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氏医派】医学年谱

复健王的自留地  2021-05-14 00:00:00

医学年谱:公元前~公元元年

公元前25世纪前 中国已经开始在医药中使用酒。

公元前18世纪

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载有医疗事故惩罚条例。

埃及史密斯氏纸草书中记有创伤处理的方法。

公元前16世纪 

埃及埃伯斯氏纸草书中记有多种疾病和药物。

公元前11世纪前

中国甲骨文中有人体解剖部位名称和多种疾病的描述,并有除虫、沐浴等记载。

中国设有“病小臣”,这是有纪录的最早的医疗行政机构。

《尚书·说命》中已有对服药后的反应与疾病关系进行的论述。

中国商都设有下水道。人们已经知道讲究卫生,注意住宅、身体、饮食清洁,以及用石、骨、青铜等制作卫生和医疗用具。

公元前10世纪前后

中国《周礼》中记载,设医师掌管医药卫生,每届年终统计医师治愈或死亡的人数,并予奖罚。这是最早的医疗考绩记载。

《周礼》分医学为食医、疾医、疡医、兽医,这是最早的医学分科。

据《周礼》、《札记》等记载,中国在春秋时期已经对四季气候变异引起的多发病与疫病流行有一定的认识。

公元前6世纪 印度《阿输吠陀》中已把医学分为八个科目。

公元前581 据《左传》记载,中国秦代已认识到狂犬的危害。

公元前541 中国提出阴、阳、风、雨、晦、明的“六淫致病学说”,这是最早的病因理论。

公元前4世纪

中国医学家扁鹊在世,其诊病已用望、闻、前后问、切等方法,尤长于望诊和脉诊。他在治疗上已用针灸、按摩、汤药等多种方法,有救治“尸厥”(假死)成功的记载。他提出的“六不治”准则中的“信巫不信医不治”,突出说明他的医疗实践已与巫医彻底决裂。

中国医书《五十二病方》强调预防破伤风,对腹股沟疝的治疗已创用疝带和疝罩,并有简单的手术修补。对肛门痔漏论述详实,手术和非手术疗法丰富。已开始使用水银制剂治疗皮肤病。

中国医书《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为现存最早记载经脉学说的文献。书中已有汤、散、丸、药酒等剂型。

中国医书《导引图》为现存最早的医疗体育图。

希腊医学代表人物希波克拉底行医,但《希波克拉底文集》则为后人所作,成书于三世纪。

公元前3世纪前后

中国《山海经》成书,其中记载有关药物百余种,并叙述数十种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方法。

中国《内经》成书,奠定了中医理论基础,比较全面而系统地论述了脏腑、经络、营卫气血以及病因、病机、疾病认识、治则治法、养生保健,并批判了鬼神致病的落后观念。

中国已经有法医学的内容记载,主要包括活体及现场和尸体的勘查等。

中国秦朝设病人坊,收容麻风病人。

古希腊在亚历山大里亚建立医学校。希罗菲卢斯和埃拉西斯特拉图斯进行了早期的解剖学(包括人体)和生理学研究。

印度阿育王建立了18个医疗中心,这是医院的雏形。

约公元前2世纪 西汉名医淳于意在世。《史记》中详细记载了其生前针对汉文帝诏问所述的25例病案,史称《诊籍》,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医案。

公元前1世纪 印度阿输吠陀学派的外科代表著《妙闻集》开始成书。

医学年谱:公元元年~公元1000

公元5年 中国开设“本草待诏”一职,征集国内通晓方术、本草的学者,为之后的《神农本草经》成书创造了条件。

公元16年 中国《汉书》载王莽诛翟义之徒,使太医尚方与巧屠共同解剖其尸体,“度量五脏,以竹筵导其脉,知其终始,云可以治病”。说明进行人体解剖的目的是为了发展医学。

公元27年 中国《论衡·解除篇》中提出蚤、虱有吸血之害。

公元30年 罗马切尔苏斯著百科全书,其中医书八卷流传后世,记载了罗马时代的医学成就。

公元1世纪 印度阿输吠陀学派内科代表著作《司罗迦集》成书。

公元2世纪初

中国郑玄《周礼注》记载有用升华法炼制外科用药的方法。

中国名医华佗约在此时开始应用酒服麻沸散进行全身麻醉,并在麻醉下施行开腹术。他还提出了一种模仿虎、鹿、熊、猿、鸟动作的医疗体育法——“五禽戏”。

公元162年 中国《后汉书》载陇右军中大疫,死者十之三四,皇甫规亲入庵卢巡视。庵卢就是野战传染病医院的前身。

公元210年 中国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确立了中医辨证论治、理法方药的临床诊治体系,为中医临床医学奠定了基础。

公元2世纪下叶 罗马人加伦研究动物解剖和行医,他倡导的医学体系统治了整个欧洲中世纪医学。

约公元256年 中国现存最早的针灸学专著,皇甫谧撰《针灸甲乙经》成书。

公元3世纪中 王叔和《脉经》成书,这是中国第一部切脉诊断专书。

公元4世纪初 中国葛洪撰《肘后方》,首次描述了天花在中国的流行;论述了沙虱(恙虫)病及应用虫末外敷、内服预防恙虫病的方法;提出用咬人狂犬的脑髓外敷被咬者伤口,以防治狂犬病发作。其《抱朴子·内篇》所述的炼丹法涉及几十种药物,并记述了一些化学反应的可逆性及金属的取代作用,被尊为化学之鼻祖。

公元4世纪 罗马君士坦丁帝改信基督教,迁都拜占庭,下令在东方大城市兴建医院。

公元392年 据中国《晋书·魏咏之传》记载:唇裂修补手术取得成功。

公元420年 中国胡洽居士著《百病方》,其中载有用水银制剂作利尿药。

公元491年 中国《南史》记载:吴兴大水,其贫病不能立者,有人立廨收养,给衣给药。这被认为是中国私立慈善医院的最早形式。

公元514年 中国针灸传入朝鲜。

公元550年 中国针灸传入日本。

公元610年 中国巢元方等编撰《诸病源候论》,这是中国第一部病因病理学专著。该书还载有肠吻合术、大网膜结扎切除术、血管结扎术等外科手术方法和步骤。

公元624年 中国唐代继南北朝、隋朝之后,在京城成立太医署,分医学为医师、针师、按摩师、咒禁师四科。各设博士、助教以教授医学。医师又分体疗(内科)、疮肿(外科)、少小(小儿科)、耳目口齿与角法等专科。其教材、学制、考核均较先进,是中国历史上规模较大的医科学校。

公元7世纪

中国医学家已开始广泛应用海藻、昆布、海蛤等制成丸散,治疗地方性甲状腺肿。

中国开始使用汞锡银合金作为齿科的填充剂。

公元652年 中国医学家孙思邈的《千金要方》成书,这是较早的临床医学百科全书。书中记载有用羊肝、猪肝煮汁治夜盲症;用龟甲治佝偻病;用谷皮、赤小豆等煎汤防治脚气病。书中多处强调水肿病人忌咸、断盐、勿盐。引述前人论述消竭病(糖尿病)小便至甜的结论,并强调禁灸与防止化脓性感染等。记述了下颌脱臼手法复位、导尿术、食管异物剔除术等,并绘制彩色经络穴位挂图。

公元659年 中国唐高宗接受苏敬等人建议,令各地将所产的地道药材并绘图送京,由苏敬等人据之对前代本草著作进行修订,公元659年成书,名曰《新修本草》,并由政府颁行全国。

公元820年 据中国《全唐诗话》记载,此时眼科已能装假眼,以珠代之。

公元841年 中国蔺道人撰《理伤续断方》,所述肩关节、髋关节脱臼的手法复位,四肢及脊柱骨折的手法、手术复位及夹板固定的方法和步骤,达到符合人体生理、解剖的正确复位。

公元847年 中国昝殷著《经效产宝》,为中国现存最早的妇产科专著。

公元936年 中国和凝父子著《疑狱集》,为法医学之始。

公元937年 据中国《太平广记》记载,此时能以刀针割治瘿瘤(甲状腺肿)。

公元947年 契丹主患热病,以冰罨贴胸腹四肢,为中国冰罨疗法之始。

公元951年 据中国《太平广记》记载,此时临床开始使用鼻饲给药。

公元9~10世纪 伊斯兰政权在中东、北非及西班牙多处兴建医院。

公元10世纪中 辽墓出土有植毛牙刷柄,说明已将隋唐用杨枝清洁牙齿的方法进行了改进。

公元1026年 中国王惟一撰《铜人脑穴针灸图经》,次年又主持铸造等身针灸铜人两具,为最早的针灸教学模型。

公元1075年 中国《苏沈良方》首载秋石制取法,为最早的性激素制剂。

公元1086年 中国《说苑》记述银作镀金工人为水银所熏引致头手俱颤,以及贾谷山采石人为石末伤肺等职业病。

 【注】本文暂未联系到作者,如有侵权请与本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