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氏医派】前进中的胶东柳氏医派(视频版)

复健王的自留地  2021-05-07 06:00:00

胶东柳氏医学流派

莱阳市,位于胶东半岛腹地,东北与烟台市接壤,西南与青岛市毗邻,这里地理位置优越,占尽山田河海之利,自然风光优美,气候宜人,土地肥沃,物产资源丰富,经济文化发达,水陆空交通便捷。元代文学家张养浩赞之曰:“山川秀洁,井邑丰润,民气醇雅,氓庶勤耕,桑蚕丝绕于他邑。”得天独厚的地域条件和厚重的人文背景为中医药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一、概况

胶东柳氏医学流派,始于晚清栖邑济生堂。该派始祖李兰逊,贡生儒医,早年行医于京城,后回故里栖霞,纳柳吉忱为徒,并赐号“济生”。柳吉忱曾以“济生堂大药房”在栖霞行医并从事抗日活动,而使胶东柳氏医派具有了红色基因。建国后先后任栖东县立医院、栖霞县立医院业务院长,1955年调莱阳行政公署负责胶东地区中医培训工作,亲自讲授四部经典课程,先后主办7期进修班,其学员成为山东中医药学校首批教师和地市医院的中医骨干,1956年调莱阳中心医院创建中医科,并广收门徒,山东诸多名医皆出自其门下。1963年至1969年,第三代传承人柳少逸又拜栖霞丰裕堂第二代传人牟永昌先生为师,博采丰裕堂两世之精华。1973年调莱阳中心医院工作,胶东柳氏医派也进入快速发展成熟阶段。柳吉忱、柳少逸父子作为建国后民办中医教育的先行者,先后于1987、1995年创办山东扁鹊国医学校、山东烟台中医药专修学院,柳少逸也被山东省政府授予民办教育先进个人而荣记二等功。历经李兰逊、柳吉忱、柳少逸、蔡锡英及其门生几代人近二百年的耕耘和发展,而成为祖国医学众多流派中守正创新的璀璨明星。

胶东柳氏医学流派传承脉络清晰有序,有着世医形成和师承脉络双重特点的学术渊源。以流派集大成者柳少逸为主线,其业师(即其父)柳吉忱,师承晚清贡生儒医李兰逊;其蒙师牟永昌,师承其父晚清秀才儒医牟熙光;其学师陈维辉师承儒医徐养浩。

胶东柳氏医学流派学术思想明确。可概括为“三观”、“四论”、“一法则”。“三观”,即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形神统一的生命观、太极思维的辩证观;“四论”,即老年、退行性病变的虚损论,功能失调性疾病的枢机论,器质性病变的气化论,有形痼疾的痰瘀论;“一法则”,即理必《内经》,法必仲景,药必《本经》。

胶东柳氏医学流派以“天人相应、崇尚经典、内外并治、针药兼施”为学术特点,以“知方药、知针灸、知推拿”为知识结构,具有“取法乎上,筑基国学;以道统术,谙熟经典;天人相应,形与神俱;古今贯通,中西兼容;四诊合参,首重色脉;三‘辨’合一,治病求本;谨守病机,各司其属;杂合以治,四‘方’交融”等八大流派亮色。

该派完整的学术架构由五大创新性体系组成。——即“中国象数医学体系”、“内伤性疾病病机四论体系”、“太极思维的临床辨证论治体系”、“柳氏中医复健医学体系”及“柳氏方证立论法式”。中国象数医学体系,是以医道——医术——医学(狭义)为核心的理论体系;内伤性疾病病机四论体系,是由老年、退行性疾病的虚损论、功能失调性疾病的枢机论、器质性病变的气化论、有形痼疾的痰瘀论组成的病机辨证体系;太极思维的临床辨证论治体系,是宗《内经》“审其阴阳,以别柔刚”,及张景岳“善补阳者,必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源泉不竭”之理,在太极思维方法的指引下,运用医学系统方法,经广泛的临床实践,而形成的临床辨证论治思维模式;而柳氏中医复健医学体系,则是由复健内治法和复健技术两方面组成,复健技术又包含柳氏广意派小儿推拿术、医经学派推拿术、脑瘫病中医治疗康复技术、医经派灸术、医经派针术等组成;柳氏方证立论法式则以证统方,以方类证,有是证用是方,体现的是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法则,是柳氏医派理论研究和临床思维的主要方法,是守正创新的重要实践。

二、表现形式

胶东柳氏医学流派主要表现在以下十个方面:

1、——清晰的传承脉络

谱序

传承人

流派始祖

(第一代)

李兰逊

创派人

(第二代)

柳吉忱

集大成者

(第三代)

柳少逸   蔡锡英

第四代

刘玉贤  汉敬德  王永前  柳朝晴  王爱荣

李  萍  叶新颖  张超伟  李卓睿  蒋泉涛

柳  燕  孙忠强  陈安玉  李  鹏  任帅花

 2、——完整的理论体系        


对应理论体系

对应非遗及专利

对应学术著作

  1、中国象数医学体系

2、太极思维辨证体系

1、中国象数医学

2、五运六气柳氏学派

1、《五运六气三十二讲》

2、《五运六气简编》

3、《中国象数医学荟萃》

4、《中国象数医学研究发微》

5、《<内经>中的古中医学——中国象数医学概论》

6、《<内经>讲稿》

7、《柳吉忱四部经典讲稿》

8、《经络腧穴原始》

  1、内伤性疾病病机四论体系

2、柳氏以方证立论法式


1、《柳氏方证立论法式与临床讲记》

2、《柳吉忱诊籍纂论》

3、《柳少逸医案选》

4、《柳少逸医论医话选》

5、《蔡锡英医论医话选》

6、《<扁鹊心书>灸法讲解》

7、《<伤寒论>讲稿》

8、《伤寒方证便览》

9、《<金匮要略>讲稿》

  10、《人癌之战与三十六计》

(术)

柳氏中医复健医学体系

1、医经学派针术

2、医经学派灸术

3、医经学派推拿术

4、柳氏广意派儿推术

 

1、《脑瘫中医治疗康复技术讲稿》

2、《小儿推拿讲稿—广意派传承录》

3、《医经学派推拿术讲稿》

4、《<黄帝内经>针法针方讲记》

5、《中医康复疗法荟萃》

6、《中医外治法荟萃》

7、《柳氏医派灸方集解》

8、《中医非药物疗法荟萃》

(方)药


1、脑瘫病专利处方

2、癫痫病专利处方

1、《<本草经>讲稿》

2、《<本草经>常用中药类编》

3、《柴胡汤类方及其应用》

4、《少阳之宗》

  5、《柳吉忱方剂学讲稿》

6、《柳氏抗癌用药式及药性讲解》

 3、——肯定的临床效果

1、宋·林亿《金匮要略》序云:“尝以对方证对者,施之于人,奇效若神。”

2、收集、收藏三代效验病案40000余份。

 

4、——成熟的学术思想   

思想概括

具体内容

“三观”

1、天人相应的整体观

2、形神统一是生命观

3、太极思维的辩证观

“四论”

1、老年/退行性疾病的虚损论

2、功能失调性疾病的枢机论

3、器质性疾病的气化论

4、有形痼疾的痰瘀论

“一法则”

理必《内经》·法必仲景·药必《本经》

 5、——合理的学术架构

五大创新性理论体系

具体内容

性质

中国象数医学体系

1、医道

2、医术

3、医学(狭义医学)

理论体系创新

内伤性疾病病机四论体系

1、老年/退行性疾病的虚损论

2、功能失调性疾病的枢机论

3、器质性疾病的气化论

4、有形痼疾的痰瘀论

病机辨证方法创新

太极思维辨证体系

1、——太极思维方法指导下

2、——运用医学辨证方法

3、——形成临床辨证思维模式

辨证思维方法创新

柳氏中医复健医学体系

1、复健内治法

2、复健外治技术

——柳氏广意派小儿推拿术

——医经学派推拿术

——医经学派针术

——医经学派灸术

——脑瘫病中医康复治疗技术

治疗技术创新

柳氏以方证立论法式

临证以方证立论

法式创新

 6、——丰富的学术著作   

经典研究

理论研究

1、《柳吉忱四部经典讲稿》

2、《<伤寒论>讲稿》

3、《<内经>讲稿》

4、《温病学讲稿》

5、《<本草经>讲稿》

6、《<金匮要略>讲稿》

7、《<内经>中的古中医学——中国象数医学概论》

8、《伤寒方证便览》

9、《经络腧穴原始》

10、《五运六气三十二讲》

11、《五运六气简编》

12、《<本草经>常用中药类编》

1、《名老中医之路续编·第一辑》

2、《名老中医之路续编·第二辑》

3、《名老中医之路续编·第三辑》

4、《名老中医之路续编·第四辑》

5、《名老中医之路续编·第五辑》

6、《名老中医之路续编·第六辑》

7、《齐鲁名医学术思想荟萃》

8、《中国象数医学研究荟萃》

9、《柳少逸象数医学研究发微》

10、《胶东柳氏医派发展轨迹、流派特征及学术概述》

11、《柳吉忱方剂学讲稿》

临床研究

治疗技术研究

1、《柳吉忱诊籍纂论》

2、《牟永昌诊籍纂论》

3、《柳少逸医论医话选》

4、《柳少逸医案选》

5、《柴胡汤类方及其应用》

6、《少阳之宗》

7、《人癌之战与三十六计》

8、《杏苑耕耘录》

9、《柳氏抗癌用药式及药性讲解》

10、《柳少逸经络研究文集》

11、《柳少逸肾病研究文集》

12、《口腔病中医临床讲记》

13、《蔡锡英医论医话选》

1、《脑瘫中医治疗康复技术讲稿》

2、《<扁鹊心书>灸法讲解》

3、《小儿推拿讲稿—广意派传承录》

4、《医经学派推拿术讲稿》

5、《<黄帝内经>针法针方讲记》

6、《中医康复疗法荟萃》

7、《中医外治法荟萃》

8、《中医非药物疗法荟萃》

9、《柳氏医派灸方集解》

中医文化研究

综合研究

1、《中国名中医名言辑释》

2、《回春集录》

3、《柳少逸陶刻文集》

4、《柳少逸书法集》

5、《柳少逸师承纪事》

6、《柳少逸传承笔录》

7、《柳氏中医临证传承实录》

 

1、《太极思维方证立论——胶东柳氏医派研究》

2、《柳吉忱医学全书》

3、《柳氏医学续焰》

4、《大医鸿儒——柳少逸医学传承纪事》

  5、《柳氏方证立论法式与临床讲记》

 7、——丰硕的科研成果   

发明专利

科技成果

优秀论文

非遗传承

省级特色技术推广项目

2

4

200余篇

8

1

 8、——全面的知识结构   

知方药  ·  知针灸  ·  知推拿

 9、——突出的学派亮点和鲜明的学术特点   

学术特点鲜明

学派亮点突出

1、天人相应

2、崇尚经典

3、内外并治

4、针药兼施

1、取法乎上,筑基国学;

2、以道统术,谙熟经典;

3、天人相应,形与神俱;

4、古今贯通,中西兼容;

5、四诊合参,首重色脉;

6、三‘辨’合一,治病求本;

7、谨守病机,各司其属;

8、杂合以治,四‘方’交融”。

10、——优秀的代表人物及其团队。

始祖

(第一代)

李兰逊

     晚清贡生,弃仕从医,京城开馆,医泽乡里。

创派人

(第二代)

柳吉忱

新中国中医教育先行者,为柳氏中医开山立派。中医药高级人才。

集大成者

(第三代)

柳少逸

蔡锡英

    守正创新,著述等身。胶东柳氏医派集大成者,中医学与中医教育的双栖人才。

第四代

刘玉贤

     汉敬德、王永前、柳朝晴、王爱荣、李萍、叶新颖、张超伟、李卓睿、蒋泉涛、柳燕、孙忠强、陈安玉、李鹏、任帅花等一批柳氏医派后起之秀。


三、存续与传承情况

进入本世纪以来,柳少逸又陆续将自己及老师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整理,结集40余部完成了“柳氏医学丛书”的撰述,业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界定了一个百年流派的历史定位。“胶东柳氏医派”同“五运六气柳氏学派”、“中国象数医学”、“柳氏广意派小儿推拿术”、“医经学派推拿术”、“医经学派针灸术”等一批特色技术和理论一道列入县级非遗传承保护名录;柳氏广意派儿推作为山东省中医药特色技术首批整理推广项目,与胶东柳氏医派建设项目一起,共同被烟台市纳入卫生健康事业年度工作要点。尤其是传承工作室的建立,为后续人才的建设奠定了基础,第四代、第五代传承人也迅速成长起来,为中医药事业发展增添新动能。

1987年,柳少逸父子自筹资金创办山东扁鹊国医学校,通过院校教育,临床带教学生、学徒,带教子女等多种途径,将胶东柳氏医学流派的好技术、好方法传播到了国内外。201910月又成功举办了流派创始人诞辰110周年纪念活动,工作室弟子也对流派及其柳吉忱遗著进行了系统研究,结集《胶东柳氏医派研究》《论文汇编》等,其后整理柳吉忱遗著,备撰《柳吉忱医学全书》。

四、保护计划

下一步,主要做好以下几项保护工作,建立两个档案。一是病人的治疗档案,以便开展研究;二是建立文献档案,人才档案,尤其是以柳氏济生堂和牟氏丰裕堂为主线的中医文化整理,为传承保护奠定基础,多层面举办培训班,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个流派和技术,从而培养和建立起科学的传承体系。进一步完善理论建设和技术创新,使其更简便实用。

  2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