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胃肠综合征是目前常见的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为主要症状的儿童常见病,常伴有大便次数或形状的异常,腹痛一般排便后缓解,部分儿童在进食后出现症状,腹痛可发生于腹部任何部位,局限性或弥漫性,疼痛性质多样。有的有持续性或间歇性腹泻,部分儿童可因进食诱发,也有腹泻与便秘交替现象,常会伴排便不尽感,常有有胃部不适,精神焦虑、紧张等,以上症状通过现代常规医学化验、检查、拍片均排除一切器质性病变。
儿童胃肠综合征现代医学对其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但普遍认为是胃肠动力异常、内脏感觉异常、脑肠调控异常、炎症和精神心理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通过辨证论治以柳氏广意派小儿推拿术联合柳氏医经学派灸术辨证灸[2],对改善儿童胃肠综合征症状效果明显,现报告如下。
一、柳氏医派对儿童肠胃综合征的病因病机认识
1、饮食失节:
儿童饮食失节,包括长期喜食甜或肥腻食物等,致使内火旺盛,津液逐渐损耗,脾胃受损,导致脾胃虚弱,运化失常,出现腹胀、排便不尽感等。
2、禀赋不足:
禀赋不足是儿童胃肠综合症发病的体质性原因,先天性的禀赋不足也会导致五脏虚弱,儿童运化减弱,出现饭后不适,常伴腹胀等。
3、寒邪入侵:
儿童脏器柔弱,但过食生冷或夏季久居寒凉环境,常致胃肠升降或收纳功能受损,表现四肢寒冷喜温、腹泻、腹痛等。
二、中医学临床对儿童胃肠综合征的常见辨证分型:
1、大肠燥热型:腹痛、便秘、腹泻外常伴有口干、口臭、身热等。
2、寒热夹杂型:腹痛、腹泄为主常伴口渴、腹痛症状明显等。
3、脾胃虚弱型:腹痛、腹泻、便秘症状外常伴有体质虚弱、饮食差等。
三、柳氏广意派小儿推拿合辨证灸临证取穴:
1、基本穴:足三里,脾俞,胃俞,三焦俞,神阙;
2、选配穴:关元,气海,三阴交,丰隆。
3、化裁机理:足三里、三阴交:足三里穴属足阳明胃经,三阴交穴属手太阴脾经,互为表里,胃经主受纳水谷精微,脾经主运化输布水谷精微,两经协作,可促进脾胃运化功能。胃腧:可改善脏腑功能,改善胃肠综合症状。脾俞: 健脾和胃、利湿升清。三焦俞:调畅气滞、化湿泻浊。神阙,位于任脉, 任脉属阴脉之海, 与督脉相表里,共同管理人体诸经百脉。关元:《难经集注》云: “脐下肾间动气者,丹田也,丹田之者,人之根本也,精神之所藏,五气之根元,太子之府也。”关元穴与儿童元气最为密切,为元阴元阳关藏出入之所,具有补益元阴元阳之气,助肾气化、脾运化、肝疏泄之功。灸儿童关元穴可以通过机械刺激及温热作用向内渗透,从而刺激深层的腹部神经丛、胃肠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影响肾上腺,导致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量受到影响,再加上“神经—体液—内分泌”网络系统的联系,可促进神经元细胞、神经递质、蛋白质等复杂物质的生成和运输。气海穴:益气助阳。丰隆穴:化痰降浊。
四、施术操作:
每次选择3-6个穴位,每穴按摩200-300次,同时施灸,主穴每次必选,配穴可轮流选择。在安静、温湿度适宜的环境中,患儿取仰卧位或坐位,以富视智能灸盒施灸,以患者有热感,但应无灼痛为宜,每穴施灸30分钟,每天施灸1次。
五、传统中医基础上的传承创新:
柳氏广意派小儿推拿术配合多穴辨证灸技术,是在传统推拿术和艾灸术的基础上,保留了各自技术的精华,同时结合了现代物联网技术的创新和发展,通过儿童易于接受的穴位推拿及主机单穴呼吸灸器,实现了优于单纯推拿或单纯艾灸效果,儿童接受度高,效果快,安全,并极大的节省人力成本,适合于中医门诊、中医馆、儿科门诊等开展儿童肠胃综合症普及化治疗。
六、调护:
治疗的同时,应开展儿童科学生活和饮食的指导,家长应为孩子合理搭配饮食,并养成定时饮食习惯,注意控制生冷食物的摄入,生活中注意创造轻松气氛,及时缓解儿童紧张情绪等。
结语:儿童胃肠综合征是儿童常见病、多发病,儿童在不同成长阶段均容易发生,虽然不是重疾,但对儿童健康成长造成极大影响。目前现代医学尚无确切的治疗手段,临床多对症治疗,柳氏广意派小儿推拿技术联合柳氏医经学派辨证灸术,在中医理论的辨治指导下,补脾、健脾、调畅气机,效果显著,且无副作用,为儿童胃肠综合症的治疗提供了全新方法。
[1]蒋泉涛:北京同亮眼科技术总监,柳氏医经学派灸术(北京)蒋泉涛传承工作室负责人,山东省针灸学会会员,烟台市针灸学会特种灸法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柳氏医派中医传承工作室成员。
[2]参考文献: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柳少逸著《小儿推拿讲稿—广意派传承录》2016年8月第一版;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柳少逸著《<扁鹊心书灸法>讲解》2018年7月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