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氏医派】柳氏抗癌系列谈(3):柳氏抗癌之“活血化瘀用药式”

复健王  复健王的自留地  2021-04-17 08:17:22

  柳氏抗癌系列谈(3)

   【按】癌症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健康,已引起全社会的关注。20世纪60年代柳氏医派创始人柳吉忱公即关注肿瘤的研究,并有《中药治疗食道癌胃癌的观察》及《黄药子酒治疗食道癌的临床研究》等论文。莱阳中心医院1973年扩建的中医科病房,在38张床位中设立了18张肿瘤床位。在先生的指导下,柳少逸、蔡锡英教授亦得以对肿瘤进行一定的研究。癌症病因复杂,机体反应差异很大。其发病规律,除共性外,也有其特殊性,且易复发和转移。初期邪正俱实,可任攻逐;实邪之伤,攻不可缓。中期邪实正虚,攻补兼施,扶正达邪。后期正气衰败,病邪渐缓,亟宜固守元气,匡扶正气。柳氏两代人在治疗肿瘤方面,积极研究中医药防治肿瘤的经验与思维积累,从宏观的角度把握防治肿瘤之大法,形成了柳氏特有的抗癌用药法式,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本号立“柳氏抗癌系列谈”,分享柳氏医派的抗癌用药经验,以造福社会。柳少逸、蔡锡英老师合著的《柳氏抗癌用药式及常用中药类编》业经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

柳少逸/蔡锡英:柳氏治癌之“活血化瘀用药式”

瘀血,是中医特有的病因病机之一,可见于多种疾病。多因人体气化失司,枢机不利,造成瘀血的症候,在肿瘤病人中反应最多。古代医家指出了噎膈、癥积、石瘕及腹腔结块与瘀血有关。肿瘤病人与瘀血有关的症状和体征是:(1)体内或体表肿块经久不消,坚硬如石或凹凸不平;(2)唇舌青紫或舌体、舌边及舌下有青紫斑点或静脉粗张;(3)皮肤黯黑,有斑块、粗糙,肌肤甲错;(4)局部疼痛,痛有定处,日轻夜重;(5)脉涩滞等。有以上症状之一者,就可以定为是瘀血证。瘀血的治疗主要是活血化瘀法。所以肿瘤早期,只要见有任何一条瘀血症状者,即可采用活血化瘀法,并结合清热凉血、活血止血、化瘀止痛诸法进行治疗。这样不但能消瘤散结,而且对瘀血造成的发热,瘀血阻络而引起来的出血,血瘀经络所致疼痛都有一定的疗效。故我们称活血化瘀法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称为“活血化瘀用药式”。即通过活血化瘀,而消瘤散结,同时可治疗和预防因瘀血而造成的发热、出血、疼痛。

活血化瘀的方剂有:桃红四物汤,桃核承气汤,血府逐瘀汤,桂枝茯苓丸,大黄庶虫丸,鳖甲煎丸等。

活血化瘀法,有以下几方面作用:1、抗肿瘤。具有抗肿瘤作用的活血化瘀药物有:虫类药:全虫、土元、水蛭、虻虫、斑蝥及五灵脂、乌蛇、白花蛇;植物类:川芎、红花、丹参、莪术、元胡、乌药、大黄、降香、蛇莓、鸡血藤。2、抗凝与纤维蛋白溶解作用。经研究发现,活血相似于抗凝,化瘀相当于纤维蛋白溶解作用。活血化瘀不但能改善恶性肿瘤病人的“高凝状态”,使癌细胞处于抗癌药物及病人自身免疫性细胞控制之下,而降低血小板凝聚,可减少肿瘤的转移。3、抗炎和抗感染。活血药的抗感染作用已被重视,认为是在调节机体反应的基础上,直接或间接达到抗感染的目的。有些活血凉血药,如丹皮、地榆、赤芍、川芎、紫草、马鞭草、虎杖等,均有抗病毒作用。将具有消炎、抗感染作用的活血药物,配合其他清热解毒、抗感染药使用,有利于癌症的控制和癌灶的消除。4、改善血液微循环。能增加局部血流速度和血流量,解除血管痉挛,调整组织缺血引起的营养失调和代谢障碍,因而可使放疗、化疗的效果增强,增加敏感性。5、调整结缔组织代谢。实验及临床证明,活血化瘀药可以减轻放谢性肺炎及纤维化,使血管闭塞好转及减轻。应用活血化瘀药,可望有使放疗减毒增效的作用。6、免疫调节。活血化瘀药有的可以促进和提高细胞免疫功能,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所以,在肿瘤临床上应用活血化瘀药,应建立在中医辨证施治的基础上,当有瘀血证候或有瘀血症状的客观指标异常时,可以应用。不可没有瘀血症的病人随意滥用,特别是破血攻瘀药。

  【注】本文节选自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柳少逸/蔡锡英著《柳氏抗癌用药式与药性解三十三讲》。

   另柳少逸、蔡锡英教授1993年合著的《人癌之战与三十六计》(济南出版社,铅字,32k)本号尚有少量收藏,有意转让,有意收藏品读者联系本号,每册50元包邮(定价7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