完成《太极思维  方证立论——柳氏医派研究》一书,他系统分析了柳氏医派的形成与发展、学术思想与体系建设、理论创新与临床经验等,并列专章对柳氏广意派小儿推拿进行细致的研究阐述;另有“小儿推拿柳氏广意派概述”在一文在《中国民间疗法杂志》发表。

柳氏广意派小儿推拿秉承推药兼施,四方交融的学术特点,致力于摩膏的研发。目前,柳氏九味通痹摩膏、柳氏消瘿摩膏、柳氏除尘容颜摩膏、柳氏乌头通痹摩膏、柳氏元胡通脉摩膏、柳氏温通摩膏、柳氏清消摩膏、柳氏止咳定喘摩膏等一批有效药方得到剂型转化并广验于临床。

王爱荣,莱阳复健医院副主任中医师,齐鲁医派柳氏广意派小儿推拿中医药特色技术主要传承人,省中医药特色技术提升项目负责人。为本次培训的主要授课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