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法则,即准则、规则之谓。针刺法则,即针刺必须遵循的准则,即针刺之大道。概而论之,即顺应自然法则。诚如《灵枢》所云:“有道以来,有道以去,审知其道,是谓身宝。”柳氏医经学派针灸术有“刺必辨证、顺应自然、补虚泻实、调气治神、行针候气、因人而异、深浅时间适宜”七大基本法则,分而享之。
柳氏医经学派针灸术“七大针刺法则”之四:调气治神
1、调气
《灵枢·刺节真邪》篇云:“用针之类,在于调气,气积于胃,以通营卫,各行其道。宗气留于海,其下者注于气街,其上者走于息道。故厥在于足,宗气不下,脉中之血,凝而留止,弗之火调,弗能取之”。《灵枢·终始》篇云:“凡刺之道,气调而止,补阴泻阳,音气益彰,耳目聪明,反此者,血气不行。”气,是构成人的基本物质。《素问·宝命全形论》云:“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天地合气,命之曰人。”《医门法律》云:“气聚则形成,气散则形亡。”故而《灵枢》有“用针之类,在于调气”,“凡刺之道,气调而止”之论。
2、治神
《灵枢·本神》篇云:“凡刺之法,必先本于神。”《素问·汤液醪醴论》云:“帝曰:形弊血尽而功不立者何?岐伯曰:神不使也。帝曰:何谓神不使?岐伯曰:针石,道也。精神不进,志意不治,故病不可愈。”《灵枢·官能》篇云:“用针之要,无忘其神。”《素问·刺法论》云:“是故刺法有全神养真之旨,亦法有修真之道,非治疾也,故要修养和神也。道贵常存,补神固根,精气不散,神守不分,然即神守而虽不去,亦能全真,人神不守,非达至真,至真之要,在乎天玄,神守天息,复如本元,命曰归宗。”《灵枢·平人绝谷》篇云:“神者,水谷之精也”“五藏安定,血气和利,精神乃居。”《素问·移精变气论》云:“得神者昌,失神者亡。”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体现,神离不开形体而独立存在,有形才有神,形健则神旺,形衰则神惫。此即《内经》“形神合一”的生命观的重要学术思想。故而《内经》鉴于“精神不进,志意不治,故病不可愈”的病机,而有“凡刺之法,必先本于神”,“用针之要,无忘其神”之论。
【注】本文选自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柳少逸著《<黄帝内经>针法针方讲记》2017年8月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