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氏医派的形成是沿续了一条世医的传承轨迹
胶东柳氏医学流派是由柳吉忱、柳少逸、蔡锡英等及其门生几代人,经过近百年的辛勤耕耘,深究博采,传庚接续,不断总结完善发展起来的。以“三观”、“四论”、“一法则”为指导思想。以天人相应、崇尚经典、内外并治、针药兼施为学术特点。以取法乎上,筑基国学;以道统术,谙熟经典;天人相应,形与神俱;古今贯通,中西兼容;四诊合参,首重色脉;三“辨”合一,治病求本;谨守病机,各司其属;杂合以治,四“方”交融等,八大亮色为流派特征。以其创建的中国象数医学体系、内伤性疾病病机四论体系、太极思维临床辨证论治体系、中医复健医学体系(医经派针术、医经派灸术、医经派推拿术、广意派小儿推拿术、脑瘫病中医治疗康复技术等)、柳氏方证立论法式五大创新性体系为学术架构。理论体系完善,知识结构全面,临证技术丰富,临床方法成熟的一个中医学学术派别,简称“柳氏医学”、“柳氏学派”或“柳氏医派”。该学派发源于栖霞,形成于莱阳,立足于胶东,传播于山东,辐射至全国,影响及于东瀛。
医派创始人柳吉忱(1909-1995)先生,名毓庆,号济生,以字行,山东栖霞人。六岁入本族私塾,民国入高小,中学,后拜儒医李兰逊先生为师,尽得其传。曾先后毕业于天津尉稼谦、上海恽铁樵国医班。1941年参加抗日工作,以教师、医师身份为掩护从事地下革命活动。解放后历任栖东县立医院、栖霞县人民医院业务院长,烟台市莱阳中心医院中医科主任、主任医师。受山东省莱阳专员公署委派,1954年至1958年,负责莱阳专区的中医培训工作,主办了七期中医进修班,并亲自授课,讲授《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神农本草经》《温病条辨》和《中国医学史》,为全地区培养了大批中医骨干,一部分成为筹建山东省中医药学校的骨干教师,一部分成为组建半岛地县级医院的骨干中医师。上世纪六十年代至七十年代,又教子课徒十余人,故山东诸多名医出自其门下。
自1955年起,历任山东省中医学会理事、烟台市中医药学会副理事长、莱阳市政协常委。学贯《内》《难》《本草》、仲景诸经之旨,及唐宋以后医籍,临证澄心用意,穷幽造微,审证候之深浅,明药性之紧缓,制方有据,每收效于予期。诊务之暇,勤于笔耕,著述颇丰。先后著有《内经讲稿》《伤寒论讲稿》《金匮要略讲稿》《温病学讲稿》《本草经讲稿》《中国医学史讲稿》《中医方剂学讲稿》。尚著有《风火简论》《中医外治法集锦》《济众利乡篇》《热病条释》《柳吉忱医疗经验》《脏腑诊治纲要》《周易卜筮》等书。并撰写了“运气学说之我见”、“哮与喘的证治”、“癫狂痫痴的证治”、“崩漏治验”等百余篇学术论文。以其雄厚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创建了“以方证立论”为法式的医学流派。倡“理必《内经》,法必仲景,药必《本经》”之临床辨证思维方法,和医者当“知方药,知针灸,知推拿”之学科结构,且桃李遍天下,从而成为柳氏医学流派创始人和奠基者。1983年离休,仍以济世活人为己任。1987年,受山东中医界的重托,创办山东扁鹊国医学校并出任校长,开创建国后民办中医教育之先河。
2019年10月20日,是柳吉忱先生诞辰110周年纪念日,又恰逢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柳吉忱中医四部经典讲稿》出版,柳氏医派传承工作室筹办了“纪念柳氏医学流派创始人柳吉忱先生诞辰110周年座谈会暨学术传承研讨会”、“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柳吉忱四部经典讲稿》(《内经讲稿》《本草经讲稿》《伤寒论讲稿》《温病学讲稿》)首发式”。这次活动的主要精神是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的伟大号召,传承柳吉忱先生“恪守医道尊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职业精神,传承和发扬先生赤心爱国、自强不息、奋发有为的优良传统和中医药学术。
柳少逸,乃吉忱公哲嗣,牟永昌之高徒,山东烟台中医药专修学院院长,泰山医学院、济宁医学院兼职教授,莱阳复健医院院长顾问。首届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文化分会理事,中国中医药促进研究会小儿推拿外治分会副主任委员,首届山东中医药学会民间疗法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心脑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幼承庭训,长有师承,又经院校系统学习,更兼个人砥砺钻研,创建了以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形神统一的生命观、太极思维的辩证观三大理论为核心的中国象数医学理论;构建起慢性内伤性疾病的思辨纲领——病机四论体系:老年、退行性疾病的虚损论,功能失调性疾病的枢机论,器质性疾病的气化论,有形痼疾的痰瘀论;及中医复健医学体系。著有《经络腧穴原始》、《<内经>中的古中医学——中国象数医学概论》、《五运六气三十二讲》、《<黄帝内经>针法针方讲记》、《柳少逸医案选》、《柳少逸医论医话选》、《柴胡汤类方及其应用》、《小儿推拿讲稿——广意派传承录》、《脑瘫中医治疗康复技术》、《柳吉忱诊籍纂论》、《牟永昌诊籍纂论》、《伤寒方证便览》、《中医非药物疗法荟萃》、《中医康复疗法荟萃》、《中国象数医学研究荟萃》、《人癌之战与三十六计》、《中医外治法荟萃》、《少阳之宗》、《杏苑耕耘录》、《中国名中医名言辑释》、《柳少逸书法集》、《柳少逸陶刻文集》、《名老中医之路续编》1~6辑、《<扁鹊心书>灸法讲解》、《柳吉忱四部经典讲稿》、《金匮要略讲稿》、《医经学派推拿术讲稿》、《五运六气简编》、《柳少逸师承纪事》、《柳少逸讲习笔录》、《柳少逸经络研究文集》、《柳少逸肾病研究文集》、《方证立论与临床应用》、《本草经常用药类编》、《柳氏抗癌用药式与常用中药类编》等系列著作三十余部,被中国中医药出版社肖培新主任誉为“大医鸿儒”,为柳氏医派的代表人物。
会议期间,我做了“传承名医学术,推进中医发展”的主旨讲话。“柳吉忱先生是中医界不可多得的人才。他一生为中医药教育、医疗、学术研究作出了极大贡献,柳吉忱先生不仅是建国后中医教育的先行者,更是建国后民办中医教育的开创者”。柳吉忱先生“师承名医,学贯古今,理论研究坚持‘三必’有源(理必《内经》、法必仲景、药必《本经》),临证坚守‘三知’立身(知方药、知针灸、知推拿),学术特点鲜明,临床以方证立论,参西不悖中,师古不泥古,有机运用辨病与辨证思维,以其成熟的医疗经验,完善的理论架构,自成一系,极大的丰富了中医学的内涵,而当之无愧的成为柳氏医学流派的奠基者。”“不仅是一位师者,一生勤奋,山东诸多名医多出自其门下,堪为师表;又是一位医者,74岁才离职休养,栖身医林几十载,一生救人无数;更是一位学者,躬耕杏林,著述等身,至离世前几天还在著书立说;还是一位贤者,毕生以医德为重,以‘济生’为己任,以解除病人痛苦为最大的快慰;作为一个爱党爱国者,虽中庸之道为其一生之立身,仁以为己任为其一生之立品,但当外虏入侵之时,吉忱先生虽一介书生,然仍舍生忘死从事抗日工作,彰显出对国家、对民族之大爱。”
莅临会议的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徐皖生副主任,做了题为“不忘先贤,薪火传承”的重要讲话,认为“医学流派在中医药学的传承和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柳吉忱先生创立的柳氏医学流派,是祖国医学众多流派中的一朵奇葩,为山东中医学乃至祖国医学的发展添写了精彩的一页。”“胶东柳氏医学流派的传承脉络清晰,理论体系完整,临床效果肯定,学术思想成熟,学术架构合理,学术著作丰富”“柳氏医派的传承,不仅仅是‘术’的层面的传承,更有‘道’的层面的传承。”继而指出:“胶东柳氏医派内容丰富,与其创始人柳吉忱先生所倡导的‘知方药、知推拿、知针灸’的知识架构是一致的。临床治疗涉猎内、外、妇、儿、五官等诸科,治疗手段不仅有方药,更是涉及针灸、推拿、艾灸、刮痧等诸适宜技术;且以有效而成熟的手段治疗脑瘫、癫痫等疑难病”“当前中医药的传承和发展已经上升到了国家层面,国家对中医药事业的重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我们中医人要借《中医药法》的东风,自强不息干实事、干正事,下实功夫,我们的中医事业才能发展的好,才能不辜负党中央对我们的信任,不辜负人民群众对我们的热切期盼!相信通过这次会议的召开,柳氏医派一定能够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一定能够发扬光大,为中医药学术的繁荣和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为‘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做出应有的贡献!”最后徐主任强调,“柳吉忱先生的学术尚需进一步发掘、整理、传承,胶东柳氏医派非常有必要进行传承和发扬。搞好诸如柳氏医派等民间学派的挖掘,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做好,共同为柳吉忱先生等老一辈中医人未竞的事业而努力!”他说“今天的这个活动意义重大,大家能聚在一起,充分体现了大家传承和发扬中医事业的决心和信心,我相信柳氏医派一定能够发扬光大,一定能够在祖国医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会议期间,柳氏医派第三代传承人代表刘玉贤,围绕纪念柳氏医派创始人柳吉忱先生这一主题,以“胶东柳氏医学流派发展轨迹、流派特征及学术思想概述”为主题,作了系统的表述。
据悉,近期“柳氏广意派小儿推拿中医药特色技术”被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纳入“2020年齐鲁医派中医学术流派传承项目名单”;烟台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将“推动胶东柳氏医学流派创新发展”、“深入挖掘并整理推广柳氏广意派小儿推拿中医药特色技术”,纳入“2020 年全市卫生健康工作要点及分工方案”由此可知,当前中医药的传承和发展已经上升到国家及各级政府的层面。于是整理柳吉忱先生遗书,完成柳吉忱医学全书的出版,及“胶东柳氏医派的形成渊源、发展轨迹和学术特征”的研究成为其门人的重要工作。
庚子季夏,少逸将其弟子刘玉贤所撰《太极思维方证立论——胶东柳氏医派研究》书稿,邀我为之序。缘于我与吉忱先生的相知,及与少逸大夫的师生之谊,及对柳氏医派的熟知。故欣然允之。阅其书稿我发现“柳氏医派的形成是沿续了一条世医的传承轨迹”。故以此为题,爰以代序。
2020年于鸢都潍坊百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