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氏医派】柳氏广意派常用腹泻摩方

复健王  复健王的自留地  2021-07-01 14:41:54

腹泻方

一、  关门复溜止泻方

1、组成:

脐上3寸,前正中线旁开2

复溜太溪穴上2

2、功效:温肾阳,健脾胃,促气化,固肠止泻。

3、主治:泄泻。

4、方解:(略)。

、足太阴根结洞泄方

1、组成:

拇趾内侧趾甲角旁约0.5)

中脘脐上4

2、功效:贯根通结,健脾胃,和脏腑,止泄泻。

3、主治:洞泄。

4、方解:(略)。

、天枢公孙止利方

1、组成:

天枢:脐旁2寸;

中脘:脐上4寸;

关元:脐下3寸;

足三里:犊鼻穴下3寸,胫骨前嵴外一横指处;

合谷: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约平第二掌骨中点处;

公孙:第一跖骨基底部的前下缘,赤白肉际。

2、功效:健脾胃,和肠腑,司气化,止泻痢。

3、主治:霍乱,泄泻。

4、方解:(略)。

、大都止利摩方

   1、组成

   大都:趾内趾,第一跖趾关节前缘,赤白肉际

   商丘:内踝前下方凹陷中;

   阴陵泉:胫骨内侧髁下缘凹陷中。

2、功效:健脾益气,渗湿止泄。

3、主治:下利证。

4、方解:(略)

、《灵枢》太白霍乱方

1、组成

太白:第一跖骨小头后缘,赤白肉际。

2、功效:健脾胃,清热邪,化湿浊,止呕止泻。

3、主治:急慢性胃肠炎,细菌性痢疾。

4、方解:(略)

六、火旺土健九穴摩方

1、组成

三焦俞:第一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章门:第十一肋端;

脾俞: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食窦:第五肋间隙中,前正中线旁开6寸;

天枢:脐旁2寸;

足三里:犊鼻穴下3寸,胫骨前嵴外一横指处;

肾俞: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命门:第二腰椎棘突下;

关元:脐下3寸。

2、功效:温补脾肾,调和六腑,固肠止泻。

3、主治:慢性泄泻。

4、方解:(略)。

、意舍止利摩方

1、组成

意舍: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小肠俞:第一骶椎棘突下,旁开1.5寸。

2、功效:健脾渗湿,司气化,清利下焦湿热。

3、主治:热痢,赤白痢。

4、方解:(略)。

、《大全》京骨吐泻方

1、组成

骨:第五跖骨粗隆下,赤白肉际间;

照海:内踝下缘凹陷中;

承山:腓肠肌两肌腹之间凹陷的顶端;

足三里:犊鼻穴下3寸,胫骨前嵴外一横指处;

腕骨:后溪穴直上,于第五掌骨基底与三角骨之间赤白肉际取之;

曲池:屈肘,成直角,当肘横纹外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的中点

尺泽: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缘;

阳陵泉: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中。

2、功效:调达脏腑,输布津液,外解表邪,内清里热,止呕止泄。

3、主治:呕吐,泄泻。

4、方解:(略)。

、《经纶》肾泄方

1、组成:

命门:第二腰椎棘突下;

天枢:脐旁2寸;

气海:脐下1.5寸;

关元:脐下3寸。

2、功效:温补下焦,益元荣肾,健脾和胃,举陷固肠。

3、主治:肾泄。

4、方解:(略)

、百会久泄摩方

1、组成

会:后发际正中直上7寸;

脾俞: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肾俞: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2、功效:益脾肾,司气化,泌清浊,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3、主治:久泄肠滑。

4、方解:(略)。

【注】本文摘选自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柳少逸著《小儿推拿讲稿——广意派传承录》2016年6月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