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煎服方法
一、煎法:中药在煎煮时,首先应注意煎药用具、煎药水量、煎药的火候及煎药的方法。
1.煎药用具:煎煮中药最好是微电脑控制的机器煎药,其次是人工用砂锅、陶器、瓦罐,因其导热圴匀,热力缓和,锅周保温性强,水分蒸发量少,不易发生化学变化且价格低廉。也可用搪瓷器皿、铝锅、不锈钢锅、铜锅等煎煮药物,不能用铁锅。
2.煎药用水:煎药用水以洁净为原则,自来水、井水、纯净水、蒸馏水圴可。用水量多少有多种计算方法,但常用的是目测,煎药时观察加水量超过药面1-2厘米即可;另外一种以每克药材加水10毫升为标准来粗略估算需水量。
3.煎药火候:煎药火候分“武火”、“文火”。武火指火势急,火力猛,温度上升快,水分蒸化多的一种煎法。文火指火势缓,火力弱,温度变化不大,水分蒸发慢的一种煎法。一般煎药先用武火煎沸,后改用文火再煎10-15分钟即可。但有些方剂如解表剂、清热剂、芳香药为主的方剂只用武火,不宜文火久煎。而厚味滋补类方药宜文火久煎,以使药味尽出。此外附子、狼毒、乌头等有毒药宜慢火久煎,以减低其毒性。
4.煎药方法:一般煎煮方法,首先将药物置于容器中,夏季加冷水浸泡40~60分钟,秋冬季可适当延长浸泡时间,以将药物浸透为度。然后加盖放火上加热煎煮。先用武火煎煮,待水低于药物平面时,再改用文火煎煮。在煎煮过程中,要注意适度搅拌,以免糊底,同时也能提高药物有效成分的煎出率。但不宜过于频繁打开锅盖子,以尽量减少挥发性成分的丧失。文火煎煮15-20分钟后,滤取第一次药液100毫升左右;然后加热水适量,依上法煎煮,取第二次药液100毫升左右。将两次药液混匀,按医嘱服用。
对要求“先煎”的药物,要按要求先煎一定时间后再加入其他药物同煎;对要求“后下”的药物,在其他药物基本煎好,出锅前5分钟加入即可。对胶类要求“烊化”的药物,是不入煎的,用煎好的药汁乘热溶化后服用,也可单独加温溶化后与药汁兑服。
二、服法:服法包括服药时间和服药方法。
1.服药时间:人体生理活动、病理变化都遵循一定的时间规律。一般药物宜在饭前半小时服用。
2.服药次数:一般是1日1剂,分早晚2次服用,或分早中晚3次服用。
3.服药方法:一般汤剂多用温服。特殊药物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三、忌口:一般患者忌辛、辣、油腻及不容易消化的食物和烟酒、忌食生冷食物;黄疽、过敏性疾病、痈疽、肿瘤及某些皮肤病忌食鱼、虾等腥膻食物及刺激性食物。
四、存放:煎煮好的药汁要在相对低温(不结冰)下保存,避免变质引起腹泻。
五、特别推荐:
使用微电脑控制的煎药机煎药。一是可以实现饮片粗粉碎后入煎,有资料表明,饮片粗粉后入煎,其有效成分的析出是完整饮片入煎的2-3.7倍;二是煎药机煎药可以使用密闭模式,可以有效减少挥发类物质的消耗,如解表药、芳香化浊药等;三是干净卫生;四是剂量可控。
当然,煎药机煎药对煎药机的要求比较高,其功能必须能实现中药煎煮的传统要求。如附子、介壳类药物的先煎要求,大黄、花类药物的后下要求,柴胡剂、泻心剂的去渣再煎要求等。
一般而言,药物对疾病的起效,医生准确的辨证处方——道地的中药饮片和规范的炮制——药师严谨的称量——煎药师精心的临方煎煮,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