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访谈】任帅花:益元荣督九穴治脑瘫
一、脑瘫病概述:
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一组持续存在的中枢性运动和姿势发育障碍、活动受限综合征,这种综合征是由于发育中的胎儿或者婴幼儿脑部非进行性损伤所致。脑性瘫痪的运动障碍常伴有感觉、知觉、认知、交流和行为障碍,以及癫痫和继发性肌肉骨骼问题。本病当属中医学“五迟”、“五软”、“五硬”“痿证”“痴呆”“瘛瘲”等范畴。《诸病源候论》有“齿不生候”、“数岁不能行候”“四五岁不能语候”记述,《小儿药证直诀》中也有“长大不行,行则脚细;齿久不生,生则不固;发久不生,生则不黑”的记载。2012~2013年我国通过卫生行业科研专项项目(项目编号:201002006),进行了大样本流行病学调查,对分布于中国东西南北中不同地域的12省/市/自治区32万0~6岁儿童进行调查,结果脑瘫发病率为2.48‰;各类脑瘫中痉挛型占55.45%。
二、痉挛型脑瘫的中、西医概述:
主要病变在皮层运动区、锥体系,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脑瘫类型,以肌张力高、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根据主要表现可以分为痉挛性双瘫、偏瘫、四肢瘫痪。患儿站立、行走困难,足尖着地、剪刀步态。主要表现为:上肢及下肢屈曲、内旋、内收,拇指内收、握拳、两上肢后伸;躯干前屈、圆背坐(拱背坐);尖足、剪刀步。腱反射亢进,踝阵挛阳性,可有病理反射。常伴有语言及智力障碍。
本型筋脉失养,风痰瘀阻为主要病机。肝主筋、主藏血,由于肝肾不足,营卫失和,血衰不能濡养筋脉,而出现肢体拘急、强直等症状,导致站立、行走困难等运动发育障碍;而小儿胎禀不足,肾气亏虚,必然造成髓海空虚,而造成智力障碍。脑髓的主要功能是主灵性、记性、思索、所听、所见、所闻,皆应于脑。肾气亏损,不能上荣于脑,骨髓不能充盈,脑髓不能充实而导致智力低下等。
三、柳氏广意派小儿推拿术及益元荣督九穴方概述:
柳氏广意派小儿推拿术作为山东省中医药特色技术首批整理推广项目,与胶东柳氏医派建设项目一起,共同被烟台市纳入卫生健康事业年度工作要点。其源于清·熊应雄《小儿推拿广意》,此书中将推拿术与药物疗法相结合的施治特色不同于其他推拿流派,柳吉忱老先生结合并根据中医学脏腑经络理论及经穴的功效主治,组建“摩方”施于临床,形成小儿推拿“柳氏广意派”的学术特点。与“药方”“针方”“灸方”结合应用,多年来,治疗小儿脑瘫临床应用效果显著。今日介绍柳氏广意派小儿推拿术中“益元荣督九穴方”在治疗痉挛型脑瘫中的应用。
益元荣督九穴方,功效以益元荣髓,强筋健骨,开窍醒神为主。由长强、腰俞、命门、筋缩、至阳、大椎、风府、百会、人中组成。
长强:尾骨尖下0.5寸,约当尾骨尖端与肛门的中点。
腰俞:在骶区,正对骶管裂孔,后正中线上。
命门:在脊柱区,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后正中线上。
筋缩:在脊柱区,第9胸椎棘突下凹陷中,后正中线上。
至阳:在脊柱区,第7胸椎棘突下凹陷中,后正中线上。
大椎: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风府:在颈后区,枕外隆突直下,两侧斜方肌之间凹陷中。
百会:后发际正中直上7寸。
人中:当人中沟的上1/3与中1/3交点处。
督脉行于背部正中,多次与手足三阳经和阳维脉交会,总督一身阳经,有“阳脉之海”之称。
长强为督脉,足少阴经之交会穴,并为督脉络穴,具有调和阴阳,益肾荣督作用,是治疗小儿脑瘫、中风偏枯常用穴;
腰俞,腰肾精气所过,具有益肾荣督、强筋健骨、舒筋通络作用,是软、硬瘫及下肢痿躄多用穴;
命门,壮阳益肾而多用于肾虚、胎元不足证;
筋缩属督脉,又位于肝胆之气应于背部之处,具有强筋健骨、疏经通络、醒神定痫作用,既可用于治疗脑瘫,又可用于脑瘫兼有癫痫者;
至阳为督脉阳气自下而上汇聚之地,有益元荣督、宣达阳气、治痿通痹作用;
大椎属督脉经,又是手、足三阳经交会穴,有“诸阳之会”之称,为治疗脑瘫要穴。
风府为督脉、阳维脉交会穴,具有补髓荣脑作用,是小儿脑瘫五迟、五硬、五软、痫证、语迟治疗常用穴;
头为诸阳之会,百会为手、足三阳经与督脉交会于头巅之处,具荣督益髓,开窍醒神作用,百会合风府,又称“髓之海方”;
人中为督脉、手足阳明经交会穴,具有开窍醒神,解痉定搐作用。
九穴配伍,起到益元荣髓,强筋健骨,开窍醒神的目的。
【链接】任帅花,莱阳复健医院执业中医师,齐鲁医派柳氏广意派小儿推拿中医药特色技术传承人,烟台市复健脑瘫科研所研究员,胶东柳氏医派中医传承工作室成员,其运用柳氏复健技术从事脑瘫儿童康复治疗10余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