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数术学的源流
柳少逸
我之中国象数医学学术思想,源自学师陈维辉公中国数术学之启示。现将中国数术学与中医学有关的内容,表述如下。首先谈一下中国数术之源流。
司马迁在《史记》中,谓战国时期稷下学者邹衍所创立的阴阳五行学说,为“学者所共术”。邹衍深观阴阳消息而作《始终》《大圣》篇十余万言,“称引天地剖判以来五德转移”。但邹衍不是中国术数学始祖,那么,数术学是由何人创立的呢?学师维辉公认为,应是老彭、大彭、巫彭、彭祖、彭咸家族共同创立的,故有“道祖老彭,三五为仪,名托黄帝,百家共之”之论。
《屈原·九章》云:“望三五以为象兮,指彭咸以为仪。”《论语·述而第七》云:“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讲的是“述而不作”,传授“三五之道”的圣人为老彭和彭咸。《世本》云:“巫彭作医,巫彭作巫。”讲的是巫彭为医、巫的鼻祖,学师维辉公认为:老彭、大彭、彭祖、彭咸、巫彭为巫者家族的成员,他们是掌握巫术和医术的人,更是被屈原和孔子一致尊崇的圣人。老彭“述而不作”,是主要讲述“三五之道”的道家、阴阳家及数术家的鼻祖。巫,乃古代掌握文字者,是从事祈祷、卜筮、星占,并兼用药物为人求福、去灾、治病的人。古人对巫者是很尊敬的。巫者乃圣人、智者的意思,并非近代所谓的巫婆、神汉之流。正如《国语·楚语》所云:“是古巫者,必有智、圣、聪明者为之。”
唐兰在《略论西周微史家族窖藏铜器群的重要意义》一文中,有“尪保是巫保,他们假论先知”的记载。他又注明“大保是巫保,总称为巫……楚人称巫为灵。”王充《论衡》云:“道家相夸曰:真人食气……必谓吹呵呼吸吐故纳新也。昔有彭祖尝行之矣。”《庄子》尝云:“吹呵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伸……此导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尝行之矣。”由此可见,彭祖又成了道家的真人。
《史记》云:“彭祖,自尧时,而皆举用。”又云:“彭祖……后为大彭,亦称彭祖。”《庄子》记云:“彭寿得之,上及有虞,下及五伯。”而《武夷山志》则有“其尝进雉羹于尧,尧封之于彭城,故称彭祖”的记载。上述史料,讲述了彭祖家族在尧时“皆举用”,而历经夏、商、周三个朝代,说明了他们是从事巫的家族。
《周书》云:“皇天哀禹,赐以彭寿,思正夏略。”《竹书年》云“帝启十五年……彭伯寿帅师。”由此可见,至夏代彭祖以其术而帅师,成为军事家,并深深地影响了后世的兵法家。
综上所述,三五之道的数术学,在商周时期就已经存在了,而且是道家老彭家族所传授。
尽管人们对数术学褒贬不一,但从中国文化史上来看,数术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无疑是客观存在的,被历代历史学家所承认。现在能看到记有数术活动的早期资料,是殷墟甲骨文字。经考古学家的考证,殷墟出土的甲骨文,绝大多数记载着中国文明初期的占卜结果。另外,人们认为在原始社会的伏羲时代,就已经出现了具有数术特点的河图、洛书的象数图形体系。河图、洛书是原始游民经过长期观测天象,并用原始数字记录下来的,为中国古老的数术学提供了“数”的依据。也就是这个时期,华夏的先民已经掌握了用天干和地支纪日、纪时。天干与地支配合而形成六十年甲子及其有规律的周期变化,是构建中国数术学的有力支柱。
中国数术学是阐述宇宙最基本真理大道的一门学科。“万法归宗”,它是讲究模型的,是运用太极、阴阳、三五、五行基本模型为运筹和谐原理,把律吕、历法、天文、气象、地理、医学、书画、武术、军事等学科,统一成伟大的整体观的学问。故《后汉书·张衡传》,对张衡有“数术穷天地,制作侔造化”的评介。
【注】本文选自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柳少逸著《柳少逸师承纪事》2021年6月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