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氏医派】王永前:也话月见子

复健王  复健王的自留地  2021-05-05 05:22:42

也话月见子

最初知道月见子这味药是在2002年。当时学校成立了专家四人组,有“三药一医”组成,“三药”是药材种植专家路顺凯、药材鉴定专家徐寿长、中药制剂专家谢在佩,“一医”当然是柳少逸老师了。那几年专家组几乎跑遍了山东的山山水水,考察药用植物学资源,也把很多的药用植物移植到校园里,就是这次移种,让我初步了解到月见子原来也可药用。

我的老家地处沂蒙山区,蒙山以东,浮来山以西,田间地头不乏月见草,我们当地都叫野芝麻。就在前几天,柳老师编著的《<金匮要略>讲稿》出版前小样校对,见编辑在月见子处描红,提出疑问。又见汉敬德兄撰文《情谊暖暖月见草》,遂又激发了我进一步关注月见子的兴趣。

据360百科记述“月见草为柳叶菜科月见草属下的一个种。原产北美(尤加拿大与美国东部),早期引入欧洲,后迅速传播世界温带与亚热带地区。在中国东北、华北、华东(含台湾)、西南(四川、贵州)有栽培,并早已沦为逸生。月见草生性强健,耐寒、耐旱,耐瘠薄,喜光照,忌积涝。”在药用价值中提到“月见草性温,味甘。有强筋壮骨、祛风除湿的功能,用于治疗风湿病,筋骨疼痛等症。月见草对于筋骨酸软,活血通络;息风平肝;消肿敛疮也有奇效。主治胸痹心痛;中风偏瘫;虚风内动;小儿多动;风湿麻痛;腹痛泄泻;痛经;狐惑;疮疡;湿疹等症状。其种子经过榨油、皂化、酸化可先先获得γ-亚麻酸,经过化学结构改造,再经过生物合成即可得到前列腺素E1,它是抗血栓、扩血管新药,广泛用于血栓性脉管炎、慢性动脉闭塞症、心肌梗塞、视网膜中央静脉血栓动脉造影、血管重建造影等。月见草是最有开发前景的物种之一。”

医学百科记述“月见草,柳叶菜科,月见草属。又称晚樱草,因为它在傍晚见月开花,且天亮即调谢,故名月见草。它是本世纪发现的最重要的营养药物。性味味甘、苦,性温,祛风湿,强筋骨。主治风寒湿痹,筋骨酸软;可治疗多种疾病,调节血液类脂物质,对高胆固醇高血脂引起的冠状动脉梗塞、粥样硬化及脑血栓等症有显著疗效。”

百度百科汉兄已引述,不再补记。

资料显示均是全草入药,种子榨油,均未查到种子入药的记载。

       主治证中提到“中风偏瘫、虚风内动”。柳老师在《<金匮要略>讲稿》中病案举例也恰如此。将月见子应用到大定风珠案中治疗“右侧丘脑区脑出血并破入脑室”案。节录如下:于某,女,49岁,教师。2013年3月4日初诊。患者2013年2月7日突觉头晕,头痛,恶心,手麻木,持物脱手,家人拨打120急至市中心医院就诊,查血压160/100mmHg,颅脑CT示,住院治疗26天后好转出院。现意识清,双目略呆滞,无认知障碍,语言可,左侧肢体仍活动不灵,麻木,浅、深感觉减弱,饮水无呛咳,肩部、腰部疼痛,活动后疼痛加重,眠可,二便正常,但不能自理。舌质红,有裂纹,苔薄黄,脉细数。柳老师认为这是一个典型的肝肾阴虚,肝阳上亢,正气亏虚,脉络瘀阻之证。治宜滋阴潜阳,补气养血,通经活络。予以大定风珠汤合补阳还五汤化裁。在三诊中“患者在家人的保护下可独自行走约20米,速度较慢,步态不稳。上肢大关节活动可,手指屈伸不利。”的情况下,加入月见子15克。仍守滋阴潜阳、活瘀息风之法。处方如下:炙龟甲12g,生龙骨15g(先煎),生牡蛎15g(先煎),炒白芍18g,生地黄18g,麦冬18g,柏子仁15g,月见子15g,水牛角15g,枸杞子15g,女贞子30g,旱莲草30g,丹参30g,仙灵脾15g,地龙15g,龟甲胶1片(烊化),鹿角胶1片(烊化),天麻15g,黄精15g,百合15g,桑寄生12g,僵蚕6g(研冲),蜈蚣2条(研冲),大全蝎6条(研冲),黄芪90g,白参10g,大枣10g,甘草10g,生姜10g。水煎服。四诊时,患者左侧肢体活动可,能独立行走,生活能自理,语言清晰,眼神灵活,纳可,眠好,二便调,舌淡红,苔薄白,脉略沉(该案可详阅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柳少逸医案选》)。柳老师在按语中分析到:大定风珠出自《温病条辨》,原为温病后期,重伤阴液而设方。大定风珠由《伤寒论》之炙甘草汤加减衍化而成,今用治此案病人,取其滋阴复脉,平肝息风,任为主方。合入补阳还五汤,取其补气养血,通络祛瘀,以冀中风偏枯而愈。虫类诸药,活血通络化痰。故诸药合用,则肝肾得滋,阳亢得潜,肝风得息,脉络得通,而收效于预期。

柳老师对于月见子的应用很广泛,除汉兄提到的降脂、降蛋白、抗血管硬化、抗心律失常外,柳老师也常用于哮喘病中。

兹录一柳老师治疗哮喘病案与同门分享。牟××,男,76岁, 2012年10月3日。患者自述多年前即觉胸闷憋气作喘,日渐加重,2011年9月9日,在烟台毓璜顶医院做CT示:1、双肺肺气肿改变 2、右肺纤维灶。心脏彩超:室内隔肥厚,左室舒张功能减退。近1年来症状明显加重,喘咳胸闷憋气,呼吸急促,动则加重,卧则减轻。近复因感冒,咳喘多痰。故来诊求中医治疗,舌暗,畔印痕,白腻苔,舌下赤络暗紫粗大迂曲。脉沉弦而细。辨证为“肾元不足,肺气亏虚,心脉痹阻”之“喘证(肺气喘)”。予益元纳气,止咳定喘,养血通脉;以医话阳和饮合黄芪生脉饮化裁。处方:熟地黄15g,生地黄15g,山萸肉15g,炒山药15g,云苓15g,肉桂6g,制附子12g,鹿茸片6g,炙麻黄12g,干姜3g,月见子15g,红参10g,白芥子6g,黄芪40g,麦冬30g,枸杞15g,菟丝子15g,五味子10g,川贝3g(研冲),炒杏仁10g,白果仁10g,炙紫苑12g,炙冬花12g,炙杷叶10g,葶苈子15g,炙甘草10g,生姜10g,大枣10g,水煎服。二诊诸症悉解,舌下赤络迂曲亦缓,效不更方,仍宗原意,守方继服。三诊诸症豁然,形体浮肿消退,时有咳喘,因外症已去,去止嗽之药,调方以善后。熟地黄20g,山萸肉15g,炒山药10g,制附子12g,肉桂10g,鹿角片15g,云苓15g,白果仁10g,炒白术10g,白芥子6g,干姜3g,炙麻黄10g,地龙10g,芦根30g,葶苈子10g,丹参15g,  红参10g,炙五味子10g,月见子10g,麦冬30g,枸杞15g,苏子10g,炙甘草10g,生姜10g,大枣10g,日一剂,水煎服(本案详见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柳少逸医案选》)。本案哮喘,是一种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病,其症与现代医学之支气管哮喘及哮喘性支气管炎相侔,且合并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年高体弱,肺肾亏虚,纳气失司而发病。柳老师分析到,阳和饮由金匮肾气丸合阳和汤加减而成。药由熟地、炙麻黄、制附子、怀山药、山萸肉、白芥子、人参、鹿茸、肉桂、赤茯苓、菟丝子、胡桃肉、炙甘草组成。适用于肾元不足,真火不能生土,土衰则无以生金,肺脾肾俱虚而致咳喘者,故予以阳和饮治之,任为主方。合黄芪生脉饮(生脉饮加黄芪)以益心肺之阴,通心肾之阳,则胸痹可愈。初诊有感冒,故佐止嗽散,止咳化痰,疏表宣肺。用药月余,而病臻痊可。

柳老师发布的月见子读书卡片,我读出了几个方面的感悟:

一、读书卡片是柳老师的学习方法之一,其实就是他独创的“学术砖坯”;

二、卡片记述单味药,其资料出处、药物基源、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现代应用研究、现代植物分布、药材分布等,一应俱全。能体现到柳老师“神读”之功的扎实,及其倡导的“中医必须懂药”的坚守;

三、卡片记述的月见子功效,“抗炎、抗血管硬化”等表述,结合其临床应用,能感受到柳老师的“心悟”境界,和“要接受现代医学新成果”,“衷中参西”,不封闭,海纳百川的学术胸怀;

四、月见子的药用资料少有记载,临床医生鲜有应用者,而柳老师则广泛应用于临床。正如蔡锡英老师所言,“典籍有记载的12807种中药中,常用药物不过几百种,甚则不过百余种,而反反复复用了几百上千年,几代几十代人都在用,抗生素有耐药性,中药耐药性会完全没有吗?”感受到柳老师“开发新品种”临床运用的前瞻思想和对中医发展的高瞻远瞩。

五、卡片发到传承群里,更是柳老师传承方式的体现,既传承了知识,也传承了方法;既有直接传授,也有启发教学。

回想起专家四人组,被谢所长称为“正经”的路顺凯先生早已作古,“正统”的徐寿长教授也已赋闲在家,就连年龄最小的谢所长也深居简出了,唯有“正规”的柳老师还以77岁的年龄,身处临床、科研、传承一线。

柳氏传承,如同月见草,白天接受阳光,夜间吐露芬芳。只有夜以继日,才能不负师望。

                   王永前2019年5月6日于莱阳复健医院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