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为配合莱阳市教育系统柳氏广意派小儿推拿公益培训班教学,帮助学员理解记忆,本号自今日起节选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柳少逸先生著《小儿推拿讲稿——广意派传承录》的相关内容,陆续推送。
惊风方
一、涌泉急惊风方
1、组成:
涌泉:在足底,屈足蜷趾时足收最凹陷处;
申脉:在踝区,外踝尖直下,外踝下缘与跟骨之间凹陷中;
照海:足内侧,内踝尖下方凹陷处;
丰隆:小腿前外侧,外踝尖上8寸,胫骨前缘外二横指(中指)处);
人中:当人中沟的上1/3与中1/3交点处;
大椎: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合谷:于第一、二掌骨之间;
十宣:在手指,十指尖端,距指甲游离缘0.1寸处;
太冲:在足背,当第1、2跖骨间,跖骨底结合部前方凹陷中,或触及动脉搏动;
阳陵泉:在小腿外侧,腓骨头前下方凹陷中。
2、功效:益肾荣脑,开窍醒神,镇惊定搐。
3、主治:急慢惊风,瘛疭,痫证。
4、方解:(从略)。
二、涌泉慢惊风方
1、组成:
涌泉:在足底,屈足蜷趾时足心最凹陷处;
中脘:上腹部,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中点(当脐中上4寸);
京门:在侧腰部,章门后1.8寸,当十二肋骨游离端的下方;
食窦:在胸外侧部,当第5肋间隙,距前正中线6寸;
天枢:在腹部,横平脐中,前正中线上旁开2寸;
足三里:在小腿前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
2、功效:益肾元,健脾胃,化痰定搐。
3、主治:慢惊风。
4、方解:(从略)。
三、瘛脉惊风方
1、组成:
瘛脉:在头部,耳后乳突中央,当角孙穴与翳风穴之间;
中渚:在手背,第4、5掌骨间,掌指关节近端凹陷中;
大椎: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合谷:位于第一、二掌骨之间);
阳陵泉:在小腿外侧,当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
支沟:位于手背腕横纹上3寸,尺骨与桡骨之间,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
太冲:在足背,当第1、2跖骨间,跖骨底结合部前方凹陷中,或触及动脉搏动。
2、功效:调达枢机,清利头目,息风定搐。
3、主治:惊风,瘛疭,痫证。
4、方解:(从略)。
四、《经纶》百会急惊风方
1、组成:
百会:后发际正中直上7寸;
水沟:在面部,中沟的上1/3与中1/3交点处;
大敦:在足大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
行间:位于足背侧,大拇趾、二趾合缝后方赤白肉分界处凹陷中;
卤会:在头部,前发际正中直上2寸;
上星:在头部,前发际正中直上1寸;
率谷:耳尖直上入发际1.5寸,角孙直上方;
尺泽: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间使:人体前臂掌侧,当曲泽穴与大陵穴的连线上,腕横纹上3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太冲:在足背,当第1、2跖骨间,跖骨底结合部前方凹陷中,或触及动脉搏动;
印堂:在头部,两眉毛内侧端中间的凹陷中。
2、功效:益髓荣脑,调达气机,开窍醒神,止惊定搐。
3、主治:小儿急惊风。
4、方解:(从略)。
五、《采艾》神庭惊风方
1、组成:
神庭:在头部,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
上脘:在上腹部,脐中上5寸,前正中线上;
膏肓俞:位于人体的背部,第四胸椎棘突下,脊柱旁开四横指;
气海:在下腹部,脐中下1.5寸,前正中线上;
合谷:位于第一、二掌骨之间;
尺泽: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绝骨:在小腿外侧,当外踝尖上3寸,腓骨前缘;
太冲:在足背,当第1、2跖骨间,跖骨底结合部前方凹陷中,或触及动脉搏动:
阳陵泉:在小腿外侧,当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
风门:在脊柱区,第2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2、功效:调气血,益脑髓,开窍醒神。
3、主治:惊风。
4、方解:(从略)。
【注】本文节选自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柳少逸著《小儿推拿讲稿——广意派传承录》2014年6月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