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苑伉俪
周颖
一幅夫妻研究切磋中医学术的彩色照片,在中医学术研究论坛群里传看。“少逸锡英生活伴侣事业知音,杏林伉俪神仙眷属。”山东名中医袁大仲的这幅对联,更是概括了柳少逸与蔡锡英珠联璧合、琴瑟和谐的夫妻生活。二人一起坐看古典医籍的袅袅云烟,一起解除人间的疾苦病变,一起体会临床上的冬冷夏暖。
如今,柳少逸沏一壶日照绿茶在亭轩阁间,夫妻二人一起观看璀璨晚霞和座座青山,一起细听竹叶摇曳之声与鸟儿的啾啾呓语,一起品味岁月沉淀以及时光给予的滴滴点点。
蔡锡英仰慕柳少逸的才情学识、格局胸怀,柳少逸欣赏蔡锡英的贤惠淑德、知书达理。精神上的鼓励慰藉,事业上的关爱支持,生活上的关心体贴,使夫妻俩风风雨雨走过几十年。如今,他们两人已过耳顺之年,虽然不再年轻,但彼此的心里,仍是棱角分明的脸与炯炯有神的眼,仍是婀娜多姿的身影和那妩媚的笑靥,仍是一成不变的夫妻情感。
悲悯同心 携手救助病人
“我们与大多数夫妻一样,是很普通的夫妻。所做的一切,也是医生夫妻所做的读书,看病,教学生,过日子。”往往越是道行深厚的人,越懂得沉静谦卑。这对普通夫妻的不平凡作为,已成为中医界的典范与楷模。
当年那场唐山大地震,数以万计的伤号被安排到全国各地医院治疗,仅莱阳中心医院就从列车上接下了一车厢伤号。好多人四肢残缺,血肉模糊,痛不欲生,惨状令人目不忍睹。好在经医院全力抢救,大多生命虽无大碍,却要截肢,留下终身残疾。
那时,柳少逸和蔡锡英都是莱阳中心医院的中医骨干,对此事记忆犹新,不免心如灌铅,觉得沉甸甸的。柳少逸又联想到社会上的残疾儿童和残疾成人,他们不但身体残疾,而且心里有深深的创伤,对人生不抱任何希望,只能逆来顺受,了却残生。如果能用非药物疗法和中医外治法对这些人进行治疗复健,还原他们人生的价值,让他们对未来充满希望,那将是何等美好!
这么想着,心里就觉得有什么东西在蠕动,俨然种子嬗变发芽破土似的。随着思路愈来愈清晰,柳少逸创办复健医院的想法不免油然而生。他征求夫人意见,蔡锡英不假思索地一口答应,并夫唱妇随,一起创办了民营的复健医院。
每个人都应在自己的生命中去体验他人生命的存在,这就需要有悲天悯人的胸怀。柳少逸与蔡锡英认为,我们做的是慈善事业,“医者,仁术”,一个好医生的境界在于信誉和信赖。他们说,当患者把你当作知心朋友或者良师益友的时候,其实是对你做人和医技的认同。
蔡锡英崇尚“大医精诚”的为医理念,不慕虚名,注重实效,从医40余年,除为国内以数十万计的患者解除病痛外,每年尚有不少国外病人慕名而来,其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得到海内外患者的高度赞扬,并成为山东省中医学科带头人。
作为复健医院院长的蔡锡英年逾“花甲”,按说大可闲散一些,然而却要天天坐堂,隔三差五还要到医院查房。那时,复健医院刚刚起步,一年要贴近百万元,她觉得不这样干不行啊!
任医院理事长的柳少逸也不例外,在复健医院未建之前的12年间,每周只看一天门诊,其余时间均在从事教学、著书立说、总结学术经验。复健医院成立后,为了维持医院良好运转,每周要看5天门诊,还要到病房查房会诊。每天送走最后一位求诊者,总会累的食不甘味。只有到了晚上,才得以静下心来阅读医籍,撰写论文,著书立说,或偶来兴致临池挥毫。为了爱心助残,他任劳任怨,在所不辞。
德艺双馨 巾帼不让须眉
蔡锡英在莱阳中心医院工作了22个年头,1995年调到山东烟台中医药专修学院任副院长,筹建了该院门诊部,并出任主任、首席专家。2009年任复健医院院长,现为山东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中医药学会中青年中医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莱阳市中医药研究会理事长、泰山医学院兼职教授。
她立足于中医学理论与临床研究,先后编著出版了《齐鲁名医学术思想荟萃》《杏苑耕耘录》等中医专著9本,50余篇论文在各级期刊发表。《从天子卦阴阳变化规律谈阴阳平衡论》《子午流注与病死时间规律初探》《时辰护理初探》《康复止痛膏治疗癌症》《健脾益气法在治癌中的应用》等学术论文,在国际学术会议宣讲并在国家核心期刊发表;《消渴散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柳氏治肝八法浅谈》《附子半夏汤与肾病综合征》《温肾暖宫法治疗子宫发育不良》《中药“刮宫方”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130例》《桂枝茯苓丸治疗石淋及肾积水证》等多篇学术论文先后荣获国家、省级奖。
她对疑难病的临床研究水准,以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尤其对心脑血管病、周围血管病、风湿类风湿病、急慢性肾炎、肝硬化、酒精肝、脂肪肝、慢性胃肠炎以及儿科、妇科、男科、不孕不育等病的治疗水平,为国内同行所称道。
“真诚地为患者奉献每一天”、“最大限度地保护病人利益的同时,也就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医院的利益”,这是她对医院工作人员和她的学生的要求,也是她对事业追求的真实写照。
刚毕业留校工作的学生王爱荣,跟随蔡锡英侍诊。王爱荣记得,慕名来找蔡锡英看病的病人很多,她的上班点是根据病人的时间机动的。冬天农村进城的早班公交车一般是七点,蔡老师的门诊时间就是七点。她说,让病人大冷天在门外等医生,自己做不到。到中午该吃饭又不能按时下班,看到下午2点多是经常的事。
为了解释病情,解答病人的疑问,收集问诊资料,蔡锡英经常口干舌燥,口唇干裂,身边的学生倒杯水送给她,她总会客气地说声谢谢。足见其儒雅亲切的待人品行与态度。
相濡以沫 陪伴素色流年
电视剧《金婚》片尾曲中有这么一段歌词:“这一生我和你说过爱,从年轻一直到老。哪怕风雨吹皱了眼角,也不让爱情哭了…… 红颜已退白发飘,这一生还是你最好……”可以说,这也是柳少逸与蔡锡英的爱情缩影。
柳少逸每次出差,走时蔡锡英准备行装,回来递上一碗热汤面;蔡锡英除每天应诊外,还要照顾老态龙钟的父母,挤时间去看看孙子孙女,忙得连轴转。一天下来,她疲惫不堪,浑身像散了架似的。因此,走时柳少逸很是关心,每每叮嘱,回来送上一杯热茶。
一年,蔡锡英因病住院,致力于中日医学技术合作的柳少逸正四处奔波,他放心不下夫人而奔走于莱阳、济南、青岛之间。一句轻声安慰,一个会心微笑,病魔在爱情的抚慰中逃遁。这种爱情是经得起时间的推敲,耐得住岁月考验的。
那年的梨花盛开季节,柳少逸因血压高达210汞柱住院。稍好一些,他就去翻阅医学论文,并将每日所思凝于笔端。于是两个月下来,断断续续就有了几十篇零碎文章,集名“师承纪事”。蔡锡英见状,心痛地说:“你这老头子,养病还‘养’出两部书来,你这‘书痴’,真拿你没办法。”两情相悦无声的意会,两心相知无言的温暖,推动二人在岐黄园中如影随形,越走越远。
在蔡锡英的微信朋友圈,发出一则微信,第一个回应的准是柳少逸;在柳少逸的中医学术研究论坛群里,时时有蔡锡英的真知灼见。
在蔡锡英眼中,柳少逸一生都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比如,他对古代医籍和数术的强烈兴趣和广泛研究,常常夜以继日不知疲倦,并将研究成果运用到治疗疾病中去,疗效显著。
在柳少逸眼中,蔡锡英是一位有品位、低调、知性的人。她在医生行业、教育领域、助残事业较为成功,救治无数患者,桃李满天下。同时,她喜欢生活,在内蒙的大草原上跃马扬鞭,在k歌一展歌喉,在厨房烹饪美味佳肴……远离浮躁,沉静自足,无言中气质自显,简朴中纯洁自现。
蔡锡英很喜欢余秋雨的散文《我在等你》。她以沉稳悦耳的女中音,表达内心的炽热情感。“…… 炊烟起了,我在门口等你。夕阳下了,我在山边等你。叶子黄了,我在树下等你。月儿弯了,我在十五等你。细雨来了,我在伞下等你。流水冻了,我有河畔等你。生命累了,我在天堂等你。我们老了,我在来生等你。”
看尽繁华,才懂淡然;经历磨砺,才得从容;读懂人心,才知随缘。愿这对杏林伉俪走过素色流年,安暖陪伴,岁月静好。
【注】本文原载于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周颖著《大医鸿儒·柳少逸世医传承录》2020年12月第一版。
(柳少逸与蔡锡英夫妻夜读)