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氏抗癌系列谈(4)
【按】癌症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健康,已引起全社会的关注。20世纪60年代柳氏医派创始人柳吉忱公即关注肿瘤的研究,并有《中药治疗食道癌胃癌的观察》及《黄药子酒治疗食道癌的临床研究》等论文。莱阳中心医院1973年扩建的中医科病房,在38张床位中设立了18张肿瘤床位。在先生的指导下,柳少逸、蔡锡英教授亦得以对肿瘤进行一定的研究。癌症病因复杂,机体反应差异很大。其发病规律,除共性外,也有其特殊性,且易复发和转移。初期邪正俱实,可任攻逐;实邪之伤,攻不可缓。中期邪实正虚,攻补兼施,扶正达邪。后期正气衰败,病邪渐缓,亟宜固守元气,匡扶正气。柳氏两代人在治疗肿瘤方面,积极研究中医药防治肿瘤的经验与思维积累,从宏观的角度把握防治肿瘤之大法,形成了柳氏特有的抗癌用药法式,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本号立“柳氏抗癌系列谈”,分享柳氏医派的抗癌用药经验,以造福社会。柳少逸、蔡锡英老师合著的《柳氏抗癌用药式及常用中药类编》业经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
柳少逸/蔡锡英:柳氏治癌之“清热解毒用药式”
中医认为热毒是恶性肿瘤的主要病理机制之一,临床上表现为邪热壅盛。中、晚期病人的病情发展阶段,产生发热、疼痛、肿块增大,同时有口渴、便秘、尿黄赤、苔黄、舌红脉数等症。热毒是郁火、邪热郁结日久而成热毒,热毒内蕴机体脏腑、经络,不及时处理,郁久不散,导致营卫不和、气化失司、经络阻隔、气血郁滞等病理变化。火性炎上又耗正气,即所谓热甚伤气。临床实践证明,清热解毒法对某些恶性肿瘤的某一阶段有一定的疗效。这是因为清热解毒药能控制肿瘤周围的炎症和其他感染的缘故。清热解毒药不仅能减轻症状,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能控制肿瘤的发展。炎症和感染往往是促进肿瘤恶化和发展的因素之一。实验证明,许多清热解毒药具有抗肿瘤作用。如白花蛇舌草有广谱抗癌作用,使机体在免疫过程中防御机能显著增强;如紫草除能消炎、抗肉芽肿、促进创伤愈合外,还可抑制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反应;公英除有广谱杀菌抗炎作用外,还能提高淋巴细胞转化率。所以清热解毒药在治疗中起到祛除病因和调整机体抗病能力的双重作用。故而在治疗肿瘤过程中重视清热解毒药的应用和突出清热解毒法,是防治肿瘤转变恶化发展的关键。这种把握时机,正确运用清热解毒药治疗癌症的方法,我们称谓“清热解毒用药式”。
清热解毒剂,多适用温疫、温毒或疮疡疔毒等热深毒重火炎之疾病。这些方剂多以黄芩、黄连、金银花、蒲公英等清热解毒泻火药物组成。常用的代表方剂有:黄连解毒汤,普济消毒饮,仙方活命饮等。
常用清热解毒药有: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半边莲、公英、地丁、白英、紫草、连翘、重楼、虎杖、板蓝根、大青叶、山豆根、鱼腥草、白薇、栀子、黄连、黄芩、黄柏、苦参、天葵、芦荟、牛黄等。
通过现代药理研究,有些清热解毒药有抗炎作用,有些中药虽没有抗菌、抗病毒作用,但通过提高机体之免疫功能而达到抗炎作用,从而防止肿瘤的扩散。据报道,这类药物除有清热解毒之效外,尚有抗病原微生物、调节机体免疫功能,促进组织病变的修复作用。有研究表明:清热解毒药还能增强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调动机体内在因素,减轻内热火毒引起的症状,从而达到扶正祛邪作用。所以清热解毒药在治疗过程中起到控制感染、减轻症状作用,并且持续应用还能取得病情逐步稳定效果。
【注】本文节选自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柳少逸/蔡锡英著《柳氏抗癌用药式与药性解三十三讲》。
柳少逸(左)蔡锡英(右)夫妇
另柳少逸、蔡锡英教授1993年合著的《人癌之战与三十六计》(济南出版社,铅字,32k)本号尚有少量收藏,有意转让,有意收藏品读者联系本号,每册50元包邮(定价7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