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氏医派】李卓睿:柳氏广意派小儿推拿术治疗小儿汗证二例报告

复健王  复健王的自留地  2021-05-16 00:00:00

柳氏广意派小儿推拿术治疗小儿汗证二例报告

                                       李卓睿

小儿汗证,是指小儿不正常出汗的一种病证。即小儿在安静状态下,日常环境中,全身或局部出汗过多,甚则大汗淋漓。多发生于5岁以下小儿。多属西医学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及结核感染等。在中医分为自汗和盗汗两种。睡中汗出,醒时汗止,此种情况是盗汗;不分寤寐,无故汗出者,此为自汗。盗汗多属阴虚,自汗多属阳(气)虚。但不论盗汗,自汗,又各有阴阳之见证。本病多由小儿禀赋不足,调护失宜所致。病机主要有表虚不固,卫失外护;营卫失调,腠理不密;气阴虚弱,汗液外泄所致。笔者临床运用柳氏广意派小儿推拿术治疗小儿汗证两例,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现分享如下:

【案一】

四诊摘要:李某,男,3岁,潍坊奎文区人,202123日初诊。主诉:自汗,时伴盗汗2个月。患儿母亲述,患儿两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汗出,汗出以头部,肩背明显,活动后出汗更多,睡觉时也偶尔出汗,观其患儿神疲乏力,面色少华,手脚触之欠温,平时很容易感冒,食欲可,眠可,大小便正常,舌淡苔薄,脉象较弱,指纹色淡。

辨证:表虚不固,津液不藏

诊断:汗证

治法:益气固表,调和五脏,敛汗护津,

处方:以柳氏广意派方证理论为指导,自拟方如下,

补肾经100次,补肺经100次,补脾经100次,补胃经100次,清心经50次,揉肾顶100次,推虎口三关50次,摩肾俞,肺俞,脾俞,胃俞,魄户,魂门,神阙各100次,揉命门,关元,中脘,涌泉,太溪各100次,运内八卦100次。每天一次。

推拿三次后,逐渐减轻;推拿10次痊愈。

【案二】

四诊摘要:患儿张某,女,25个月,潍坊临朐人,2021年,120日初诊。主诉盗汗1个月。患儿母亲述,患儿一个月前无缘由出现盗汗,睡时汗出,醒时汗止,汗出较多,时常睡眠不多,烦躁,喜喝水,手脚心热,体温不高,来诊时体温36.5℃,形体瘦弱,精神不振,舌淡苔少,指纹色略紫。

辨证:气阴两虚,津液不固

诊断:汗证

治法:益气养阴,敛汗固津。

处方:《小儿推拿讲稿—广意派传承录》“《经纶》肺俞盗汗方”化裁[1]

摩肺俞,复溜,譩譆,肺俞,心俞,肾俞,神堂各100次,补肾经100次,清心经100次,补肺经100次,揉肾顶100次,按揉太溪,涌泉,太渊,神门,百会,关元各100次,推虎口三关50次。每天一次。共计推拿10次痊愈。

【讨论】

此两例患儿皆因出汗过多,引起不适,故诊断为汗证。但其病机有别。案一患儿自汗2个月,汗出以头部,肩背明显,活动后出汗更多,睡觉时也偶尔出汗,患儿精神不振,面色少华,手脚触之欠温,平时很容易感冒,食欲可,眠可,大小便正常,舌淡苔薄,脉象较弱,指纹色淡,故辨证为表虚不固,津液不藏。治法为益气固表,敛汗护津。处方以柳氏广意派小儿推拿方证思维自拟方,方中推虎口三关,揉命门,能温阳益气;补肺经,摩肺俞,魄门,魂门益气布津,温分肉,实腠理,固玄府,而敛汗固津;补肾经,揉肾顶,摩肾俞,摩脐,关元,揉涌泉,太溪,以益肾精,固津液,司封藏;补脾经,胃经,揉中脘,摩脾俞,胃俞,神阙,运内八卦,健脾和胃,补益气血,以成和营卫,实腠理,敛汗固摄之功;清心经,补肾经,交泰心肾,水火既济,使玄府固津之功正常,而无汗出之弊。诸穴合用,益气固表,敛汗护津,诸证自愈。案二患儿盗汗1个月,睡时汗出,醒时汗止,汗出较多,时常睡眠不多,烦躁,喜喝水,手脚心热,形体瘦弱,精神不振,舌淡苔少,脉细弱,指纹色略紫,故辨证为气阴两虚,津液不固,治以益气养阴,敛汗固津。处方以柳氏广意派《经纶》肺俞盗汗方加味。方中摩肺俞,复溜,譩譆,滋肺肾,泌阴津,实腠理,固津止汗;补肾经,推三关,揉肾顶,太溪,涌泉以补肾精,益肾气,固肾之封藏;清心经,补肺经,摩肾俞,肺俞,心俞,神堂益心气而敛汗,补肺气实腠理以固玄府。揉太渊,神门,百会,关元益气血,调冲任,益肾元。诸穴合用,益气养阴,敛汗固津,小儿盗汗痊愈。

清·王燕昌《王氏医存》云:“五脏皆有汗,不独心也。汗皆为虚,心虚则头汗,肝虚则脊汗,肾虚则囊汗,肺虚则胸汗,脾虚则手足汗,人弱而专一处之汗,久则不愈,即此经虚也。《顾松园医镜》云:“有汗要使无汗,扶正为先。”此两例汗证,一为表虚不固,津液不藏;一为气阴两虚,津液不固所导致的。临床均采用扶正的治法,一为益气固表,敛汗护津;一为益气养阴,敛汗固津。均效如桴鼓。故小儿汗证多从虚汗论治,辨证也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